教育公平化视野下鞍山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2021-12-30 01:09鞠红霞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学前教育

鞠红霞

摘要:教育公平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如何有效实现流动儿童群体的学前教育公平化发展,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鞍山市为例,对影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公平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  流动儿童  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进,地区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以及城镇间人口的流动。在这庞大的流动群体中以青壮年群体居多,尤其是青壮年已婚群体的数量,这便意味着众多的儿童将与父母随迁纳入到流动群体中。据有关调查显示,这些流动儿童(即随迁子女)群体中学前儿童(6岁以前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与之而来的,除了地区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当前,“入园难、入园贵”仍然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城镇学前教育快速、公平性发展的普遍症结,而这些流动学前儿童的结构性迁移更加深了原有的弊病。本文以鞍山市的流动学前儿童作为调查样本,了解本市流动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并对其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破解策略。

一、制约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快速、和谐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制约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快速、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流动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调查中显示,82.1%的流动家庭年收入为1.5-3.5万元,去除租房、交通、儿童特长学习、日常生活开销等费用之后,用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费用有限,而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选择受限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家长在对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过程中更加看重其“身体”和“学习”的发展,相对忽视儿童的道德等社会性的培养。未能意识到亲子依恋对于儿童情感发展、家庭和谐的重要意义,因而导致由于忙于生计而忽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造成儿童情感孤寂,影响儿童个性养成。尤其对于处于反抗期儿童,家长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加以干预与制止等消极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愈发强烈。

(二)政府因素

政府方面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政策的制定上未能从根本上保证学前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前教育又与其他阶段的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即学前教育至今仍未真正纳入到基础教育体系当中,因而导致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供给不足、师资稳定性差、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出现。尽管,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并未等闲视之,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尽所能保证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利益均等化,但是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流动群体数量众多、人员组成复杂、变动性较大等特殊性,所导致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尤为凸显,而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不足。除此之外,另一方面是给予流动儿童群体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尽管政府部门已经大力推广普惠性幼儿园的建立,但是真正惠及到流动学前儿童的数量却不多,甚至很多普惠园所仍然存在户籍要求等入园条件的限制而将流动儿童拒之门外。

(三)社区因素

社区因素方面,首先缺乏关注和沟通。社区作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的居住地和集聚地,是其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场所之一,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实际调研了解到,大多数流动儿童家庭所在的社区缺乏对于流动儿童群体及家庭的关注和了解,甚至很多家庭不清楚所在社区的名称及工作地点,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对于社区内流动儿童及家庭的数量也不甚清楚,彼此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和了解,使得流动家庭及儿童很难对所在社区建立信任感和归属感。其次,未能进行积极的学前教育引导与支持。尤其表现为,社区在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教育机构选择等方面缺乏干预和引导。

二、促进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给予政策保障

政府部门作为保障流动儿童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权益的责任主体,应该从宣传、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与支持:宣传动员方面,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流动儿童具有广泛性、群体性的特点,涉及的地域广、数量多,需要全国各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广泛宣传和动员全社会对我国当前这一特殊群体给与帮扶和关怀,减少由于收入、地域、民族等差异造成心理失衡与创伤。具体做法,可以利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进行进行宣传,也可以组织不同的志愿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财政方面,尽管各地政府部门已经在住房保障方面进行了政策方面的帮扶,但是还应该对本地区内流动家庭的数量、收入情况有调研、有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于无经济能力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家庭进行相关财政帮扶。政策支持方面,对于流动学前儿童入园条件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避免进行“一刀切”,对于流动儿童尤其家庭贫困的流动儿童采取优先帮扶和保障,保证其同等享有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社区尽到职责,给予帮扶、指导和支持

社区对流动儿童学前儿童进行帮扶和引导具有绝对时空优势,当然也是其工作的义务与职责。首先社区应通过走访、问卷等调研方式,详细、准确掌握本社区内流动学前儿童的数量、规模、家庭状况等,以此作为工作基础,通过通过联谊等方式邀请流动家庭参加所在社区活动,增进对社区人文、风俗等的了解,增强安全感、主体感及融入感。其次,组织社区内的相关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对流动儿童家庭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也可组织社区内的不同家庭进行育儿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作为流动家庭对于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由于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的有效补偿。组织社区内的流动学前儿童与社区内的儿童共同参加、参演社区活动,丰富生活,发展社会性。最后,对于处于贫困边缘或极度贫困的流动儿童家庭采取相关帮扶措施,如通过与社区内幼儿园沟通放宽入园条件、减免托费,或者引入社会力量对其进行个体帮扶等措施,保障流动学前儿童顺利入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甜甜,王奕君.上海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J]. 2021年(3):25-26

[2]宗秀秀.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6):54

本文为2021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教育公平化視野下鞍山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s20213102。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学前教育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我的关怀德育梦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