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2021-12-31 08:55胥佳慧周宇彤王蒙蒙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胥佳慧,周宇彤,王蒙蒙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其发生以来,由于人传人的特性,快速对我国旅游、餐饮、零售、电影娱乐、劳动密集型企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和出口等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自2020年1月下旬开始,全国的以上行业基本停滞,就业问题随之而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度关心。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2月,国务院举行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专题发布会,会上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情况进行了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指出在特殊时期,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也进行了多次专题部署。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较2019年同比增长40万,又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和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笔者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和就业现状

1.1 经济数据统计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有一定区别,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更为严重。具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更为严重,导致部分省域之间出现停工和停运。中国2003年非典疫情的感染人数为7 748人,持续约为半年,死亡率为11%,非典疫情期间中国未出现省域的停工和停运。而新冠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截至2020年9月仍未完全结束,部分省域之间出现停工和停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严峻。我国疫情自2020年2月中旬以来逐步得到控制,国内经济逐渐复苏,目前外来输入病例是困扰我国的主要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居民普遍居家隔离,导致供需双方下落,经济停摆。从消费方面来看,2020年1月~4月,我国的社会消费额同比累计负增长16.2%。同时,居民收入减少,这对后期消费影响较大。疫情期间的长期隔离对居民的消费倾向产生了影响,因此经济复苏后基本未产生报复性消费。

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微企业占99.7%。其吸纳的劳动力达到80%以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GDP的60%左右,其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不足2019年的50%,且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存在现金流极为紧张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的部分产业链断裂,生产要素流通受到阻碍,企业的物流、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均有上升。

1.2 就业数据统计

就业受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和直接。就2019年年末统计数据而言,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44 247万人,失业率为5.2%,依此推算,失业人员人数为2 427万。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经济增速降低,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从而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毕业生规模增加。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874万,较2019年同比增长40万,而2019年仅较2018年增长14万,2020年就业人数增幅达到2012年来的最大值。我国不仅本土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留学生归国规模也在扩大。2015年留学归国人员40.8万,此数目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至43.2万和48.1万,到2018年超过50万人,达到51.9 万。据估计,留学回国毕业生在2020年的估计规模可达60万人左右。本土和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在就业中相互竞争。

2003年,我国曾发生非典疫情,该年也是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入学本科生就业的第一年。数据显示,在2003年,有1/3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与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也暴发于毕业的上一年12月,且同样对上半年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由于市场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6月毕业生离校时,2005年~2013年的就业率在20%~30%之间,2015年降至12.8%,2019年为12.3%。

2 就业问题

2.1 就业帮扶缺乏全程化指导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通过单向灌输,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且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实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就业指导更适合使用参与度高的方法。在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规划内容通常在第一学年,就业指导内容在学生毕业前,因此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全程化指导。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就业指导内容也不足甚至缺失,学生更加难以就业。

2.2 就业需求识别缺乏个性化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多为“完整包装”,缺乏个性化和定置化的就业服务措施。就业指导应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学生人格特征的需求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难以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可进行彻底调查,并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充分利用在线辅导与离线培训,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3 就业管理不完善

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发布渠道较为单一,学生的求职登记时效性差,求职网站更新不及时,部分招聘会信息的发布不正规。除网站外,学生的其他招聘信息获取渠道只有QQ 群、微信群和口头传播。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招聘会的组织受到重大负面影响。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春季学期高校学生不返校,无法举办招聘会,就业管理不完善,学生更难以获得招聘信息,严重影响就业。

3 应对策略

3.1 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加大市场流动、降低企业成本。例如:①在财政政策上,对受灾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社保缴费减免、厂房租金减免等。②在货币政策上,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对涉及医用和生活物资等领域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③对于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增加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延长偿付期限。

3.2 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相较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更大,更易面临利润下滑、产品滞销等问题。而同时,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例如:①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政策。②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机构。③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等帮扶措施。④搭建劳动力供需对接的网络云平台。通过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一方面能够帮助其渡过难关、维持经济运行;另一方面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3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经济和企业均受到负面影响,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信息流通不畅,劳动力供需方对接不畅,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部可以授权高校招生增加研究生的招生比重,从而缓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另外,在特殊领域和特殊地区还可实施特殊招生政策,从而向特殊领域人员和生活在疫情地区的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应注意,在考试评价标准上应与上一年标准相当;在招生程序上也要坚持公正透明。对于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而无力继续求学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其提供助学基金和助学贷款,并减免招考录取环节费用。

4 结束语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经验。面对本次突发疫情,我国大部分行业遭受负面影响,中小微企业收到巨大冲击。从就业群体来看,大学生和农民工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此次疫情对大学生的校园招聘、企业面试和公务员考试带来冲击。因此,利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经验,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经济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在短期内稳定社会情绪、保证社会稳定,更有利于长远优化劳动力市场,推动国家经济长足发展。通过全防全控、群策群力,可带动我国的经济和就业恢复性增长。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