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当代价值探讨

2021-12-31 09:28刘诗贵肖凤仪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幸福观奋斗者马克思主义

刘诗贵,肖凤仪

(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 343009)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对幸福的看法,包含两层含义:幸福来自于奋斗,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幸福;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奋斗过程就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奋斗幸福观产生于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幸福主张,也是党和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于我们有何价值意义呢?

一、理论价值

奋斗幸福观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之间的关系。奋斗幸福观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它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出现新变化、世界经历新变局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奋斗幸福观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是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于这一幸福观主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变,人民的幸福问题已经成为主题。人民幸福的主要障碍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奋斗幸福观主要从理论上来应对这问题。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一切也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幸福的享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为此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全面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通篇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要求我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奋斗的终极目标,把“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党领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评判标准。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探索如何构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实现人民幸福,如何奋斗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幸福的阐释,“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2]奋斗幸福观属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从其内涵来判断的。首先,奋斗幸福观定义的幸福也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幸福是人们由于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理想,而体验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可见,幸福离不开人的主观性。同时,幸福也离不开客观性,幸福的客观性强调的是人们需求的满足,幸福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人们幸福所需求的物质条件都是客观的,而且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使追求幸福的主体需求与客体结合,达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其次,奋斗幸福观的幸福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建国初期我国还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人们最大的追求主要还是填饱肚子,大多数民众物质生活的满足在当时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不再是贫穷落后、物质匮乏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近在眼前,人们的生活也不局限专注于物质需求,人们的生活品位已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的内涵丰富,不仅需要健康的食品、舒适的住房、满意的教育、全面的发展等,还离不开丰富的精神生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马克思主义不仅肯定人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也强调人精神生活的精神需要,奋斗幸福观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从而属于马克思主义。再次,奋斗幸福观的幸福是享受与创造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的源泉是劳动创造,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实践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同时也成就了人的本质需要,劳动过程就是展开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劳动成为了人自由的需要,人的存在方式。可见,离开劳动实践人们是无法生存发展的。奋斗幸福观鲜明的特征就是强调奋斗与幸福的统一,认为奋斗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奋斗本身也是幸福。奋斗就是辛勤的劳动,为战胜各种困难而拼搏、艰苦的斗争实践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3](P4)美好生活都是靠人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强调奋斗是奋斗幸福观题中应用之义。奋斗与幸福的统一,不仅是目的和手段的相互依存,还在于奋斗和幸福的同一性。“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人的主观自愿劳动就是人享受生活乐趣,体验生命自由的过程,因而奋斗是一种幸福。新时代,人们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创造和享受幸福,因而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其四,奋斗幸福观所指的幸福是个人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个人幸福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幸福的实现依赖社会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幸福通过个人幸福而体现。个人要实现幸福就必须为社会贡献力量创造福利。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4]奋斗幸福观的幸福是中国人民整体普遍的幸福,又是每一个成员的幸福,是社会和个人幸福的统一。个人要依靠社会,就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只有整个社会普遍的幸福才能充分保证个人的幸福。在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的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也与愈加增强了,离开社会的个人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幸福。由以上四个方面可知,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原理,赋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新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实践价值

奋斗幸福观的实践价值探讨,就是分析奋斗幸福观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人民的实际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对于人民来说,它可以给人们追求幸福提供理论引导和行动指南,激励人们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同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培育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对于国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社会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说明人民需要的事物,不仅是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还包括政治生活方面、生态环境方面、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人际和谐、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一些区域领域的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平衡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个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提高人民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展示。这些都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而这一切只有依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奋斗,努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尤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时期,需要“啃下硬骨头”,需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需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是无法战胜面临的困境,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行。

2.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中国人民共同的伟大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共同去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唯有奋斗这一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人民之福,这个社会整体的幸福依靠大家一起奋斗。奋斗幸福观激励人们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奋斗实践中、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奋斗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理论指导。是对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的强力召唤、思想伟力,也是党和人民携手共进的精神纽带。”[5]用奋斗幸福观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能够汇聚强大的力量,使人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抱着坚定的信念,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奋斗幸福观能使全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全党不忘初心,自觉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带领广大人民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两个一百年”的近期目标,最终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干才能梦想成真”[3](P48),“大道至简,实干为要”[3](P4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3](P41)正是依靠奋斗,我们国家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奋斗,就一定会实现中国梦想。

(二)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

奋斗成为当今新时代的主题,是全党带领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也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奋斗幸福观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理论引导和行动的指南,促进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个人、培育新时代的奋斗者。

1.提供理论引导和行动指南

奋斗幸福观不仅是引导人们获取幸福的理论指引,也是人们实现幸福的行动指南。奋斗幸福观颠覆了德性主义和快乐主义幸福观,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一种全新的幸福观。几千年来,人们形成过各种不同的幸福观念,奋斗幸福观确立了全面的幸福概念,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形成全新认识并形成全新观念,与历史上思想家们的幸福观不同,奋斗幸福观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幸福,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在奋斗幸福观里,幸福意味着美好生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获得全面发展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奋斗幸福观不仅让人们正确认识幸福、理解新时代幸福的内涵,还使人们明确幸福的主体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以及奋斗和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白只有在奋斗中实现幸福。理论源于实践,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奋斗幸福观也是如此,这个理论生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奋斗幸福观重要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幸福,还在于指导人们如何去追求幸福。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人的需要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人只有在劳动实践中全面地解放自身,实现生存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3](P4)要幸福就需奋斗,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党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对此作出了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人民的幸福既是社会整体国家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奋斗幸福观明确把人民幸福置于至高的地位,为党的一切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得失要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衡量标准,是否让人民满意作为判断业绩的尺度。“奋斗幸福观不仅是个人的幸福观,也是人民的幸福观,它强调的不是微小的、可怜的、自私的幸福,而是面向亿万人民的深沉的、伟大的、高尚的幸福。”[6]所以,要始终为人民而奋斗。

2.促进个人发展、培育奋斗者

奋斗幸福观的幸福主体是人民,人民的幸福是中国人民整体普遍的幸福,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幸福,是社会幸福和个人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人的感受,固然离不开个体的存在,没有个人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个人的幸福从最终来看就是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当前的愉悦体验。奋斗幸福观告诉人们要通过奋斗实现幸福,并且在奋斗中享受幸福,其过程就是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培育新时代的奋斗者。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主要靠教育,因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良的教育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地位。个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仅靠教育还要重视实践锻炼,人要在劳动实践中改造和发展自身。奋斗就是实践、劳动、创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只有在艰苦的奋斗中,人才能获得成长成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名句生动地诠释了奋斗幸福观。人的高尚情操、坚韧品质、崇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通过自我磨砺而获得,人只有在奋斗中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实践出真知,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的健康的体魄也是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而来;生活中的美也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发现感受到的;人们的劳动技能、创造水平也是在实干中不断提高的。一个不愿接受教育、不愿学习、不愿实干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各方面发展的。总之,奋斗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本身体现在个人幸福上就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奋斗幸福观告诉人们新时代应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那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新时代应该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奋斗幸福观内涵的幸福目标就要求把每个追求幸福的人培育成奋斗者,因为其要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就要把大家去奋斗。奋斗幸福观倡导的奋斗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自我革命的精神。今天中国的发展,每一项成就都是奋斗者艰苦奋斗而得到的。具有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实践中获得幸福、也可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家只有都成为奋斗者,才有幸福和发展的可能。因此,新时代大力倡导和弘扬奋斗幸福观,对于培养新时代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勇于创新的奋斗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劳动者、奋斗者成为新时代的主角,展现奋斗的人生。

猜你喜欢
幸福观奋斗者马克思主义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奋斗者”
奋斗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小学生写信致敬“最美奋斗者”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奋斗者的答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