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外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2-01-01 07:58高倩倩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沈阳110812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完全性跟腱肌腱

高倩倩(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812)

跟腱为人类机体中最为粗大的肌腱。当人体处于站立状态时,跟腱能够全面固定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方倾斜。引发跟腱损伤的因素主要为外伤性原因。其中包含间接暴力以及直接暴力。两类跟腱外伤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踝关节和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对于跟腱外伤患者来讲,开展行之有效的术前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文献证实[1],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跟腱外伤方面有着良好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跟腱外伤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应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跟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暴力牵拉外伤史。从临床表现而言:主要为外伤之后踝关节功能受限、踝关节疼痛难忍肿胀以及相关活动障碍等等。经过小腿挤压针刺实验,其结果均为阳性。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方法:本实验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MRI设备对患者开展相关检查。此类设备的性能以及所展现的图像清晰度明显比同类产品要好。本实验选择3T高场强以及Tim技术对患者开展检查。选择病患膝关节线圈,对于其踝关节跟腱位置实施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质子密度、T2WI。横状位开展自旋回波T1WI成像,同时开展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成像。程序设定为0.3-0.5mm,矩阵设定为256×256。

3 结果

3.1 人体跟腱受损好发位置情况: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人体的跟腱受损位置通常发生于跟骨附着点上方3-4cm处以及跟腱中段。其次为跟腱下段以及跟腱上段。在本组内的22例患者之中,6例出现在下段,6例出现在跟腱上段,10例出现在跟腱中段。

3.2 跟腱断裂MRI显示结果:在正常情况之下,人体的跟腱呈现为连锁状、边缘清晰、光滑。通过MRI信号检查可发现:其和SE序列,T1WI、T2WI、PD以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低信号、边界清晰。在病患出现跟腱断裂情况之后。跟腱内部发生纤维素分离现象,局部存在水肿、出血渗液等不良情况。在这种情况影响之下,患处局部体积有所增大,横截面转变为圆形,前后径增加幅度显著。在跟腱增粗位置最显著位置。T2WI信号也有增强趋势,该位置肌腱断裂最为显著。当发生跟腱断裂之后,跟腱断裂位置出现渗液、出血以及水肿等不良现象。所以说,在各个序列之中上跟腱结构,均出现高信号。当跟腱完全受损失,通过MRI检查可以表现为跟腱受损位置呈现出完全交错样“毛刷样改变”。或者完全性分离跟腱内部广泛条状或者片状段高信号,横断面回抽增粗。具体表现为横跨跟腱。本组病患通过对其开展MRI检查,可以发现完全性损伤共计10例,其MRI表现为跟腱肌腱大面积增粗、形态较为模糊。跟腱的肌腱束连续性全部中断。根据内部T1WI以及T2WI呈现出混杂信号。部分性跟腱损伤共计12例,通过MRI检查可以表现为肌腱增粗。T1WI、T2WI序列可发现跟腱内部呈现为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规则性差,内部毛糙。通过病理检查可发现:部分性损伤共计12例,完全性损伤共计10例。

3.3 治疗结果情况:本组22例患者在跟腱发生外伤之后,通过MRI检查于2-5天实施修补性治疗。手术中可见完全性撕裂受损。具体表现为:断端非规则、呈现出毛刷样。在此其中,共计10例。断端完全分离,跟腱肌腱断端互相重叠。呈现出交织状态。12例受试者为跟腱部分性受损,具体表现为局部跟腱撕裂段端非规则。部分跟腱分离撕裂,连续性差。该类型患者的撕裂中心均在跟腱增粗显著位置。有部分患者跟腱朝向下端以及上端方向延伸。

3.4 手术结果支持情况:本组的22例患者均接受了相关手术治疗。在对患者开展手术中可以发现部分性损伤共计12例,完全性损伤共计10例。手术所见和患者手术前进行MRI检查所提供的结果完全一致。

讨 论

当人类在奔跑以及行走过程之中,人体的跟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效用。倘若受到意外损伤之后跟腱受损,不但会产生剧烈疼痛,另外这种现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学习工作造成影响[2]。

现如今临床在诊断跟腱断裂疾病过程中,通常使用CT和磁共振成像、X线片、超声等方式进行术前检查。值得说明的是,现如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展,MRI技术也成为了诊断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类设备是一种继CT之后在临床中得以广泛使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利用MRI对患者开展检查,不但能够全面展示出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学情况,另外也可以提供行之有效的组织化学有利信息。其在诊断诸多组织病理改变之中,有着相当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人体的跟腱长度为13-15cm,跟腱从小腿中部算起,小腿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腱构成跟腱。其中包含了跟腱肌肉结合部、跟建部以及跟腱跟骨结合部3大部分。跟腱部也可以被划分为上段、中段以及下段。对其形态加以观察,可以发现从上到下会呈现出趋于窄小增厚改变形态。在人体的根后部规格较厚并且最狭窄的位置直至跟骨结节上方4cm左右向下方位置,终止于骨结节后方下半部[3]。导致跟腱撕裂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在此其中以运动受损以及直接撞击最为常见。利用有效方式,合理判断跟腱撕裂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疾病预后。但值得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检查在诊断此类疾病方面局限性较高。对患者使用MRI开展诊断能够实现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方便医生们对于患者跟腱和四周组织情况,加以更为直观的了解,进而为相关整治打下坚实基础。MRI诊断方法除了能够对受试者组织器官形态学加以全面显示之外,也能够提供诸多额外信息。对于绝大部分病理性改变现象,在患者病程早期实施临床诊断之中,MRI均有证良好的敏感性以及准确性。现如今,其已然成为了当前最受临床关注的医学成像手段[4]。MRI检查有着无创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患者实施CT、X线检查所引发的辐射影响。其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实现多参数成像。有助于区分正常组织以及发生病变的组织[5]。另外值得说明的是,MRI也能够良好显示出患者病变特征。由此能够看出,MRI在诊断跟腱断裂方面有着一定的准确性。其能够以任意的三维方向取得理想成效结果,能够良好的显示病变情况。方便对病变位置开展定位处理多参数以及多序列成像。能够积极获取更高层次的优良图像。其在诊断发生病理变化的组织方面敏感性较高。因此,这种方法诊断早期病变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说明的是,相关文献指出:MRI检查有着这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结果。其出具的图像较为清晰,病患经过检查无不良体验。使用MRI对于跟腱断裂者开展相关检查,能够明确受伤位置程度以及跟腱撕裂范围。同时也可以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骨折现象。对于患者开展T1WI矢状面以及横断面扫描,能够显示出跟腱的宽度、厚度以及亚急性出血等方面信息。利用GET2以及GE DSTIR序列,能够明确肌腱、四周以及机械内部软组织出血和水肿现象。所以说,针对肌腱损伤者,提倡使用MRI进行诊断,这种方法优点诸多,为一类最理想的检查方式。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在诊断跟腱断裂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其敏感率为100%。

总而言之,对于跟腱外伤疾病而言,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检查,能够取得较为清晰的图像。方便医生观察患者跟腱内部、形态和发生病变状况。有助于评价跟腱受损水平位置范围等等。可以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信息,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完全性跟腱肌腱
3.0T磁共振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诊断价值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超声在跟腱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无菌性跟腱炎有四种康复训练方式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