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1-01 07:58宋思锐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鞍山1140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宋思锐(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颅脑损伤是一种发生于神经系统的病症,发病原因是颅脑组织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如高处坠落、车祸、重物撞击、跌伤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昏迷、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此外,患者还可发生代谢性紊乱情况,可威胁患者生命[1]。本文特以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54例患者为例实施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后并整理过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54例患者为例实施研究,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54例患者划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27例以及观察组27例。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14:13,年龄为21-72岁,平均(46.79±4.81)岁;重物撞击7例,车祸12例,高处坠落8例。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2:15,年龄为20-72岁,平均(46.59±4.75)岁;重物撞击6例,车祸11例,高处坠落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原则:(1)经MRI、CT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2)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3)明确外伤史;(4)受伤至入院时间在12小时内;(5)入院时昏迷状态评分低于8分。排除原则:(1)手术禁忌证者;(2)肝肾功能疾病者;(3)血液传染病者;(4)脑肿瘤者;(5)凝血异常者。

2 方法:2组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基本检查,同时给予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1)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前通过CT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取仰卧位后实施全麻,依据颅骨血肿位置于颞顶部取马蹄形切口,切开患者硬脑膜后清除血肿,给予去骨瓣减压后常规缝合硬脑膜、头皮以及颞肌[2]。(2)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术前通过CT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取仰卧位,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在颧弓上1cm以及耳屏前取1cm切口,与额部发际线处钻孔,游离骨瓣并翻向颞侧,充分暴露蝶骨、颞窝。去除蝶骨外3/1处骨质,清除硬脑膜血肿后打开颞前外硬脑膜,暴露顶叶以及颞叶,清除血肿。若患者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需及时切除额、颞极,并采取颅内减压治疗,留置引流管后对游离的骨瓣进行固定,常规缝合硬脑膜、头皮以及颞肌[3]。

3 疗效评价标准:(1)并发症发生率。密切注意2组患者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切口疝、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气颅等并发症,评估并发症发生率。(2)昏迷状态。采取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量表总分为15分,8-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表示意识昏迷,评分越低表示昏迷状态越严重。(3)神经缺损量表。采取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量表共有11项内容,总分为45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轻。(4)术后颅内压。检测患者术后3天以及术后7天的颅内压,颅内压越低表示患者临床效果越好。

5 结果

5.1 2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对比:观察组发生硬膜下积液0例、切口疝0例、迟发性血肿1例、急性脑膨出0例、气颅2例;对照组发生硬膜下积液1例、切口疝2例、迟发性血肿4例、急性脑膨出3例、气颅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15%,统计学x2=8.8816,P=0.00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5.2 2组昏迷状态以及神经缺损评价对比:手术治疗前,观察组昏迷状态为(6.45±1.37)分,神经缺损为(35.84±3.42)分,对照组昏迷状态为(6.29±1.42)分,神经缺损为(35.95±3.71)分。统计学t分别是0.4213、0.1132,P分别是0.6752、0.9102,2组昏迷状态以及神经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昏迷状态为(14.37±0.85)分,神经缺损为(22.37±3.31)分,对照组昏迷状态为(12.63±1.02)分,神经缺损为(26.29±4.17)分。统计学t分别是10.5323、3.9134,P分别是0.0000、0.0003,观察组昏迷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5.3 2组术后颅内压评价对比:观察组术后3天颅内压为(19.24±6.03)kpa,术后7天颅内压为(16.04±6.15)kpa,对照组术后3天颅内压为(25.16±5.27)kpa,术后7天颅内压为(22.93±6.73)kpa,统计学t分别是8.8411、3.9169,P分别是0.0003、0.0003。观察组术后3天以及术后7天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病情危急、起病急、预后差、进展快的颅脑组织损伤疾病,高处坠落、重物撞击、车祸等是造成该疾病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交通行业等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该疾病可压迫人体血管,导致发生脑血液循环不通畅或者脑部供血障碍,从而引发脑水肿与颅内血肿,极大地威胁了人们生命健康[4]。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地早期治疗,不仅可保证生命安全,同时还可改善预后。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控制颅内压和改善预后[5]。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临床所采取的传统方式为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该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骨窗面积小,并不能够良好暴露颅底,存在颅内压控制不彻底的情况,并不利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多,致使预后效果不理想[6]。本研究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结果表明,观察组硬膜下积液、切口疝、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气颅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昏迷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天以及术后7天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原因在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的范围,视野较清晰,有利于顺利开展手术入路[7]。该种手术方法下,虽然骨窗的位置较低,但是有利于术中颅内减压,可尽快复位脑疝,从而保证脑部血液的正常回流,有效缓解和预防发生脑血管痉挛。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骨瓣去留,具有灵活性,并不会影响患者面容,效果显著[8]。

综上所述,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