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浅谈硬皮病

2022-01-01 09:24孙铭壑于静金明秀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络脉津液脏腑

孙铭壑 于静 金明秀

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也称系统性硬化症,是以皮肤、微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的免疫系统疾病,其按照病程、病位、受累程度分为弥漫性硬皮病与局限性硬皮病两种类型,弥漫性硬皮病较为棘手,多累及肺、胃肠道、肾脏等器官[1-2]。硬皮病在中国多见于女性,发病率位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的第三位[3]。现代医学对硬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目前多从遗传与环境、胶原增生、免疫学抗体异常及血管微循环病变角度展开研究[4]。目前,西医针对硬皮病的治疗主要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然疗效不尽如人意。

硬皮病隶属于中医“皮痹”的范畴,皮痹与风、寒、湿三邪关系密切。宋代吴彦夔在《传信适用方》中提到“人发寒热不止,经数日后,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之似钟磬,日渐瘦恶”,这与硬皮病硬化期和萎缩期的皮肤改变较为相似。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5]注重强调肾与“皮毛”的联系,通过补肾以壮人体阴阳;郑洪新教授[6]从肺、胃、肾三脏入手,提出瘀血贯穿硬皮病始终,治疗时针对皮肤症状多遵循“以皮治皮”的治疗法则;汪悦教授[7]认为硬皮病责于阳虚血瘀,以经方当归四逆汤为底方随证加减,时有佳效。纵观各医家所言,谈硬皮病外邪伤及皮毛,入里影响气血,久则损其脏腑,故本文试从玄府—络脉的角度阐述对硬皮病的认识理解。

1 玄府—络脉充肌表,以通为用,联脏腑

玄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别[8]。狭义玄府谓之汗孔,沟通外界与皮肤之间,卫气充养汗孔以保持皮肤濡润光泽,体温如常。广义玄府据刘完素所撰《素问玄机原病式》而言,其意有三:一则就分布而言,玄府遍布脏腑四肢官窍;二则就其功能而言,玄府以通为用,沟通内外,调节气机升降运行;三则谈其作为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载体,将精微物质由脏腑运输至四肢体表,形具而神生,气血津液运行得当以助神机运转[9]。

络脉如《素问·经络论篇》中所言:“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有阳络与阴络之别,阳络浮于其表,阴络藏于体内,内及脏腑[10]。故络脉遍布全身,沟通表里经脉,交织错杂,循环往复。因络脉极细微小,故其易瘀、易虚。而硬皮病于外多有血管异常改变外,于内往往涉及肺脾肾三脏之络。

玄府与络脉均为遍布人体内外的微观组织结构,但相较而言玄府更为微小[11]。就生理功能而言,二者均能够运行气血津液,玄府偏于宣散气液,络脉偏于运行气血,两者都可将精微物质灌注机体,玄府还具有运转神机的功能。玄府与络脉以通利为主,玄府是络脉通路上的门户,络脉也将流经的血液灌注于玄府[12]。络脉运行气血津液内达脏腑、外至皮肤腠理之间,充盈肌表;玄府以“门户”之功开阖得当,津液得以渗灌肌肤,则皮肤光润、分肉饱满。玄府与络脉相伴而行、相互为用,于外共同维系皮肤功能[13]。硬皮病的病位初在皮肤,而经传变牵连脏腑,玄府居于皮肤之中,络脉为沟通表里之通路,玄府闭塞,络脉不通,津液聚而成痰,血液凝而生瘀,痰瘀旷日已久内伤脏腑络脉,气血生化乏源,络脉涩滞难行,气血不达肌表则皮肤麻木、状如硬板甚则萎缩。因此,硬皮病皮肤症状病机在于玄府闭塞,传变入腑在于络脉不畅,脏腑功能失常继而加重皮肤症状。

2 玄府—络脉郁闭,瘀浊内结,积病成疴

2.1 玄府闭塞是硬皮病发生的始要环节

玄府位于皮毛之间,肺通过宣发肃降调节卫气开阖玄府,濡润肌肤。肺与皮毛在功能上紧密相连,肺为娇脏,更易遭邪入侵[14]。风寒之邪伤及阳络,风性轻扬开泄,腠理开,玄府疏则风寒易入。而寒性收引,故邪入于玄府而后腠理密,玄府闭,邪郁于肺络。一则阻遏气道,阳气因邪所伤而又郁滞难行,四肢末节不得温煦,因而此时患者出现皮肤不温、四肢末端怕凉、遇寒变白等症状;二则因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发,营卫之气运行迟缓,水液停聚而生湿,此时患者皮肤常有轻微浮肿,多为非凹陷性水肿;三则卫气难达其表,玄府不充,皮毛失养,故可见皮肤干燥、憔悴等状[15];四则阳络受邪,玄府郁闭,气血津液难得畅达,损伤肺络,因而咳嗽、气喘是硬皮病常伴有的症状,肺间质改变、肺动脉高压也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约有57%硬皮病患者死于肺部疾病[16]。

2.2 络脉瘀阻是硬皮病进展的必经之路

瘀血的形成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言:“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其一因寒邪入经络,寒性收引而血凝,留于脉中致脉道不利;其二玄府闭塞,开阖不利,玄府涩滞难行,影响络脉气血,气结而血瘀,既而可知在硬皮病的早中期已有瘀血阻络[17];其三,《类证治裁·痹症》言“久痹不愈,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在硬皮病后期,如阴阳气血俱虚,血凝于脉中则为瘀血,离于脉外则出血,故言瘀血贯穿硬皮病的始终。

瘀于阳络,则患者常出现皮肤光如蜡石,汗毛减少,受累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关节疼痛,四肢末端相继发白、发紫、发红,甚则溃烂等症状。据研究表明,雷诺现象为95%硬皮病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其与寒邪、瘀血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可通过检测甲褶毛细血管改变直观地了解雷诺现象[18]。瘀留络脉,循经而行,至于阴络则内耗脏腑,若瘀于食道,则进食受阻,吞咽疼痛;若瘀于胃则胃脘胀痛,厌恶进食;若瘀滞大肠,则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2.3 络虚不荣是硬皮病的必然结果

《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硬皮病的本质当属正虚,初起在络,责于营卫不和,玄府郁邪;而后在经络瘀滞,气血不行,久而伤及阴络,内舍脏腑,而脏腑亏虚则进一步加重病情。故言络虚则咎气血阴阳,从脏腑而言当论脾胃肾三脏。

《灵枢·卫气失常》记载:“血气之输,输于诸络。”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亏虚责于脾胃。食入于口,经胃受纳腐熟化作水谷精微,脾升得健,布散水谷精微供各机能官窍。胃以降为和,传糟粕于大小肠,一升一降靠气机运行得当。脾胃虚弱则升清化浊失职,气血生化乏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养,因此硬皮病患者出现肌肉失于滋养而萎缩,或不欲饮食、反酸等消化系统症状[19]。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阴阳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阳化气,阴成形”。肾为阴阳之根本,肾藏真阴而寓元阳,阳气充沛则神志健旺,温煦机体,抵御外邪;肾阴充足则五脏六腑、皮肤腠理得以滋养。风寒之邪是硬皮病发病的诱因,素体肾气亏虚,卫气根于肾气,卫气不足以抗邪因而玄府闭,络脉瘀。肾阳虚生内寒,内外合邪则患者出现肢冷、关节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硬皮病肾危象[20]。

虽按疾病进程而言硬皮病责于玄府闭塞、络脉瘀阻、络虚不荣三点,但不可将此三者割裂而来。三者往往同时出现于疾病中,不过是何种病机偏重之差异。

3 玄府—络脉以通为纲,以补为要

3.1 辛散透邪开玄府

风药按药性而言大多性温、味辛、主升散。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将中药进行分类,提出“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的观点,总结出20种风药,后世医家扩大风药范围,将疏风解表、祛风湿等药皆归于风药[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风药味薄,故具有通利的作用,能够行于周身,开阖玄府,宣通气血津液,鼓舞阳气以透邪于外[22]。

治疗硬皮病常用桂枝、麻黄透散一身寒邪,麻黄外透皮毛表邪,内行瘀血痰浊,又可上达肺络,宣发肺气,配伍桂枝振奋阳气,加强透表逐邪、辛散开玄之功[23];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其性平和,善于祛风,调动气血运行;威灵仙与海风藤均可治疗风寒湿痹,威灵仙走窜力强,治风的同时还可以调节水液代谢,而藤类药因其缠绕其主体取类比象为人体经络,故善于祛风通络;川芎偏行于内,上行巔顶,下入血海,旁通四肢,通达气血;细辛性温,辛香开窍,外开玄府祛寒于外,内入肺肾温化寒邪。

3.2 活血逐瘀通阻络

络瘀贯穿于硬皮病全程,疾病中期皮肤坚硬、暗黑,四肢麻木不仁为气血瘀滞经络,后期皮肤萎缩为瘀阻血行,血不养肤。硬皮病病程较长,血瘀较重,应用破血逐瘀之品,三棱偏破血中之气,莪术偏破气中之血,配伍使用消络中瘀滞,共奏破血行气之功。瘀消则络脉通,补养得当则新血生,虫类药的应用是治疗硬皮病的一大特点。《本草问答》中言“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且具有攻性”,阐明其外可消剔病邪,内可引药入络,有攻毒散结、窜透筋骨的特点。硬皮病迁延难愈,患者十分痛苦,此时非虫类药不可直达病处。蝉蜕疏散风热,发表透疹,以此药解邪郁于体表之状,缓解皮肤症状;《开宝本草》中谈乌梢蛇“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乌梢蛇善于通络,外能透达腠理、祛风散邪,内能搜剔经络、运行气血;土鳖虫、水蛭善于化瘀血,破瘀通络,两药合用以达推陈致新之效;地龙、僵蚕皆为熄风止痉、化瘀通络之品,僵蚕辛咸,其性偏升,善治痰瘀胶结,地龙咸寒,其性偏泄,善诊瘀久化热之状[24];虫类药为血肉之品,治疗时应注意患者肝肾状况,中病即止。为防其燥烈之性,常加以甘草、熟地等缓其燥性,增其通络化瘀之效。

3.3 荣养气络调脏腑

在硬皮病的病程中,必有脏腑虚损存在。阳络居体表,阴络联脏腑,以皮肤肿胀期、硬化期、萎缩期而辨可责于肺脾肾之络。肺络虚则于外不能抵邪,清气升降失司,玄府失于通利;于内则影响血液灌输,玄府失于濡润。此期患者皮肤肿胀,应补益肺气,开玄府,通阳络,宣发气机,充盈卫气以解邪郁、祛邪出;通调水道,调节津液输布运行,使水化气而出,津液润泽皮毛。常用麻黄、桂枝、桔梗宣发肺气,散寒解表;黄芪、党参以培土生金之法补肺固表;若患者干咳、久咳不已,潮热,皮肤干燥,可加贝母、玄参、麦冬、五味子、款冬花、百合等药,以滋阴生津、润肺止咳[25]。

硬皮病硬化期则皮肤坚硬,张口受限,形寒肢冷,可辨为病入脾肾。肾阳充则脾气旺,肾阳络失常则阴寒内生,伤及脾络,则气血生化无源。应以健脾益肾、温阳补气之法,常用白术、山药、甘草、茯苓等药健脾利湿,补养脾气;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加用淫羊藿、巴戟天、肉桂、仙茅等药温补肾阳。

硬皮病病久则出现皮肤变薄、肌肉萎缩、毛发减少等症状,此时责于脾肾阴虚,气血亏损,皮肤失于润泽,肌肉失于濡养,治以补养气血,滋阴益肾之法。补血时常用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大枣等药。精血同源,补肾精的同时也可以补血,常用黄精、山茱萸、女贞子、鳖甲等药补益肝肾、益精填髓。气能生血,故补血的同时要加入补气药,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等甘温而性平之品。硬皮病患者病久邪郁玄府,络脉失于充养,牵连脏腑之络,故应分期论治,通补兼施,方可奏效。

4 结语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是以中医微观的角度分析硬皮病的发生与发展,其病理变化与硬皮病的临床症状相契合。玄府闭塞、络虚血阻为硬皮病的病机关键,通补是开玄府、通络脉的重要法则。临床用药时应用风药开阖玄府、疏散邪气,虫类药入络搜剔瘀毒、通利脉道,补益之品调补脏腑虚络,平衡气血阴阳,数法同施共奏开阖玄府、通补虚络之效。

猜你喜欢
络脉津液脏腑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