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因素及现实路径

2022-01-01 11:19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源
区域治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制行政法治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井源

党在会议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探究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的动力及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因素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各面实行的都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才慢慢地改变这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政府组织治理结构与运作体制,不仅为更加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造了组织制度基础,也构建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法论。[1]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向前迈进,其改革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动力

政治与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政治的类型。比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反过来正是此种政治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封建统治下的经济,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可以说,经济与政治是难以分开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和哪个国家,都遵循着这个规律。当代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改革的展开,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政治改革后所形成的政治制度,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也会带来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政治建设的完善,而稳定的政治环境更有利于经济改革发展。[2]

(二)提高公众满意度是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让政府掌握着大量权力,经常会出现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有所降低,为了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日益迫切。同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必须解决,如腐败问题等,腐败对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危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体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抑制,这些矛头都指向了对行政体制的改革。为了提高公众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政府威信和形象,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也必然要进入政府工作的议程之中,这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三)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是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动力

在如今的社会,如果脱离了科学技术很难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我国政府对科学技术同样十分重视,前前后后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科技发展,目的正是要通过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更好地造福人民大众。与此同时,一定的科学技术需要一定的行政体制,才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例如,中国古代的“官本位”体制就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我国更是要积极完善行政体制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去主动作为。

(四)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实践是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在政府改革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其中一些改革举措,比如提高公众部门服务质量,推行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在线电子化服务等,不仅对本国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显著成效,而且对于也需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参考的模板。我国可以借鉴学习西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完善。值得注意一点的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差异,我国在学习借鉴的时候,不可盲目照搬,而是要紧紧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分析,以取得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满意结果。

二、新时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也可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3]实干兴邦,政府要通过看得见的具体行动来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来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

(一)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权限分明

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在于政府职责与功能的调整,要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努力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提供最大限度地便利。[4]要消除缺位、越位、错位等三类政府行为失位现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又要在一定的时机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直接管理,保证市场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进行职能转变时,要厘清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把政府组织结构、规模控制在一个范围,不同部门之间分工要合理,确保政策的顺畅执行。不同方面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中基础是实现政市分开,实现两个主体的协调统一;核心是政企分开,要摸索改变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关系,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释放更多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地健康发展。之前在体制方面暴露出的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满意度,因此政府要大胆赋予事业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放权于事业单位,除了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其他的都要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也可以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双方受益;政社分开则是一种有效的保障,政府要管的适当,并且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分离政府的相关职能,通过改革来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达到最佳预期效果。

(二)政府机构改革,做到简政放权

要完成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目标,其中一个必然要经历的途径就是进行政府机构的改革,要从全局的视角用历史和辩证相结合的思维来审视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机理,通过机构的设计研究分配从而对整个体制起到推动作用,以回应各种挑战从而适应国家治理和社会变革的需要。[5]建设现代国家必须要在行政体制方面有所行动,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不以数量多少为标准而是以紧密结合现实情况立足实践来进行机构设置工作,简政放权,政府要积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以此盘活企业活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同时又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情。还有一个方面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要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职责关系,从而有效发挥出两者作用,造福整个国家和人民。政府办事效率高能,机构精简高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抑制腐败的发生,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也是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所需要实现的,它是一种方向指引。

(三)政府体制改革,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要严格遵循法治原则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做到依法行政,从而推动从中国传统的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大迈步。一切涉及管理的方面,无论是事情还是人,都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制约限制下做事,不可妄意做出决定。政府依法行政,首先要做到行为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法治方面的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法治气氛,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同时应依法接受监督。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只凭借单个或者几个单位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执政党、国家和社会多方配合协调统一。[6]我国用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时代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需依赖法治,通过有效的改革去创造行政体制内的良好政治生态,这反过来也可以为法治保驾护航,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受益的还是人民。

(四)决策机制优化,力求科学化民主化

政府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多走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当中,认真听取群众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开辟多种途径,保障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及时得到反映和吸收,从而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定。二是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听听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集中多方智慧,在争取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加强决策机制建设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要防止领导完全依照个人意愿决策的任性现象发生。三是政府要继续推进政务公开。要逐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避免出现滥用权力行为的出现。此外,电子政务提供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捷径,是推进政府政务公开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信息公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与时俱进,积极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聆听人民群众心声,不断健全电子政务建设配套性制度与政策体系,如电子政务公众参与制度等,以促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7]

三、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我国政府进行体制化改革是必要的,也满足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政府要对此种现象积极适应,积极谋求较为精准的改革方向与改革路线,力求在改革的同时为人民谋求最大化利益,以此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逐步上升层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可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改革步伐,推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展望未来,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通过积极转变职能,进行机构改革,遵循法治原则以及推进决策机制的科学民主化建设,会使实现职能权限更加分明、机构更加精简高效、法治目标会更进一步实现,决策机制会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总之,新时代的中国一切都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变化,政府要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完善,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体制行政法治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