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紫贝母在祁连山区的引种及适生性研究

2022-01-06 06:38李洪明窦延鹏
青海农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门源贝母物候

李洪明 窦延鹏

(1.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0) (2.门源县西滩光明家庭农牧场,青海 门源 810300)

道地药材是中医良性传承的基石,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嗽、杀菌、消炎之功能,对常见病、多发病,如肺燥咳嗽、久咳痰喘、感冒发烧、肺结核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暗紫贝母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是贝母种群的珍品,暗紫贝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北部和青海东南部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多生长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寒草甸生态区,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特有道地药材,生长环境特殊,生长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连年大规模的采挖,野生资源面临枯竭,人工栽培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长发育规律及适应性进行研究,为祁连山区暗紫贝母栽培扩繁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种子采集

在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采集野生资源。暗紫贝母的种子一般采收期在7~8月,当贝母果由绿转黄时采收。将采集的果荚晾干后,通过碾压使种子脱落,用筛子过筛除去大的杂物,再用细筛筛去细土,利用风将种子中的不饱满的种子以及碎叶片除去,使种子净度达98%以上[2]。

2 栽培环境选择

应选择与野生暗紫贝母生长环境相似的高寒山区建设种植基地,要求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海拔是野生暗紫贝母资源分布的主要生态影响因子[3],人工引种尽量选择海拔在3000~4000m的地块。另外,坡向对暗紫贝母生长和繁殖也有显著影响,南坡为阳坡,积雪早融,暗紫贝母生长期延长,植物矮小,地下鳞茎增大,种子千粒重增加[4]。选择水源和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块,便于栽培管理工作,注意避开青稞等大宗作物田,以免锈病等病害传播。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暗紫贝母种子来源于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选择形状大小均匀一致、外形饱满、无外伤、无病菌侵染、无腐烂的健康种子。

3.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西滩乡,位于门源县境南部,北纬37°23′30″,东经101°42′22″,海拔2990m,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最高气温9℃,年平均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水量526mm。气候干燥低温,无霜期短,日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土壤质地疏松,地势平缓,符合暗紫贝母生长要求。

3.3 栽培措施

3.3.1选地

选阴湿肥沃,质地疏松的地块。

3.3.2整地

在上年秋冬季土地封冻前整地,先清除地面杂草,然后进行翻地。翻地时要结合施基肥,可施1000~2000kg/666.7m2在牛羊粪积肥和25kg/666.7m2磷酸二铵。深翻后要耙细,使土壤疏松、平整。

3.3.3播种

在次年4月底或5月初进行播种,采用人工条播,行距10~15cm,用种量1~2kg/666.7m2。

3.3.4追肥

中耕除草后,在生育期追肥1~2次,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可追施5kg/666.7m2磷酸二氢钾或10kg/666.7m2硝酸铵。

3.3.5除草

暗紫贝母幼苗纤弱,在不伤幼苗情况下勤除杂草,促进生长,不伤幼苗,除草时带出小贝母随即栽入地中。

3.3.6浇灌

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浇灌,促使种子开始萌发,之后要经常观察土地湿度,及时浇水,保持地表湿润,防止植株缺水死亡。

3.4 试验方法

3.4.1物候期观察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种植3个小区,每个小区1m2,每个小区选取10株植株。观察暗紫贝母的生长动态,记录其破土、萌芽、展叶、开花、结果和倒苗的时间。

3.4.2形态指标观察

用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贝母株高、茎粗、叶片长宽等农艺性状,计算平均值。贝母出苗后,每隔30d测定一次农艺性状,记录生长趋势。

4 结果与分析

4.1 物候期观察

自2018年底至2021年8月,对栽植的暗紫贝母品种进行物候观察,2018年秋季种植的暗紫贝母其物候期表现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下,暗紫贝母每年4月展叶,5月开花,6月结果,6月底至7月种子成熟,开始倒苗,7月底前全部倒苗。不同年份暗紫贝母的物候期存在一定的差异,2019年至2021年萌芽期、展叶期均比上一年的提早3~5d,开花期也相应提早3~7d,可能与2020年、2021年冬季天气温较暖和有关。

表1 暗紫贝母物候期观察

4.2 农艺性状分析

暗紫贝母叶条形或者条状披针形,先端不卷曲。最下面1~2对叶对生,上面1~2枚散生或对生。花单朵,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贝母花朵较小,盛开后,花径约为2cm。其农艺性状如表2所示,株高可达15~20cm,叶长达3~6cm,叶宽0.3~0.7cm,茎粗可达0.2~0.4cm。4月至6月,暗紫贝母株高、节间不断增加,生长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5月、6月株高增长率分别为2019年75.61%和30.55%;2020年79.6%和33.28%;2021年79.58%和36.44%。展叶后,叶片长度变化不大,主要是叶片宽度的增加。

表2 暗紫贝母农艺性状统计情况

5 讨论

暗紫贝母在试验地能够完成完整的生长发育周期,能正常的萌芽、生长、开花,由于暗紫贝母高海拔和高寒的生长环境,其它贝母种植中发生的常见病虫害,暗紫贝母种植时均极少发生。且暗紫贝母根系不发达,生育期较短,又由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选育需要投入较长时间,从播种到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需要3~5年时间,产地加工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种苗的繁育是规范化栽培暗紫贝母的重要步骤,做好暗紫贝母优良的种苗繁育及人工栽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对青海省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暗紫贝母优势野生种群复壮及开发利用具有推动作用,也可以有效缓解暗紫贝母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

猜你喜欢
门源贝母物候
GEE平台下利用物候特征进行面向对象的水稻种植分布提取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王莹作品赏析
气候增暖对3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的影响1)
——以长白山区为例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门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探讨
贝母素乙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观赏贝母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