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2022-01-06 06:38
青海农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蒽醌吡唑炭疽病

潘 琪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

辣椒炭疽病(Collectrichumcapsici)已成为目前辣椒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部位是辣椒的茎秆、叶片以及果实[1-4]。其初期在病叶和病果上形成水浸状褐色圆形斑,在湿度较高时产生橙红色的分生孢子,在湿度较低时病部圆斑易破裂[5-8]。辣椒炭疽病病菌为气传病害,在相对湿度达到95%左右时适宜病菌传播蔓延,低于70%时不利于病害发生[9]。近年来,辣椒炭疽病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呈现出加重趋势,对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害严重时减产可高达30%以上[10-11]。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呼吸作用,抑制干扰细胞呼吸致其死亡的杀菌剂,其中吡唑醚菌酯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呼吸[11-12]。鉴于两种杀菌剂作用机理相同,且均具有良好的传输和内吸作用,将二者混合制成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连续2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其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辣椒病虫害防治及农药的登记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作物与对象

供试药剂: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甘肃华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2.7%二氰蒽醌悬浮剂(浙江禾益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2.5%啶氧菌酯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试验作物:辣椒,品种为早杂2号

防治对象:辣椒炭疽病

1.2 实验条件与方法

1.2.1实验条件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褐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4.2g/kg,pH值为7.9。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试验期间不使用其他农药,试验区辣椒炭疽病发病程度基本一致。

2015年及2016年施药和调查当日均无降水。2015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1.4℃,;2016年试验期间平均温度为28.13℃。

1.2.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分别是144g/hm2、216g/hm2、288g/hm2;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g/hm2;22.7%二氰蒽醌悬浮剂213g/hm2;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01.25g/hm2;清水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0m2,各小区随机排列。

1.2.3施药方法

2015年9月15日、2016年6月13日分别在炭疽病始见期施第一次药,而后隔7d用药一次,共施药3次。采用新加坡PJ-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株均匀喷雾。用药液量为750L/hm2。

1.2.4调查记载

第一次施药前(2015年9月15日、2016年6月13日)进行病情基数调查,分别在末次药后第10d即2015年10月5日,第11d即2016年7月8日进行药效调查。每小区随机取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果实分级方法如表1。

表1 果实病情分级方法

根据各级病果数和相对级数值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分析采用DPSv9.50forwindows进行,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如表2所示,2015年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3个剂量(有效成分144、216、288g/hm2)处理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10d调查结果,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3个剂量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84.86%、93.97%,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为81.04%;对照药剂22.7%二氰蒽醌悬浮剂的防效为79.54%;对照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为80.29%。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高剂量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防效,其中低、中剂量两个处理的防效相当或稍高于对照药剂。

表2 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统计结果(2015年)

从表3可以看出,2016年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个剂量处理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调查结果显示,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个剂量处理(有效成分144g/hm2、216g/hm2、288g/hm2)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60.63%、79.04%、84.83%,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2.7%二氰蒽醌悬浮剂和22.5%啶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77.39%、78.56%和75.6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药剂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低剂量处理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防效,其中、高剂量两个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表3 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统计结果(2016年)

综合2015、2016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可达10d以上。

2.2 对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

在施药期及施药后结合病害调查进行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安全性的观察发现,该药剂对作物叶片、果实、茎秆等器官均未产生药害,对试验区内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由BASF公司开发的杀菌剂,毒性低,使用安全。依据2015、2016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证明:将二者混合制成的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施用16%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16~288g/hm2,药后第10d的防治效果达79.04%~93.97%,持效期可达10d以上,优于或相当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药剂。此外,该药剂对作物和天敌均安全,是当前治理辣椒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猜你喜欢
蒽醌吡唑炭疽病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1-氨基蒽醌废渣合成高性能还原染料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