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l-Lavallée损伤的超声特征分析

2022-01-07 04:02朱小刚王志兵阮小燕沈乐乐严亚红庄明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包膜肌层

朱小刚 王志兵 阮小燕 王 娟 沈乐乐 严亚红 庄明东

Morel-Lavallée 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MLL)是由法国外科医师Maurice Morel-Lavallée 于1848 年提出的一种闭合性软组织脱套伤[1],易被误诊为皮下血肿、滑膜炎、滑膜囊肿或软组织肿瘤等。若未及时诊治易导致病变迁延不愈,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 例MLL 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5 月在我院经临床、MRI 或手术证实的 MLL 患者 22 例,男 14 例,女 8 例,年龄 16~81 岁,中位数 51 岁;其中交通伤 17 例,跌倒受伤 5 例;受伤时间 1~45 d,中位数8 d。体格检查可见病变局部隆起,压痛伴波动感,包块区域皮肤感觉下降,患肢触诊足背或桡动脉搏动可。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giq E 9 及Logiq P 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 和12L 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取平卧位、俯卧或侧卧位,保持病灶在上方,探头先沿病灶最大径线取其长轴,然后旋转90°取其短轴,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强度(与周边肌层比较)、回声均质性(均匀或不均匀)、有无包膜、内部有无分隔及脂肪粒、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肿块可压迫性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等。探头适当按压肿块,以肿块前后径缩小率≥20%判为肿块可压迫性阳性(+),<20%判为肿块可压迫性阴性(-)。

结 果

一、MLL一般资料

22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发生于大腿附近(大腿外侧或臀部)15 例,小腿 3 例,膝部 2 例,腰背部及肘部各 1 例,共 22 处病变;表现为患处皮下软组织肿胀、皮肤伴或不伴淤青,肿块不易自行消退,11 例逐渐增大伴患处胀痛,无明显皮肤水泡或破溃。X线检查均未见患肢骨折。见表1。

二、MLL超声表现

22 例患者病变均位于皮下脂肪与深筋膜之间;病变长径2.5~10.5 cm,平均(6.6±2.3)cm,血肿体积0.6~79.5 ml,中位数14.5 ml。病变呈新月形14 例,呈梭形和不规则形各4 例;15 例病灶内部呈极低回声(5 例内部见脂肪结节,6 例伴有膜状低回声),7例呈不均质或均质低回声。17例可受压变形,其中15例为极低回声肿块;5例不易受压变形,均为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19例,不清晰3例。CDFI于病变内部均未探及血流信号,5例包膜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所有病灶周边皮下脂肪层均见肿胀、回声增强,与浅部皮肤层间分界不清,7 例深部肌层回声杂乱。见表1和图1。

表1 22例MLL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

图1 不同部位MLL超声图像

三、MLL治疗及预后

10 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8 例内容物为血性,2 例为淡黄色),其中3 例1 个月内复发,再次抽吸后痊愈;5 例抽吸1 个月后复查体积明显变小或完全消失,3~6 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2 例因经久不愈行外科手术切除包块及其包膜。余12 例因体积较小或患者意愿等因素行中药外敷、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感染和恶性证据。

讨 论

MLL 系在外伤暴力(如碾挫伤、跌倒后滑行等)的作用下,患处皮下脂肪组织层与肌肉表面深筋膜层之间产生超过其生理极限的位置移动,导致浅筋膜纤维断裂,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或淋巴液聚集[3]。MLL 好发于骨质突起处,常见于大腿(股骨大转子处)、臀部或膝部附近,也可发生于肩胛区、腹壁、小腿、头皮及手臂等部位[4]。MLL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成人发生MLL的原因多见于交通伤、挤压伤,多位于大腿外侧和臀部;儿童则多见于运动时受伤,多位于膝部。MLL 的演变规律为:急性期病灶内成分以淋巴液为主,伴少许红细胞;随后红细胞等成分逐渐被吸收,病灶成为血清为主的液体。若急性期未及时诊断和处理,炎症反应可导致病灶周围形成纤维假包膜,虽然限制了MLL 的增长,但也可使疾病慢性化,导致难以吸收或抽吸治疗后反复发作,发生感染、组织坏死及病变继续增大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5]。

MLL 仅凭临床表现容易漏诊或误诊为皮下血肿、软组织肿瘤等。以往MRI被认为是评价MLL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其检查费用高、费时、重复性差,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6]。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发生肢体创伤或发现软组织肿块后,临床建议首先行超声检查。由于目前国内报道MLL超声特征的文献较少,超声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导致部分MLL 被误诊为皮下血肿或创伤性滑膜炎等[7]。分析本研究MLL 的声像图表现并结合文献[3,5,8],总结 MLL 超声特征:①病变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外侧方等有骨性凸起处,多位于皮下脂肪层与深筋膜之间;②外形多呈新月形或梭形,部分为不规则形,常有完整包膜;③病灶内部多呈极低回声,部分可见脂肪结节回声或膜状低回声,按压多可变形;部分呈不均质低回声或低回声,不均质低回声常提示内部伴血凝块,多不易受压变形;④病变周边皮下脂肪层多肿胀、回声增强,与皮肤分界不清,与深部肌层分界多清晰,可伴深部肌层损伤表现;⑤CDFI 示病变内部(包括内部膜状结构或脂肪结节)多无血流信号,包膜多缺乏或仅探及少许血流信号;⑥超声引导下抽吸多较顺畅,抽出物多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部分病灶内部伴血凝块。

MLL 若未及时诊断,可能致处置延迟、合并骨折或因出血量大而接受局部血管栓塞治疗等,影响患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血供,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如皮肤坏死及软组织感染等)的风险。如病变体积较大或反复出血,对循环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9]。因此,建议尽早明确诊断并对症处理。病变早期建议进行充分抽吸或引流,必要时注射硬化剂等药物;MLL 晚期可形成厚壁,抽吸治疗后易反复发作,临床多选择性开放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10]。超声引导下穿刺有利于MLL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发现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液性病灶多可完全抽尽,对于含较多血凝块的病灶单纯抽吸较为困难,术后需对患处进行充分压迫及制动。

MLL 超声表现需与以下病变鉴别:①肌肉挫伤或血肿,表现为外形多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肌肉撕裂严重时可见断端回缩,肌间隙内血肿多呈带状;而MLL位于肌层,表现为局限性肌肉组织内部水肿、肌纤维连续性中断伴肌肉内或肌间隙血肿形成,需注意的是MLL 可同时合并邻近区域肌肉的挫伤;②创伤后脂肪坏死,多见于脂肪较丰富的臀部,病灶位于脂肪层,抽吸内容物多为陈旧血性或褐色液体,表面可有油脂样漂浮物;③大转子出血性滑囊炎,病变位置与MLL 相似,但前者位于大转子与臀大肌肌腱之间,常呈多房性,CDFI 于囊壁常可探及血流信号;④原发性软组织肿瘤伴坏死,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与MLL合并血凝块相似,前者有逐渐增大倾向,按压不易变形,CDFI 于实性部分常可探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和穿刺活检均有助于与MLL相鉴别。

综上所述,MLL 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对超声引导下治疗MLL 的整体效果及影响因素尚有待今后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包膜肌层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在皮下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阳光帮你减减肥
注射胰岛素, 警惕脂肪增生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