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圈抓握训练对胃肠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流及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2022-01-07 06:20王玲莉王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握力置管胃肠

王玲莉 王琳

1漯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4620001;2漯河市中医院外一科 4620002

静脉给药化疗是目前治疗胃肠肿瘤常用的方法,PICC是目前静脉化疗主要的给药途径,但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置管后容易发生静脉血栓〔1〕。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同时栓子脱落游走至肺部会引起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血流减慢是引起PICC患者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置管期间有效改善患者侧肢体血流循环将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发生〔3〕。有研究认为,对上肢加压能有效增加上肢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4〕。握力圈抓握训练属于简单的前臂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能有效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预防血栓〔5〕。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握力圈抓握训练对胃肠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流及相关性血栓的影响,旨在为胃肠肿瘤PICC血栓预防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肠肿瘤PICC患者11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肠肿瘤并行化疗治疗;②首次置管;③置管能定期回院维护;④患者意识清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⑤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穿刺部位感染、血管外伤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畸形等疾病者,②预计带管时间<3个月者,③中途放弃治疗或无法定期回院进行导管维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49.8±3.4)岁;留置导管时间82~132 d,平均(96.2±3.5)d;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3例,高中20例,大专或以上1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38~75岁,平均(49.2±3.8)岁;留置导管时间82~135 d,平均(96.2±3.5)d;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4例,高中20例,大专或以上1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护士采用统一规格的三向瓣膜导管进行置管,对照组置管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肢进行制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握拳及旋转手腕,10 min/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握力圈抓握训练,患者根据握力器或握拳运动增强上臂肌群收缩力度,以促进淋巴回流及上肢血液循环,每天训练2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0~15 min,具体步骤如下:①运动宣教:由专科护士“一对一”向患者讲解握力训练重要性、各动作实施要点、自我监测及锻炼注意事项,将握力训练动作要点、频率、调整方法、音乐选择等制成视频,并发送给患者,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根据视频进行握力练习。②背景音乐选择:研究者可为患者挑选动力性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出埃及记》等,让患者抓准音乐节奏,循序渐进进行握力练习。③抓握训练:患者掌握抓握方法后,研究小组将软垫垫在置管侧肢体下,掌心向上,双手保持30°,将握力球放在患者左右掌心,一手掌心用力紧握球5 s后放松,再换另一手紧握球,双手相互交替练习24次,锻炼患者前臂肌肉及手掌。④五指握力练习:研究小组指导患者双手保持一定高度,一手五指紧捏握力球5 s后放松,换另一只手紧捏球,交替重复24 次。⑤单指握球练习:指导患者平伸双臂,两只握力球平放在左右掌心五指轻握,双手大拇指用力按球5 s后放松,然后依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用力按球并放松,轮流重复12次。⑥双手交握练习:双手平伸保持合适高度,双手五指交叉,握力球置于掌心用劲挤压,保持握力不放松,重复交替12次。⑦转圈练习:平伸双臂保持高度,一手五指捏住握力圈,沿顺、逆时针各转动5圈,然后更换另一只手转动,重复进行12次。上述握力训练强度以患者感觉不疲劳为宜,训练时间为21 d。⑧随访监督:为确保患者锻炼依从性,患者带管出院期间通过电话随访或微信随访的方式督促患者每天按要求进行练习。

1.3 观察指标

(1)静脉血流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置管前、置管后3 d、7 d、14 d、21 d训练后1 h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置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下静脉是否形成血栓,测量腋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及单位时间评价血液流速(TMFV)。(2)血栓诊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肢腋下静脉血管是否存在血栓。血栓诊断标准:①管腔内是否有可见性回声,②管腔内血流信号是否充盈,③静脉管腔能否被压瘪,④静脉血流频谱存在期相性改变,⑤患肢远端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⑥静脉腔内不能被压瘪。患者存上述≥3项的即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分级:血管狭窄程度1%~30%为Ⅰ级;血管狭窄程度31%~50%为Ⅱ级;血管狭窄程度>50%为Ⅲ级。(3)置管满意率:采用自拟的《PICC置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从导管维护、并发症预防、意外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予0~4分,总评分>3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置管时间静脉血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置管前、置管后1 d Vmax、TM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3 d、7 d、14 d、21 d Vmax、TM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置管时间静脉血流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置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由于肿瘤细胞会激活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易于发生血栓〔6〕。PICC置管后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壁,导致肿瘤PICC患者血液黏度增加,从而增加患者血栓发生率〔7〕。静脉血栓不仅影响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效果,也会增加患者肺静脉栓塞发生风险,危害患者生命健康〔8〕。

相关研究指出,通过指导PICC置管患者进行上肢运动能有效改善置管侧肢体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预防血流淤滞,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9〕。本研究对胃肠肿瘤PICC患者进行握力圈抓握训练,训练结果表明,握力圈抓握训练能加快胃肠肿瘤PICC患者静脉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预防血液淤滞,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将患者肢体抬高30°,利用重力作用能有效促进血液回流,同时通过掌握、单指握、五指握、双手交叉、转圈握力运动使关节及掌指肌肉得到充分锻炼,收缩的肌肉挤压上肢静脉,能增加腋下静脉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能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在患肢停留时间,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壁损伤,避免静脉炎发生,从而有效预防血栓〔10-11〕。由于手部抓握运动为肌肉等长运动,可通过肌肉运动产热舒张血管,使导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而避免折管发生。本研究通过握力圈抓握训练,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发生〔12〕。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配合旋律欢快的音乐,使听觉及运动共同作用于大脑,可提高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提高锻炼趣味性及运动耐受性。患者出院后通过随访监督可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确保锻炼效果〔13〕。

本研究结果表明,握力圈抓握训练可提高胃肠肿瘤PICC患者置管效果。这可能由于握力圈抓握训练通过抓握、挤压、捏转等动作属于肌肉等长运动,能降低患者活动幅度,因此不会影响PICC管固定〔14〕。另外,握力圈抓握训练具有时间短、幅度小、强度低等特点,且患者易于掌握及操作,不会增加PICC置管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提高了患者置管满意率。

综上所述,握力圈抓握训练可促进胃肠肿瘤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液流动,预防血流淤滞,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握力置管胃肠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不容忽视的握力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能锻炼握力的伞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