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田间发生情况监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2-01-10 03:08梁巧丽蒋耀智陈文德张富顺梁玮琪钟振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稻飞虱测报高峰

梁巧丽,蒋耀智*,陈文德,张富顺,梁玮琪,黄 庆,钟振芳

(1.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广东惠州 51600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00;3.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516000)

0 引言

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到2050年,世界粮食需求将增加1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变化、可耕种土地减少以及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病虫害泛滥等原因,粮食生产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指导意见,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技术可以减少农业损失,预计在2050年,农业生产率可提高到67%[1]。

病虫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水稻虫害主要有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等,据统计,湖南省因稻田虫害导致的粮食减产至少有6.67万hm2[2]。化学农药是有效控制和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许多弊端,如“3R”问题(抗药性、残留和害虫再猖獗)和环境污染等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必须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结果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与监测技术

本次试验采用瑞丰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由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应用绿色监测预警技术进行监测。包括:智能虫情信息采集系统,规格型号为RF-CB1;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规格型号为RFJK-1;害虫多功能性诱测报系统,规格型号为RFKJ-1S;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规格型号为RFXQH-1;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规格型号为RFWLW。

该系统以虫情采集设备为基本单位,采集农业有害生物数据。在采集的数据录入后,可通过图像识别、气象数据分析、虫情预警等功能,汇集成我市当前或近期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结合农田气象数据,指导我市科学防控农业有害生物。可查看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采集到所有害虫信息,如包括虫情图像列表、气象数据、数据虫害、预警分析、虫情预警、图片识别、设备管理、拍照识别、害虫列表、作物害虫管理、设备作物管理等。结合一定时间段内诱集到的害虫数量和发生规律,结合当地该害虫的历史发生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情况,作物7天、15天不等的害虫走势预测。可查看智能识别虫情测报设备监测并识别到的害虫走势分析,也能单独查看某一个害虫的走势分析,为农业部门发布病虫害测报、指导科学防控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

1.2 试验地点与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试验稻田。本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5℃~22.5℃,无霜期占全年日数98%,年平均降雨量为1 770.9 mm,以5~8月为多,土层深厚,地质为砂质粘土,耕地质量在9等以下,总体质量较好,属中上水平。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早季3月4日播种,3月29日插秧,晚造7月20日播种,8月5日插秧。实行水、旱翻耕结合,适时泡田,耙后田面平整,寸水不露泥。育秧及插秧、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水稻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定期清理监测设备的集虫箱,按时进行设备维护、检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9年度稻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由图1可以看出,2019年度监测的稻田主要害虫有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等6种。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月份是早造的5~7月份、晚造8~10月份,稻飞虱发生数量最多,并在6月、9月出现2次发生高峰,监测害虫数量分别达到3 936头和1 887头。二化螟、叶蝉在分别在早造5月、6月份出现了一次高峰,监测数量分别达到494头、2 674头。

2.2 2020年度稻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由图2可以看出,2020年度监测的稻田主要害虫有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等6种。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月份是早造的4~6月份、晚造7~10月份,稻飞虱发生数量最多,并在5月、9月出现2次发生高峰,监测害虫数量分别达到625头和788头。二化螟在早造7~9月份出现了2次高峰,监测数量最高月份达到189头。大螟、叶蝉分别在6月、7月份达到发生高峰。

图1 2019年度稻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图2 2020年度稻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2.3 不同水稻品种早造理论产量与实测产量比较

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监测的6种主要害虫发生数量最大的是稻飞虱,每年早晚造均会出现发生高峰。从发生时间看,2019年度早造发生高峰时间较2020年晚一个月,晚造2019年度与2020年度的高峰发生时间基本一致,都在9月份出现。从发生数量上看,2019年度发生较重,2020年度相对较轻。

3 结语

每年4~10月份为害虫发生高峰,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不同年份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份高温天气,并且因年度气温、降水等变化,发生高峰的时间会出现提前或推后的情况。稻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本研究监测到的发生数量最多的,早造、晚造均会出现较高的发生高峰。林源等研究发现,稻飞虱近年来在珠海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并且具有主害代及主迁峰明显、迁入量大、扩散迅速、出现峰期长等特点,并且与水稻纹枯病双重交叉危害,每100丛稻飞虱虫量在10 000头的田块,若纹枯病发生严重,该田块会出现“穿顶”引起稻株黄塘倒伏[4]。在水稻生产上,防治稻飞虱要贯彻“前期防治后期控制”的策略,且防治时应在稻飞虱幼虫低龄高峰期用药[5]。

水稻生产中,必须做好病虫害的前期预测与后期的防控措施。在预测方面,可以选用智能虫情监测设备、水稻专用性诱捕虫器等进行虫害的预测预报。在防治措施上,为了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建议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5 000~10 000头/667m2、安装性诱捕虫器2套/667m2、田间布放太阳能诱虫灯等措施,同时可结合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综合种养方式,还可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诱集水稻螟虫。药剂防治上,可以结合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杀虫剂,必要时结合使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环保低毒的化学杀虫进行防治。

图3 2019-2020年度稻飞虱发生规律

猜你喜欢
稻飞虱测报高峰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石庆云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