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2-01-11 11:33周宇
河北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紫薯薯块种薯

□文/周宇

目前,市场对于紫薯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紫薯的推广种植和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广受关注。如何改良紫薯的传统种植方法,在提高紫薯产量的同时,保证紫薯的营养价值,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目标。本文就针对紫薯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科学防控进行分析研究。

一、紫薯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

紫薯作为现代市场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餐桌美食。紫薯,学名又叫黑薯或苕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容易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和八种有益维生素,还含有十余种天然矿物质元素,其中硒和铁含量尤其充足。具有抵抗疲劳、预防衰老和补血等功效;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增强体质,预防癌病;紫薯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有预防便秘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对人们滋养美容、调理身体和减肥瘦身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注重健康饮食文化的现代社会,药食两用的紫薯一经上市就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紫薯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紫薯的培育和管控技术

紫薯苗一般在阴雨天后土壤湿度适中时种植。由于紫薯的生长属于扩散生长,选择土地疏松肥沃、有机质较高的砂质土壤利于块根膨大。为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且提高品质,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紫薯地膜覆盖栽培,全生育期由于保温增温效果好,微生物异常活跃,促进了有机质和潜在腐殖质的分解,加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为甘薯生根和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且覆膜后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土壤温度,杀死线虫,防病效果好,又不污染环境。同时膜下高温可烫死杂草,避免杂草与甘薯争夺肥水和空间。出苗后前期及时查苗补苗,中期做好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杀,避免出现大面积感染导致产量下降的情况。

1.创造培育环境

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的砂质土或砂壤土做苗床。土壤干爽松散不容易积水,避免紫薯受到病虫危害[2]。通常情况下,塑料大棚中种植紫薯,方便控制大棚内部的光线、温度、湿度,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消杀防治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紫薯大棚培育图

2.制作苗床

规划苗床适合的长宽距离和土壤厚度,以适宜种苗的根系延伸,可使用锯末或者草料作为床底的保温层,搭配细土压实,浇水后覆盖好塑料薄膜,利用光照提升温度。例如,可使用酿热物的方法进行温床育苗,将切碎的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或碎草,与人、畜的粪尿进行等量配比混合,均匀厚铺盖,促使苗床加温,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苗床土壤的营养成分,且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

3.培育种苗

选择优质原薯中尺寸适中、表面光滑、带有多处强壮萌芽潜力的平整薯块,同时注意薯块是否受过病虫危害,保证优质种苗的培育[4]。(图2为萌芽比较强壮的紫薯薯块)

图2 紫薯薯块萌芽图

测量苗床温度,当温度达到20℃时就可以选择晴天进行排薯,一般每平方米用种薯18千克左右,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再亩用腐熟栏肥1O~15担,均匀盖在种薯上面,上覆1.5~2厘米细土,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保证紫薯的发芽率和壮苗发育。

4.控制温度

出苗前将环境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生长发育期间如果温度超过35℃会造成生长缓慢或者死亡的现象[3]。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如果温度长期过低,幼苗会停止发育,幼株还会因霜冻而大量死亡。因此,在种植环境温度达不到适宜温度的地区,最好选择搭建大棚铺盖塑料薄膜的方法进行保温升温促进紫薯生长。

5.控苗

当藤蔓伸长到80厘米左右时,及时打顶,促进侧蔓的生长发育,同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防止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影响到结薯。为了预防结不定薯,需要进行提藤以保证产量。提藤时不要翻藤,且在8月份以后不要进行提藤。

在藤蔓长度接近0.6米时可以使用15%多效唑和适量磷酸二氢钾进行混合喷洒,十天喷施一次[5],连喷2~3次,抑制地上藤蔓生长促进薯块膨胀。如果是在薯块生长的中后期可以适量施加膨大素促进块茎生长,喷洒次数控制在两次或三次左右。

6.追肥

生长前期土壤中的基肥比较充足,可以暂不追肥。种薯萌发后需要施肥。第一次“红芽”期,施用稀薄人粪尿;当苗高10~13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追肥,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第一次培土,一周后进行第二次培土,共培土3~5厘米。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生长60天左右,薯块进入膨大期,此时不需施加肥料。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薯藤生长较弱,或者遇到天气干旱,可以施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为了保证养分的供应可以间隔七天左右施加一次叶面肥。

7.控水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出苗后紫薯的茎叶发育茁壮,叶片的分布茂密,及时浇水可以保证紫薯的植株活力并提高产量,应根据紫薯的生长阶段灵活控制浇水量。紫薯进入膨大期,充足的水分能够保证其根系快速发育,土壤中的含水量不能低于70%,若水分含量较低会使土壤干燥结块,影响紫薯的正常生长。

三、紫薯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紫薯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危害,严重影响紫薯的品质和产量。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黑斑病

黑斑病在紫薯育苗、大田生长和藏贮期均有危害,病斑多发生在伤口上,形成梭形的黑色至褐色斑点,随着紫薯幼苗的生长会出现椭圆形的黑斑并且会凹陷。块根如果感染了黑斑病,会形成下凹发硬的黑斑,并且会渐渐蔓延到紫薯的整体,导致紫薯变苦无法食用。

防治措施:选择紫薯的抗性优良品种进行育苗栽培,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种10分钟,亦可用50%多菌灵500~700浸苗2~3分钟,效果良好。

2.根腐病

紫薯的叶染病后,叶片浅黄、萎蔫、生长缓慢、脱落;根部染病,须根处的尖端和中部会出现黑褐色病斑,而且出苗的时间变晚,成活率低,严重的根部全部腐烂,即使存活的病株也会出现果实畸形、龟裂变黑,最终整株幼苗枯死[1]。

防治措施:选择抗性强的紫薯新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深耕倒土、轮作种植和环境清洁等。发病初期,可选择甲霜恶霉灵和铜制剂,在植物的根部以1500~3000倍的稀释比例进行灌浇,如果发病重,为了防止传染其他健康苗株,需要及时清除病株。也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2次,防治效果好。

3.软腐病

紫薯在贮藏期,当薯块遭到损伤,薯皮破损,病菌则会从伤口侵入内部,呈现软烂、多水、农民称“水烂”,受害薯块呈现淡黄白色,流出黄褐色的液体,该液体会带有一些酒香。

防治措施:在采集、存储紫薯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紫薯出现机械性损伤,保持紫薯的完整性。发病后可用5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薯块1~2次,防治效果明显。

4.薯瘟病

在幼苗受到薯瘟病菌感染后,幼苗植株最下方片叶会有两到三片发蔫,茎秆变成黄褐色,甚至出现脱皮的现象,严重的叶片会逐渐干枯凋落。此外,幼苗期发病还会造成紫薯苗不结果实。果实期发病,紫薯表面会产生黄褐色的斑点,影响紫薯品质。

防治措施:引进水稻进行田地轮作,减少田间病菌的数量传播;选抗瘟疫性强的种薯,培育壮苗,同时注意防治鼠患。在幼苗的培育中可以选择72%的农用链霉素与4000倍水进行混合,或者使用新植可溶性粉等药剂对幼苗进行浸苗,在前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四、结语

结合了环境条件和技术培育的紫薯,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口感好,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的销售市场。因此,在不破坏紫薯自身的营养物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紫薯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对于紫薯供给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紫薯薯块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豆仙糕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变色吧,紫薯粥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