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理性思维培育的习题设计

2022-01-14 03:55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单价理性习题

○ 于 蓉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孕育,而理性思维水平如何,则必须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体现。为培育小学生理性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独创性的习题,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

一、串联知识,围绕深度理解设计

理解,是利用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运用。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迁移,即把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在习题设计中,可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迁移,感悟知识的本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强化思维的培养。

【A 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社区计划在街心公园新建一个造型为“100”的花圃。长方形的长是10 米,宽是3 米。这个花圃的总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B 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社区计划在街心公园新建一个造型为“100”的花圃。如果在数字“1”里铺满黄花,剩下的图形铺满红花。已知红花中正方形的面积是40 平方米,求铺红花的花圃面积。

比较两题,A 题找到长方形的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应用面积计算公式就能解答;而B 题的设计串联了圆面积公式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增强了整体思维的意识。计算铺红花的面积,需要进行分解,从圆的面积和中去掉重叠部分的面积,而重叠部分的面积可以分解为两等份,每一等份的面积=圆面积这里的关键是无须求出半径是多少,直接带入r2的值即可。B 题的解决,需要的认知经验学生都已具备,但在问题情境中需要唤醒学生的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挑战后,学生会豁然开朗,领悟蕴含在其中的转化、分解等数学方法,增强整体思维的意识。

又如,刘德武老师设计的一道题目——

小刚比小丽快一些,小强比小丽慢一些,小亮比小丽快很多。

哪个图是正确的?小丽跑第几呢?

刘老师将“快一些、慢一些、快很多、第几”融合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两幅图中四个人不同的位置关系,确定标准量,分析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的关系推测结论,从而培养提升对比性观察和选择性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围绕深度理解设计习题,旨在通过洞察、阐明、解释、应用,从同一对象不同表达形式及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深刻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深度理解设计习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是设计要求举例的习题。学生根据数学规则、数学公式举出恰当的例子,有正例有反例,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规则与公式的内涵。

二是设计找相同与不同的习题。让学生在看起来无关的两个或几个概念间找到内在联系,在看起来相似的几个概念间找出不同,进而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三是设计解释概念的习题。当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征概念,用自己的方式重述概念时,会自觉迁移,主动寻找知识之间、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从而触及数学的本质。

二、形式多样,围绕思维过程设计

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是指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学生做的习题多,并不代表思维水平会得到提高,而是要看学生做的什么习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用图表、符号、文字暴露思维过程,再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A 题】在○里填上“>”“<”或“=”。

843×6○643×8

【B 题】在○里填上“>”“<”或“=”,并写一写或画一画,让大家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843×6 ○ 643×8

比较两题,A 题只需要填出比较结果,B 题不仅要写出结果,还需要写出思考过程。看这三名学生的解题过程,虽然判断的结果一样,但学生的思维水平却不在同一层次。生1是通过计算得出来,生2是将三位数进行拆分,通过图式表达先找到相同部分,再比较不同部分的乘积,生3是组块思维,根据数的特点,将三位数拆成百位和两位数的组合,简化了比较的过程,逻辑关系清晰。根据学生的表达过程,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知道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干预路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围绕思维过程设计习题,重点要关注思维过程,形式并不拘泥,可以多样。在设计和运用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用题组的方式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题组的设计往往是拾阶而上的。先是基础题,学生应用基本关系和定理能够解决;然后是变式题,在第一题基础上改变情境、变换数量关系表达,但基本关系和定理不变;再是拓展题,增加情境的复杂程度,或者将问题拓宽到其他领域。有层次地呈现习题,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领悟思维的路径与方法,积累可影响思维方式的解题经验。

二是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数学方式的表达,不仅仅包括借助的素材,如符号、图形、文字等,更为重要的,还需要强调表达的条理性与规范性。教师可以在习题中引导学生明确需要表达什么内容、如何表达,如要求画出现象背后隐藏的数学规律、写出发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讲出自己这样做的道理等。

三、丰盈情境,围绕思维品质设计

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是情境的核心和本质。理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具有社会性,内嵌在隐藏数学问题的社会情境中,存在于思维的整个循环运动过程中。

【A 题】求知书店五一期间图书大促销,《雪地寻踪》一书的优惠情况如下:

购买套数单价(元)不足10 套22 10~29 套20 30~50 套18 50 套以上15

四(1)班13 人打算购买,四(2)班15 人打算购买。

①每个班分别购买,要花多少元?

②如果四(1)班、四(2)班合起来购买,一共需要多少元?

【B 题】求知书店五一期间图书大促销,《雪地寻踪》一书的优惠情况如下:

购买套数单价(元)不足10 套22 10~29 套20 30~50 套18 50 套以上15

四(1)班13人打算购买,四(2)班15人打算购买。

①如果四(1)班和四(2)班合起来购买,一共要花多少元?

②如果四(1)班、四(2)班、四(3)班合起来购买,一共要花990 元。你知道四(3)班有多少人打算购买这本书吗?

比较两题,同样是购书的情境,A 题第一问,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即可解决,第二问需要将人数合起来,看总人数对应的单价,确定单价后再计算,基本的数量关系未变,隐藏在购书情境中,学生只需要根据单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筛选信息,但并未给学生带来挑战,情境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B 题的第一问相当于A题的第二问。在解决B 题第二问时,由于知道了总价是990 元,人数不确定,学生会用总价除以单价得到套数(一套对应一人),由于数据的巧合,可以用990÷18-(13+15)=27(人),也可以用990÷15-(13+15)=38(人),这两个结果哪个合理?还是都可以存在?这时学生就需要进行思辨,单价是18 元时,总套数是 55 套,与 50 套以上单价 15 元冲突,可以确定990 元购买的单价是15 元,共购买66 套。问题的调整,学生计算出的信息需要根据情境进行选择,情境中呈现出的信息就有了价值,当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思辨、斟酌时,也是理性思维孕育的过程。

好的情境,是指蕴含着数学问题、为了揭示数学内容本质的载体。这样的情境需要教师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如在个人情境、职业情境、教育情境、公共情境、科学情境中挖掘素材、提炼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方式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丰富的情境能够让学生面对习题时,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问题本身进行重新理解,打破刷题的惯性,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理性思维属于科学思维的一种,数学学习本质上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数学本质,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习题设计对于理性思维培育的价值,并有意识地在习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使他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无从下手或只是感性判断时,能尝试探索、理性分析、创造性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猜你喜欢
单价理性习题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如何求单价
解决问题有技巧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算单价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