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猪中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

2022-01-14 11:36杨光照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三门海镇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547602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仔猪生猪病毒

杨光照/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三门海镇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 547602

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多数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增添活力,并且多地区开始建设养殖场和屠宰场,如今已经成为规模化,链接性产业。与此同时更加重视生猪养殖安全问题,做好常见猪疾病预防措施,例如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提升农村生猪养殖水平,保证生猪肉产品市场食品安全。文章以广西生猪养殖现状以及背景说明生猪养殖产业重要性,同时对常见疾病类型进行介绍,提出猪疾病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旨在推动生猪养殖技术发展以及效益建设。

1 广西生猪养殖现状和背景

广西生猪养殖产业兴旺,在2020年投入资金新建生猪养殖场中,当地政府部门对此类建设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比如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凯丰养殖场、广西鹏飞畜牧科技投资的双桥镇羊林厂等,大型生猪养殖场规模逐年递增。在2020 年,生猪产量已经超过174 万t,同比增长将近9.5%,因此在2021 年生猪养殖规划中力争将生猪出栏率控制在2800 万头左右,尽量使得猪肉产量增长率超过20%,促进当地农户产值。

2 广西农村养猪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2.1 消化道疾病

2.1.1 发病原因猪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除此之外猪痢疾也是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疾病发生是由于猪痢疾密螺旋体引发的病症,该疾病发生并没有季节性限制,主要由于带菌猪的存在和猪群调动买卖导致传播的,正常猪群患病较少,如果生猪在饲养条件不得当的情况下,会造成猪的抵抗力降低,同时自然不足,并且缺乏维生素同样会造成疾病发生。

2.1.2 临床表现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仔猪群体中,也是最为常见的哺乳仔猪常见腹泻病,疾病发生后,以排乳白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液稀粪为特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死亡率较低。该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后病猪体温不升高,食欲不发生变化,但是随着下痢加重,猪走路不稳,形态消瘦,打寒颤。

猪水肿病是一种由于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可出现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通常猪会表现全身或者局部麻痹,进而造成共济失调,发生眼睑部水肿。发生风险在5%~30%,死亡率高达90%。该种疾病具有突发性,猪的体温不高,且四肢运动受到障碍,后躯无力。部分病猪还会盲目乱叫而向前跳跃;当受到刺激或者捕捉时发出惊叫声音嘶哑,倒地。

仔猪黄痢多发生于一周龄新生仔猪,属于新型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后拉黄色水样粪便,随后拉稀更加严重,几分钟内进行水样排便,造成猪发生脱水,体重降低,精神不振,皮肤呈现蓝灰色且皮毛干燥,最后发生死亡。

猪痢疾主要发生在2~3 月龄仔猪,小猪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比成年猪群的发病率要高。病情发生后生猪会存在一定的腹泻,而且粪便较软,粪便颜色以黄色为主,粪便中存在粘液或者血迹。病情严重生猪粪便呈现红色糊状。部分生猪粪便呈现灰色,褐色或者绿色糊状,并且存在少部分气泡。患病猪临床表现有厌食,腹部卷缩,行走摇摆,站立无力。

2.2 呼吸道疾病

2.2.1 发病原因生猪呼吸道疾病一般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有该种症状的猪主要吸入了感染性病原体,比如2 型圆环病毒、肺炎支原体等,也可能与其他细菌继发性感染同时出现。一般出现在断奶后的各个阶段,如果出现大规模暴发,将大大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在呼吸道疾病中支原体肺炎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病率在30%以下,并且呈现出季节性特点,主要在冬春季节暴发,在生长育肥期发病率较高。

2.2.2 临床表现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潜伏期时长、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猪,经常伴有气喘病、呼吸衰竭症、咳嗽症、发热、怕冷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在全身出现红色斑点,在发病中期,猪会出现流鼻涕、眼睛充血、感冒、咳嗽喘气交替、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在发病后期会出现呼吸衰竭、肺水肿、难以站立等情况,死亡率较高。不利于生猪健康发育,如果不得到及时救治,难以达到出栏标准。生猪体内含有病原将影响猪肉品质,也会影响饮食者身体健康。

2.3 病毒感染常见病

2.3.1 发病原因除了上述细菌性感染导致生猪出现常见的疾病之外,病毒性感染同样会造成生猪出现疾病。而且病毒传染或疾病发生症状较为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控制难度较大,疾病出现多因为生猪饲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消毒不科学导致病毒传播。常见疾病有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病等。

2.3.2 临床症状猪蓝耳病是近些年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猪蓝耳病毒,该病不分年龄以及生猪品种,任何生猪品种均可发病,多见于妊娠期的母猪以及30日龄内的猪仔。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以空气传播为主。妊娠母猪发病后出现厌食,打喷嚏,咳嗽,耳尖部位呈现蓝紫色易发生流产;断奶仔猪发病后存在呼吸困难,肺炎症状,并且存在眼睑肿胀,皮肤红斑。

除了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也较为常见,病原为猪细小病毒。该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特点,生猪感染发病治愈后可以进行终身免疫。

轮状病毒病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生猪发生腹泻症状。同时伴随一定的厌食,呕吐,脱水情况,日龄小的仔猪易发病,对生猪生长起到重要影响。

3 猪疾病预防及治疗措施

3.1 预防措施在疾病大规模暴发之前,养殖户应该做好预防措施,遵循母猪、仔猪兼治原则,做好抗菌消毒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免疫措施定期对生猪养殖过程中疫苗接种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部分传染病疾病发生。在生猪防疫过程中,需要结合注射环境选择科学有效的疫苗接种方案。针对现阶段生猪养殖过程中主要接种疫苗有三种:细小病毒疫苗、伪狂犬病疫苗、猪瘟疫苗等。针对即将生产而且是初次生产的母猪,进行疫苗接种更为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生猪日常饲养规范性,在食物中加入预防疾病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

3.1.2 消毒措施加强生猪养殖场所的卫生环境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猪传染病发生。消毒范围需要保证猪舍以及通往猪舍的道路全覆盖,尤其是在夏季,生猪疾病发生高发期,需要进一步保证宿舍卫生清洁,同时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期清洗生猪身体;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猪吃食用的器具以及水槽进行消毒,无论是细菌或是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所以为保证生猪养殖过程中减少疾病出现,需要加强消毒管理。

3.1.3 驱虫预防生猪饲养过程中,为保证在生长周期内健康成长,需要定期对生猪进行驱虫。常规情况下,生猪驱虫周期为三个月。药物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寄生虫病流行情况进行选择,驱虫药物使用过程中注重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剂量,进一步防止寄生虫滋生影响生猪养殖水平。

3.2 治疗措施当仔猪和成年猪暴发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之后,养殖户应该提高重视,根据病猪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暴发猪痢疾,养殖户可以用林可霉素、痢利清、痢菌净等药物,提升治疗效果;如果发生猪伤寒,可以在饲料中加入40%大蒜酊或者在饮食中加入抗生素,每日1~2 次,如果仔猪病情较重,可以提升药物服用的次数,每日3 次,并且在饲料中加入磺胺类药物,连续服用7d,提升治疗效果;如果感染肠胃炎,可以利用注射法,注入抗病毒药物,比如肠毒清等进行防治,也可以口服活性炭、鞣酸蛋白;如果发生猪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就是注射疫苗预防,避免仔猪感染猪瘟;如果出现猪水肿病治疗过程中可以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在仔猪饲料加入盐类泻剂,而后应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 次/d,连续注射2~3d;猪痢疾疾病治疗中可以为病猪使用0.5%痢菌净溶液0.5ml/kg 肌内注射治疗,或者使用林肯霉素、四环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细菌以及病毒等病原都会在生猪养殖中引发群体性疾病,因此,养殖户应该加强生猪养殖管理水平,做好生猪预防免疫工作,加强猪舍消毒管理,定期为生猪进行驱虫,对生猪疫病进行排查,做好粪便处理,及时将病猪进行淘汰,坚持药物,管理,卫生高效结合。同时加强生猪饲养中的饲料选择,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含量满足生猪生长,提高生猪抵抗力,最大化提升仔猪抵抗力,将中药治疗方法和西药治疗方法相结合,在发病初期对疾病进行控制,提升治疗措施的针对性,从而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仔猪生猪病毒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