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病的科学预防与治疗

2022-01-14 11:36孙志远辽宁省凌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22500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痢种蛋种鸡

孙志远/辽宁省凌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500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细菌性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鸡,尤其是开口不合理或使用被污染的种蛋时,本病发生率非常高,严重的病死率可达到30%以上,即使耐过后期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严重阻碍了养禽业的发展。为了能帮助大家减少因雏鸡白痢病造成的损失,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短小杆菌,两端钝圆,表面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周身无鞭毛,不会自主运动。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不是所有的沙门氏菌都有强的致病性,大部分菌在动物体内呈条件致病性携带,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或粘膜免疫下降时就会大量繁殖而暴发疫情。沙门氏菌在体外易培养,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兼性厌氧,通常为单个存在,少部分为成双或短链状排列,体外最佳生长温度为35℃~38℃,最佳酸碱度为7.2 左右,普通营养肉汤中培养18h即可使培养基浑浊,菌数能达到109个/mL。固体培养基上能长出细小、透明、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都敏感,酸类、碱类、氧化剂类、表面活性剂类、醇类、醛类以及染料类等消毒药能很轻易将其杀灭。环境中的沙门氏菌对干燥、紫外、高温等条件的抵抗力非常弱,但在适宜的环境中增殖速度很快,这也是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

2 发病特点

本病并非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和地区都有报道,以饲养管理水平低、养殖卫生差、应激条件多的鸡场最易暴发。白痢型沙门氏菌虽然对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但以一周龄以内的雏鸡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3~5 周龄的肉鸡和种用鸡也能感染,报道率也较高。除了鸡之外,沙门氏菌对其他鸟类动物也有感染性,如火鸡、珍珠鸡、鹌鹑、孔雀、鸽子、野鸭、鹅等。传染源重点为病鸡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鸡,消化道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一旦污染饲料、饮水、地面、墙面、饲喂工具等,健康鸡接触后就易感染。除了消化道方式外,呼吸道、眼结膜、交配等方式也能造成本病的传播,只是报道率较低。种鸡感染后病原能经种蛋垂直传播至子代雏鸡。外界刺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如长途运输、滥用药物、开口不科学、鸡舍温度偏低、饲养密度过大、鸡舍空气流动差、经常断水断料、饲喂不规律、饲养员频繁更换、饲料变更过快等。

3 临床表现及病变

雏鸡感染后前24~48h 无症状表现,精神尚可,之后开始出现粪便变稀,呈灰白色,且常粘附在肛门处,肠道蠕动能力弱的鸡肛门处粪便无法外排而导致堵塞,又称“糊肛”现象。病鸡体表羽毛多处被粪便污染,尤其是肛门周围的羽毛,味道恶臭。如果环境温度偏低,鸡群有扎堆现象,将会导致本病扩散非常快,短时间内有50%以上的鸡能受到感染,每天都有鸡死亡。耐过的鸡因肠粘膜受损而导致生长发育速度减慢,饲养价值降低。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鸡全身症状表现明显,采食量下降,行为活跃度下降,体重不增或降低,喜欢离群独卧,眼睛呈半眯状态,偶尔发出痛苦的尖叫。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大部分的鸡各个组织器官看不出明显的病变,这可能与发病过急有关。个别严重鸡可见肝脏肿大,外观呈砖红色,表面有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有些肝表面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小坏死灶。胆囊充盈,里面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其病变特征类似于肝脏。肾脏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有充血、出血现象。肺部有形态大小不一的结节,呈灰白色或暗红色,心肌、盲肠、肌胃也有小的坏死性结节。

4 预防

预防本病需提升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种鸡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科学选择开口药。

4.1 提升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同时第一时间大群投药预防,鸡舍采用雾化法全方位消毒,从而及时控制疾病扩散。料槽、水槽、饲喂工具在使用前应彻底消毒,饲料车、粪车、动物运输车等在闲置时可在太阳下暴晒,以杀灭表面的病原。种鸡发现有沙门氏菌感染者需彻底进行治疗,期间的种蛋务必淘汰。育雏舍应保持洁净、卫生,每天进行带鸡消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发现肛门周围有粪便粘附的鸡一定要第一时间检查。降低应激对鸡群的影响,雏鸡运输前确保车厢内恒温恒湿,运输过程要保持平稳,以尽量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如果运输距离过长,建议到达目的地后配合大剂量的维生素C 或电解多维饮水开口。寒冷对本病有着明显促发作用,鸡群入舍前,鸡舍应提前2d 将温度维持在35℃以上,且要保持恒温恒湿,鸡群入舍后多观察,发现有扎堆现象的表明鸡舍温度偏低,这种原因可能为温度计损坏显示不准或舍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一定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处理。

4.2 做好种鸡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沙门氏菌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至子代商品鸡,做好种鸡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有效避免本病的大范围流行。种鸡场需定期对鸡群进行净化,一般推荐一个月净化1 次,由于种鸡群不涉及种蛋药物残留问题,故可使用抗生素进行净化,常用的抗生素有利高霉素、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硫酸黏菌素、复方阿莫西林等。溶水性好的药物品类可通过集中饮水的方式给药,溶水性差的或者遇水易降解的可通过拌料方式给药,一般净化1 次需要用药3d。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的鸡场易出现耐药性,建议定期将不同的抗生素轮换使用,或中间穿插含有沙门氏菌噬菌体的饲料添加剂进行替代,从而杜绝耐药性的产生。种蛋在孵化前和孵化期间也应注重消毒,孵化前用0.1%高锰酸钾水表面消毒,孵化室用熏蒸法消毒。所有外来车辆、人员等进入鸡场前必须严格消毒,场内员工禁止去家禽交易市场、屠宰场、活鸡现宰的摊贩处等地方。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鸡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4.3 科学选择开口药本病以一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为主,科学的开口能增强肠道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开口药的选择上,目前大多数养殖场以抗生素为主,如复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利高霉素等,抗生素开口效果理想,但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也会对益生菌的定植造成不利,同时也会引发耐药性的产生。益生菌开口是目前正在为广大养殖户接受的方法,益生菌进入肠道后不但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的方式抑制沙门氏菌,还能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消毒剂开口也有一部分养殖场在尝试,主要为长期受本病困扰的鸡场,这类鸡场环境卫生差,管理跟不上,饲槽、水槽、笼具表面经常分布大量的沙门氏菌,通过消毒剂开口能防止病原经消化道感染,常用的开口药为0.1%高锰酸钾、稀碘溶液等,但使用一般不要超过3d,防止对肠道粘膜造成伤害。噬菌体开口是目前研究比较前沿的一种方式,噬菌体本质是一种病毒,能特异性杀灭所针对的目的菌,将沙门氏菌噬菌体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能很好地控制白痢的发生,同时具有杀菌彻底、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的特点。

5 治疗

对沙门氏菌敏感的抗生素对本病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盐酸头孢噻呋、硫酸头孢喹肟、利高霉素、阿米卡星、替米考星、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对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功效,由于本病的病原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中,故临床建议通过口服的方式用药效果更好,口服后药物能直达肠道,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外,由于抗生素在抑制病原菌的同时,对肠道内的益生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故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也最好不超过3d,治疗康复后再使用含有乳酸菌类、酵母菌类、芽孢杆菌类的益生菌制剂对肠道微生态进行再平衡,从而降低疾病对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除了化药抗生素外,中药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兽医认为本病一是由于湿热壅滞肠道而引发,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原则,二是由于肠冷气虚,脾不健运,津液滞凝肠道而引发,用药以健脾燥湿为原则。推荐每1000 只鸡选取黄连30g、黄芩30g、黄柏30g、白头翁50g,用水煎煮后,将药液过滤,集中饮水使用,每日用药2 次,连用3d 即可痊愈。也可使用黄芪100g、黄连200g、雄黄50g、金银花100g、大青叶100g、穿心莲200g、赤芍100g,混合后文火煎煮40min,滤液按0.5mL/只鸡的剂量灌服,连续治疗3~5d。民间也有人利用大蒜素抗菌原理,将大蒜头捣烂,按照1 份大蒜加5 份清水的量混合,继续捣碎,直至大蒜素完全释放出,滤汁按照1.0mL/只鸡的量灌服,1 日2 次,连续用药3d即可控制病情。

猜你喜欢
白痢种蛋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