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鸭中常见疾病诊断及防治

2022-01-14 11:36刘启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农业农村中心537100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浆膜

刘启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农业农村中心 537100

随着鸭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在满足人们对鸭肉制品需求量的同时疫病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加。为了避免疫病的扩散和蔓延,应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及早处理,减少鸭病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1 浆膜炎的防治

1.1 发病原因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季节都能发病,但是春季和秋季是高发期,传染性较强。对8 周内的雏鸭的危害比较大,在感染2~3 周之后可能死亡,死亡率达30%。引发浆膜炎发病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随着鸭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主要采取集中化的养殖方式,导致鸭子的活动空间缩小。第二,鸭舍的空气不流通,养殖户没有做好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不能定期的打扫鸭舍。第三,没有科学的搭配饲料的营养,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造成饲料的营养不均衡,鸭群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患病。第四,鸭舍长时间处于潮湿脏污的环境很容易引发该病,尤其是长期使用草垫会造成养殖环境比较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雏鸭一旦出现皮肤破损现象很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浆膜炎的症状和诊断浆膜炎是鸭养殖业中的常见病,患病之后临床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失眠、缩脖子,或者鸭喙长时间与地面接触,走路双腿发软。此外,有些患病鸭的眼睛和鼻腔部位有黏性分泌物,甚至拉出绿便,病情严重的鸭子在死亡之前出现痉挛和呕吐等症状,通过对病情的分析可以知道,上述症状出现的原因多由神经紊乱造成。为了科学的诊断该病,应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分离实验,最终才能确诊。

1.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浆膜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应采取全面科学的防控疫病的对策,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养殖户要确保鸭舍的干净卫生,定期打扫鸭舍,保证空气的流通。科学的控制好饲养的密度,避免密度过高,可能会增加患病的概率。确保养殖者的干净通风,才能避免细菌的滋生,还要定期的更换垫草,保证垫草的干燥,减少细菌的滋生。第二,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针对不同鸭子的日龄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将成年鸭和幼鸭分开饲养,保证不同周龄的鸭子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可以降低患病的概率。第三,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要定期的对鸭舍进行消毒来减少细菌滋生的概率,对日常用具也需要消毒,引导养殖户认识到消毒的作用,保证鸭舍不会遗留卫生死角。第四,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发现病症之后科学的应对,减少浆膜炎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病菌出现耐药性,应该做好药物的抗敏试验,确保药效能够真正的发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2 大肠杆菌病

2.1 发病的原因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鸭舍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鸭舍通风不良,环境比较潮湿很容易使幼鸭的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感染细菌,引发大肠杆菌病。养殖人员没有合理的确定饲养密度,造成饲养密度过大,鸭子数量过多也会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刚出生的雏鸭身上会有污染物,细菌很容易进入体内,引发该病。

2.2 症状和诊断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病主要在春季发生,对2~6 周龄的雏鸭的危害比较大,临床症状和浆膜炎类似,但是很少出现神经性的症状,通过对病菌进行分离实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感染大肠杆菌病。

2.3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第一,大肠杆菌病的出现主要和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殖户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在完成清洁和消毒工作之后定期的通风,保证鸭舍的空气流通。通过消毒能够灭杀细菌,避免细菌的滋生,为鸭群提供健康干净的生长环境。第二,为了避免大肠杆菌病的传播,养殖户应该采用分开饲喂的原则,避免混合饲养,否则会造成鸭群体内的营养不均衡,导致抵抗能力下降。为此,可以采取分栏饲养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能够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第三,在长时间使用兽药的条件下可能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养殖户在用药之前要做好药敏试验,确保能够控制细菌的同时提高药物的效果。在药敏试验成功之后,要选择致病能力强并且有抑菌作用的药物,但是用药必须谨慎,长时间使用会影响鸭群的正常生长,而且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会有药物残留,直接影响鸭肉的品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方法。第四,坚持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之外,还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手段,减少病菌的滋生,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第五,选择疫苗预防。在注射疫苗之前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结合病症选择适合的疫苗注射,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3 鸭霍乱

3.1 鸭霍乱的发病原因鸭霍乱是养鸭业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四周龄雏鸭身上,通过呼吸道系统和消化道系统能够传播,传播途径多样,病菌通过染病鸭的排泄传播,或者污染鸭群食用的饲料和饮水资源等也能传播病菌。此外,有时候霍乱病菌还能通过饲养员使用的器皿传播到其他的鸭群。相关的研究显示,在鸭舍周围一些昆虫也会造成病菌的传播,导致霍乱病的扩散和蔓延。

3.2 霍乱病的症状和诊断鸭霍乱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并且发病速度快,患病鸭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精神不振等症状,甚至呼吸困难。该病菌会造成鸭子喉部出现粘液,为了排出黏液,鸭子会出现摇头的现象。患病鸭排出的粪便为灰白色,甚至带有血液。一旦染病传播速度非常快,可能造成鸭群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死亡,对病死鸭进行解剖之后可以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并且肝脏的周围有并发性的坏死的症状。

3.3 鸭霍乱病的防治方法鸭霍乱病对鸭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如果防控不及时,可能造成集体暴发霍乱病的情况,养殖户必须做好该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第一,鸭霍乱病可能规模性暴发,养殖户要做好鸭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坚持前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原则,避免混合养殖,提高鸭群的整体免疫力。第二,当前市场上已经有鸭霍乱病的疫苗,为了减少该病的出现,养殖户要慎重的选择市场上的鸭霍乱病的疫苗,并且科学的接种,提高对病菌的免疫能力。当前市场上多选择专用的霍乱灭活疫苗,能够提高鸭群对细菌的抵抗力,能够快速的形成抗体,不会对鸭群的生长产生其他的影响。第三,如果鸭群中出现感染的病例,要将患病鸭及时的隔离,并且单独隔离治疗。发现病死鸭之后采取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可以选择焚烧或者深层掩埋,并且对患病鸭的鸭舍彻底的清扫和消杀,对鸭舍使用过的器具全面的消毒处理,避免病菌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第四,为了提高鸭群的免疫力,养殖户还可以将抗生素类的药放入食物或者水中,可以提高鸭群的整体抗病能力,保证养殖户的收益,减少霍乱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霍乱病是鸭养殖业常见的高风险的疾病,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养殖户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做好疫病防控的重点工作,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

4 其他的常见疫病

4.1 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鸭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死亡率高达90%以上,对4~10日龄的雏鸭的危害严重。患病后鸭群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排出绿色的粪便。从临床解剖来看,内脏部位的病变明显,肝脏肿大,但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和脾脏肿大。为了有效的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科学的预防措施非常的关键。为了改变饲料中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鸭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为了避免疫病的交叉感染,不同日龄的雏鸭应该分开饲养,也能够促进鸭群的健康生长。在种鸭开产之前的15~20d,通过疫苗注射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并且在产蛋中期加强免疫,过免疫之后孵出的雏鸭能够获得免疫抗体。发现疑似患病鸭之后,要及时的隔离,请求当地的兽医及时的诊断,确诊之后及早的治疗。针对已经感染病毒的鸭群,可以注射精致卵黄抗体或者高免血清,并且配合抗生素治疗,避免继发感染。

4.2 鸭瘟该病主要由鸭瘟病毒引起,又被称为鸭病毒性肠炎,对一月龄以上的鸭的危害比较大。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高热,排出绿色粪便,食欲下降,不愿意走动。此外,有些患病鸭可视黏膜出血、结膜炎和气管炎,脾脏部位有出血的坏死症。种鸭在产蛋前的15~20d 可以肌肉注射疫苗,针对患病鸭,可以使用卵黄抗体紧急预防,使用头孢类和阿莫西林药物治疗,配合饮用电解多维水,能够有效的预防激发感染。

5 结语

随着鸭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鸭病出现的概率逐年提升。本文主要阐述了鸭养殖业中的几种常见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诊断,重点阐明了疫病的防控和治疗方法,以期为鸭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浆膜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对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环境参数、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胃癌浆膜外侵犯CT征象分析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价值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美的童年在乡下
豫南地区规模化养鸭 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