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反刍动物血液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01-14 11:36袁永莉宋雨泉倪颖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23100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虫病反刍动物贝斯

袁永莉 宋雨泉 倪颖/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23100

小型反刍动物中通过其他媒介传播血液寄生病原体十分普遍,但相关的研究报道和有效信息数量较少。血液寄生病原体包括巴贝斯虫、立克次体、支原体、泰勒虫和锥形虫等,其中几种病原体可造成动物营养消耗性疾病,对小型反刍动物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这些病原体感染的控制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因为一些可用的治疗药物对环境具有负面影响。此外,这些病原体还可通过媒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到新的地区,尤其是与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有关。这些变化可能对感染生态学和疾病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实时综合控制策略,如针对病原体和媒介进行监测,以及战略性的控制病原体和媒介。

近年来,一系列的病媒传播疾病已经蔓延至世界的许多未报道的地区,尤其是一些有血液寄生虫引起的。血液寄生虫感染在各大洲均有发生,而且这些感染的分布由于媒介和动物的迁移和运输以及活体动物及其产品日益全球化而不断变化。媒介和宿主的短距离和长距离移动是由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这些变化将对病原体和媒介的分布和建立感染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为生物体提供新的栖息地,并导致气候硬性的行为适应,这可能会因为病媒-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的增加而导致感染的传播。然而,媒介在新地区的成功定址取决于适宜的宿主和合适的栖息地。

每年有数以百万的蜱虫通过迁徙鸟类传播,这使得蜱虫和病原体可能在新的地区传播和建立感染。目前已发现了大约900 种蜱虫,其中部分蜱虫经常在小型反刍动物寄生。在欧洲,至少有12 种蜱虫在小型反刍动物中发现。采采蝇是撒哈拉以南锥形虫的重要载体。已确定了超过31 种采采蝇物种或亚种,其中8~10 种被认为可能会对养殖业造成经济影响。

血液寄生的病原体可能引起急性疾病,临床症状因病原体的种类或菌株而异。持续感染是一个共同特征,而慢性和消耗性感染与某些物种有关,长期感染通常可导致消瘦。

1 羊附红细胞体

羊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中的病原体。羊附红细胞体的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性昆虫,如蝇、虱子、蚊子,但也可以通过针头或手术器械传播。蜱虫偶尔在羊附红细胞体的传播中发挥作用。此外,经证实,该病原还可通过口腔进行传播。目前为止未有羊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的报道。羊附红细胞体除了可感染绵羊和山羊,鹿也可感染该病原。绵羊感染附红细胞体会导致溶血性贫血,临床症状包括血红蛋白尿、体态消瘦。身体僵硬,部分羊会出现发烧和黄疸。亚临床或潜伏感染是有规律可遵循的,临床症状通常由其他因素引发,如营养不良和胃肠道寄生虫。绵羊和山羊对附红细胞体的易感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在山羊中很少观察到临床症状,然而,在绵羊身上可能会发生慢性感染,患病的羔羊体态消瘦,通常会导致致命的结果。

可通过血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红细胞的感染率最高可达100%,但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检测到较低的百分比。此感染水平难以直接通过显微镜诊断,需要反复进行血涂片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诊断,此外,附红细胞体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共同感染从而加重临床症状并对诊断造成困扰。

安替莫散、土霉素等药物已被应用于治疗绵羊附红细胞体病,山羊中没有报道过特定的治疗方法。治疗可能会减轻临床症状,但可能无法清除体内的病原体。良好的预防措施,如足够优质的营养摄入、最大限度减少蚊虫叮咬风险以及避免病原体通过针头和手术器械传播。

2 巴贝斯虫

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巴贝斯虫是全世界绵羊中寄生原虫中种类最多和重要的寄生虫。不同种类的巴贝斯虫在世界各国的流行情况不同。蜱在巴贝斯虫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偶尔也会参与巴贝斯虫的传播周期。绵羊和山羊是脊椎动物中部分巴贝斯虫唯一宿主。此外,蜱虫可作为巴贝斯虫的贮藏库,某些巴贝斯虫可在蜱虫中存活数代。

绵羊巴贝斯虫引起的急性巴贝斯虫病的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宿主的年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有关。由于先天免疫的存在,低日龄的动物临床症状较少。本地绵羊感染通常临床症状轻微,严重的病症与从流行该病的地区引入动物有关。在山羊中,仅在少数地区报告了自然感染绵羊巴贝斯虫,并且多出现亚临床症状。在急性感染中存活下的动物常称为低水平的携带者,并且可能持续感染多年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在压力条件下可能会复发,如营养不良或感染其他病原体。

莫氏巴贝斯虫感染通常会产生轻微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血红蛋白尿和贫血为特征,很少导致重大的死亡损失。然而在山羊中报道有严重的症状和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症状出现48h 出现死亡,慢性和消瘦状态可能伴有贫血。相比之下,小型反刍动物莫氏巴贝斯虫感染似乎是非致病性的。

诊断基于上述临床症状和血涂片染色镜检到该虫。然而感染率在感染的急性期可能难以通过血涂片镜检观察到。但是使用PCR 和血清学检测分析亚临床症状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病理剖检典型病变为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早期的结果表明。二丙酸咪唑酯治疗巴贝斯虫病是有效的。此外,贝尼尔等对绵羊巴贝斯虫等有效的新型药物正在研发中。在山羊中,贝尼尔已被用于治疗莫氏巴贝斯虫。为了减少巴贝斯虫病的发病率,蜱虫控制很重要。

3 泰勒虫

泰勒虫病是由泰勒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小型反刍动物的泰勒虫广泛分布,特别是在非洲、中东、东欧和南欧以及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泰勒虫涉及多种蜱载体。已经在绵羊和山羊中报道了某种泰勒虫可通过胎盘传播。关于不同泰勒虫属的自然宿主的认知有限。

只有某些种类的泰勒虫被认为可致小型反刍动物感染发病,其中莱氏泰勒虫是致病性最强的物种。对于感染的易感性因遗传、品种、哺乳、分娩等内在因素和营养、继发感染等外部因素而异。此外,感染虫的数量也可影响感染的结果。

莱氏泰勒虫可引起恶性泰勒虫病,可导致绵羊严重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很高。在二星泰勒虫病中,急性型是常见的,但也可能出现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有发烧、反刍停止、浅表淋巴结肿胀、腹泻、黄疸和皮下黏膜出血。在慢性型泰勒虫病中,间歇发热、食欲减退、贫血、黄疸、消瘦是常见病症。一般来说,在山羊中引起的症状似乎比绵羊中少的多。

泰勒虫病的诊断常用血涂片、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或脾脏涂片观察虫体。然而在观察寄生虫血症过程中可能会减低检测水平,因为寄生虫的显微镜检测十分困难并且不容易区分物种。血清学检测可识别感染的动物,但不能特定识别物种。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在检测诊断和分型中有重要作用。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肌内和皮下水肿、脾肿大和肝肿大。

目前缺乏对山羊泰勒虫病的特异性治疗。莱氏泰勒虫可使用注射帕瓦醌或布帕瓦醌,单剂量的卤夫酮可能也有效。引起轻微或无法观察到临床症状的泰勒虫病通常不予治疗。应考虑采用控制蜱来控制泰勒虫病的分布和扩散。

4 锥形虫

锥形虫病是由锥形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并非所有的锥形虫都可以引起小型反刍动物临床症状。动物常感染一种或几种锥形虫。锥形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流行,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在欧洲、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和亚洲也发现了该病。

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多数病例是由采采蝇传播的。然而,锥形虫的地理分布超出了采采蝇感染地区,这可能存在其他的媒介。

锥虫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贫血,受感染的动物可出现间歇性发热、食欲下降、厌食、瘤胃乏力、淋巴结肿大和病情逐渐恶化。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是不常见的表现。产奶量减少、生育力下降和死亡率增加也可能是锥虫病的征兆。

可用的杀锥虫化合物数量有限,例如乙酸二胺脒、异脒和氯化磷。然而,一些疗效有限的治疗药物的过度使用助长了耐药性的广泛出现。此外,锥虫病的防治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例如野生动物种群的宿主、病媒控制的缺乏和经济资源的缺乏。

猜你喜欢
虫病反刍动物贝斯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牛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分析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