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体会

2022-01-14 11:36玉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025561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补液牛群病牛

玉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025561

阿鲁科尔沁旗是赤峰市的重点牧业区域,巴彦温都尔苏木是旗里的养牛重点苏木,年养殖牛14 余万头,今年开春至目前为止,在该区域先后有5 个养牛户179 头牛群中发现主要以发烧、厌食、腹泻、脱水、消瘦快等症状的病例,经请教市、旗疫控中心老兽医并查阅相关兽医书籍,得知牛群中流行的疫病为“牛病毒性腹泻”。共诊治23 头牛,其中淘汰4 头大牛、治愈18 头(成年母牛4 头、3 岁2 头、2 岁2 头、犊牛10 头)、死亡1 头犊牛。下面将诊治经过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病经过及主要症状

1.1 成年牛的发病经过及主要症状初期厌食,经1~2d 开始呈水样腹泻、发热40.5℃~41℃,流泪、流涎、流粘性鼻涕,往后第3~5d 极度厌食、不愿走动、流脓性粘鼻涕、鼻镜龟裂、舌面、口腔黏膜溃疡,排出含有血液、粘液的粪便,继而粪便逐渐变黑并排出片状的肠粘膜;后期病情加重、消瘦营养不良,造成一些妊娠后期的母牛流产、脱水、衰竭等病症,病程约7~15d,有的反反复复,预后不良。

1.2 犊牛的发病经过及主要症状犊牛多呈突然发生,开始呈黄绿水样腹泻、发热40.5℃~41℃,流泪、流涎、流粘性鼻涕,不吃奶、不愿走动,逐渐鼻镜干裂、流脓性粘鼻涕、排出内含有血液粘液的粪便,脱水,个别病情严重犊牛出现呼吸困难、衰竭死亡,病程约4~9d。

图1 病牛粪便及鼻部病变

2 诊断治疗

2.1 诊断根据发病季节为冬春,发热、水样腹泻、流泪、流涎、流粘性鼻涕,后期极度厌食、不愿走动、流脓性粘鼻涕、鼻镜干裂、舌面、口腔黏膜溃疡、排出含有血液、粘液的粪便,粪便逐渐变黑并排出片状地肠粘膜,流产、脱水、衰竭等主要症状及病史,初步诊断为牛病毒性腹泻(死犊牛未解剖)。

2.2 治疗该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完整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多用补液、调节酸碱度措施,对症选择中西药物结合抗毒消炎、收敛、补液、补能、保护胃肠黏膜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

2.2.1 大牛头孢噻呋钠(第四代)按体重0.2g/100kg 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病毒唑0.9g/100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维生素C 3~4g 用生理盐水500~1000mL、5%碳酸氢钠500mL(隔日输一次)依次混合静脉输液,日一次,连用3~5d。口服蒙脱石散(代替活性炭)7g/100kg+双黄连片6g/100kg +次硝酸铋片6g/100kg +鞣酸2g/100kg,每日口服2次,连用3~5d。肌肉注射牛免疫肽(球蛋白)5mL/100kg,每日1 次,连用2~3d。同时自由饮用黄芪多糖颗粒+补液盐溶液(第三代口服补液盐糖和钠的含量相当于葡萄糖375mol/L 和钠133mol/L)不限量,为了保护病牛的体能,药物液体温度最好是保持在10℃~20℃范围内,连用5~7d。

2.2.2 犊牛头孢噻呋钠体重0.2g/100kg 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200mL、病毒唑0.6g/100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维生素C 2g用生理盐水500mL、5%碳酸氢钠200mL(隔日输一次)依次混合静脉输液,每日1 次,连用3~5d。口服蒙脱石散3g/100kg+双黄连片6g/100kg+次硝酸铋片6g/100kg+鞣酸2g/100kg+乳酶生片15g/100kg,每日口服2 次,连用3~5d,肌肉注射牛免疫肽(球蛋白)每日1 次、连用2~3d。两周内的不能起来走动的犊牛日灌服2 次黄芪多糖颗粒+补液盐溶液(第三代口服补液盐中糖和钠的含量为相当于葡萄糖 375mol/L 和133mol/L)、每次用量为300~400mL或牛奶交替灌服,能够起卧走动的自由饮用黄芪多糖颗粒+补液盐溶液(第三代口服补液盐糖和钠的含量相当于葡萄糖375mol/L 和钠133mol/L),不限量,连用5~7d。

图2 用药后第2d(左图);治愈后(右图)

3 病因分析

根据各牧户的反应及牛的饲养环境条件等现场流调发病原因综合如下:

棚圈阴冷、地面潮湿、垫料薄不干松、棚圈建造不合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对牛个体增加了维持生命能量的消耗,造成牛群整体免疫低下而降低了抗感染能力。加之由于母牛个体营养不良,新生犊牛得不到充足的初乳球蛋白的免疫保护,存在着犊牛的免疫缺陷,导致犊牛肠道感染疾病。

冬季里长时间饲喂带雪带冰的草和饮用冰雪水,引起牛脾胃不和,造成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牛个体营养不良逐渐消瘦,降低抗病能力,于是给病原感染具备了有利条件。

棚圈狭小,产区、犊牛饲养区布局不合理,垫草料少、环境卫生脏乱、牛群拥挤,给病原体的繁殖传播感染创造了温床。

空怀基础母牛未进行疫苗接种,夏天出场游牧经常出现与其他牛群随意混群或新品种牛的引进时未进行检疫隔离等措施,带入病原体的可能性隐患等等。

4 防治措施

该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和特效药物,兽医临床上对病牛多用于补液、调节体液酸碱度等应对性的综合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救治无效或过度治疗增加养殖成本的提高,并且对环境对牛群留下腹泻病的感染蔓延的隐患,因此对该病的防治综合措施建议如下:

广泛推行疫苗免疫工作,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对空怀牛和犊牛预防接种。牛体接种后获得持续时间较长的免疫力、犊牛第一次接种后间隔6 个月再接种1 次,其余的牛和空怀母牛年接种1 次。

坚决实施牛流通环节的检疫检测工作。引入新牛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特别是种公牛严格进行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牛。如一旦发生该病,应及时隔离和及时淘汰,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限制病牛的运动范围及污染物的转移,采取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传播蔓延。

合理规划草牧场轮牧休牧,科学设计设施,建造合理布局产房、犊牛保育室、运动区、饲喂区、饮水区等分区的分配,保持圈舍干净通风,勤换垫草料做好防湿保暖工作,放牧要做到秋季抓膘冬季保膘不饲喂冰雪草,推广应用牛群饮用温水技术,做好保膘保育工作。

实施定期监测、定期消毒,推进净化牛的腹泻病工作。病牛是该病的感染源,发病康复后的牛和隐形感染牛可能长期带毒,为了清洁牛群、发展健康群,对牛群进行定期的病原监测工作,对阳性牛坚决进行淘汰,并且对环境定期进行以可佳等消毒药消毒,彻底消灭阻断传染源。

牛的病毒性腹泻可导致成年母牛腹泻无乳不孕、育牛不育、犊牛发育不良或死亡以及较高的医疗费用等,对养牛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也是一种牛羊猪等多种动物都可感染的一种传染病。经过半年,阿鲁科尔沁旗区域内共诊治23 头牛病毒性腹泻病例,其中,治愈后淘汰4 头大牛(包括流产的一头)、严重继发感染死亡1 头犊牛,其余的18 头现已彻底治愈,治愈率为96%,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个人具体体会如下:

一是该病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实施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即对健康空怀母牛和犊牛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猪瘟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牛体接种后获得持续时间较长的免疫力,犊牛第一次接种后间隔6 个月再接种一次,确保牛群的群体免疫抗体较高的保持水平。做好母牛的秋季抓膘冬季保膘饲养管理工作,确保新生犊牛从母牛初乳中得到充足的免疫球蛋白的免疫保护,完善犊牛的肠道免疫功能,预防犊牛肠道感染性疾病。

二是对牛群实施定期检测、定期消毒,是牛群和环境净化的科学手段。牛群引入新品种牛,必须进行严格的疫病检疫和落地隔离观察工作,坚决杜绝带有腹泻病病毒的牛引入。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或淘汰病牛。同时进行严格的环境消毒,限制病牛的活动,防止传播蔓延。这是防治传染病,消灭感染源,阻断传染途径的有效科学手段。

三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复杂的多种动物都可感染的疾病,具有治疗费用高而且疗效低,养殖损失大等特点。因此诊治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用药,最好是在粪便未出现粘膜、变黑和未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的时及时用药,用药要抓住重点节点,应对症状表现,选用抗毒消炎的中西药,采取收敛和补液调节体液酸碱度等疗法进行治疗,可缩短恢复进程,减少各种损失。

四是临床上尝试选用新型免疫生物制剂免疫肽(免疫球蛋白)类的生物制品,能够增强个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病程并且显著提高疗效。用生物制品时要注意的是牛偶尔出现过敏现象、及时选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脱敏。

五是加强牛群科学饲养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合理搭配饲草料的补饲等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牛群个体的抗病能力,才能有效确保养牛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补液牛群病牛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与牛共眠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怎样用好口服补液盐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