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

2022-01-15 17:00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艺思政

吕 云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上海 201908)

当今社会,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多元并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上海在深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过程中,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当前课程思政也受到全国各个高校前所未有的重视。[2]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崇高使命。[3]高校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战场,高校专业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职业素养[4],把大学生培养成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深厚、能够适应、引领国家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在国家、市教委及学校的倡导与推进下,任课教师于2021年初开始正确认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初步探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艺术设计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道德操守等综合素质。

一、课程概述

“材料与工艺”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项能力基础课程,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内容有较的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在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处于较突出的地位。这门课程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产品艺术设计常用的传统材料金属、塑胶、木材、陶瓷、玻璃及新材料的基本种类、物化性能和常用加工工艺,并且结合大量较典型的产品案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产品材料与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课程专业目标

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新形势,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对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有了新的知识要求。材料与工艺课程不会过多地涉及设计材料的物化性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借助大量较典型的设计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掌握不同材料主体及其工艺知识。本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使用材料、如何运用材料进行创新设计,以保证产品功能与形态的可实现性,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产品设计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课程思政目标

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为人文艺术类课程,有着自己独有的学科属性,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瞄准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求,有机融入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关于材料及其工艺的系统知识要求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专业的学科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好专业能力根基。

三、教学内容

材料与工艺课程的课程思政,紧扣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大背景和节能环保理念,采用阶段式教学技法,结合我国材料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材料为主体,按材料工艺概述、金属、塑胶、木材、陶瓷、玻璃、新材料七大板块来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知识单元,讲授金属、塑料、橡胶、木材、陶瓷、玻璃等传统材料的种类、特性和常用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结合创新理念,引导学生创造传统材料的新应用;介绍前沿新科技材料及其特点,指导学生把握新材料、应用新材料。课程知识单元与授课内容详见下表1。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它代表的是一种课程观,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保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下面将以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为例,从“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四个层面来阐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

1.“谁来教”层面: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养,拓展自身育人能力

育人先育己,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和课程思政的践行主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其自身的素养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主动学习,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水平和政治素养,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打好基础。以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为例,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对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现有知识体系成竹于胸,还要注重课程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思政专家沟通,向他们学习,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关注国家的材料发展与工艺动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还需要保持高度自律,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高尚的人格品行来熏陶、引领学生,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得到深化,于无形之中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2.“教什么”层面: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凸显思政育人目标

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其“思政元素”的融入既不可浮于表面也不可生搬硬套。任课教师要在尊重专业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专业课程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梳理、提炼出课程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技能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之“盐”自然顺畅的溶解于专业课程教学之“水”中,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为例,其金属、塑胶、玻璃和新材料章节的“课程思政”侧重学科素养和审美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木材、陶瓷章节的“课程思政”还可在前者基础之上侧重文化素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

3.“怎么教”层面: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手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教学实施不能分离,专业教师需针对课程内容积极拓宽教学手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科学系统地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清楚“教什么”的基础之上,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确保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以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为例,在其课堂教学设计环节,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还引入了启发式、小组研讨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化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形成了一套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还结合时事热点和直观的图像影像,精准、有效呈现了课程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把握课程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堂的教学环节只有有情感、有温度、有趣味,才能让学生喜欢听、想要学、能学会,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两不误。表1是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案设计表。

表1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案设计

4.“教得如何”层面:制定课程思政评价考核标准并付诸实施

高校专业课程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任务完成后,可通过随堂作业、调研分析报告、课程总结报告、小论文、设计作品、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专业课程思政考核,制定相应的专业内容目标、思政内容目标的评分标准,形成可靠的评价与诊改措施,进而解决专业教师“教得如何”及学生“学得如何”的问题。课程思政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思政目标,而且可以检验任课教师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效果,有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进而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不足,调整教学方案,为之后专业课程思政的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和更多维度的参考。以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为例,表2是其教学内容思政评分标准。

表2 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思政评分标准

五、结语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系统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于教学内容中凸显思政育人目标;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使思政元素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后,还需制定、实施课程思政评价考核标准,形成可靠的评价与诊改措施。以上探索实践,能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探索出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达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使学生在文化自信、学科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反思能力、团队协作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加强,完成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任务。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