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2022-01-18 10:35江亭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鲁庄公齐桓公鲁国

文/江亭

典故原文

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左传·闵公元年》

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鲁庄公得了重病,按照世袭制传统,他应将储君之位传给嫡长子,因为没有嫡长子,只能从庶子中选择。这时,鲁庄公的弟弟叔牙主张立庆父为储君,而季友则认为次子公子般更合适。

鲁庄公认同季友的说法,也想立公子般为储君。于是,鲁庄公去世后,公子般继位。但庆父很不满鲁庄公的做法,便与他人合谋,派人暗杀了公子般。庆父不想被人怀疑有杀君篡位之嫌,暂时不登君位,离开鲁国去了齐国,并推选年仅8岁的姬开为君,即鲁闵公。支持公子般的季友怕受到庆父的报复,便趁乱躲到了陈国。

齐国的君主齐桓公是鲁闵公的舅舅,得知庆父的情况后,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了解情况。仲孙湫来到鲁国后,发现这里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一切都是因为庆父的野心造成的。仲孙湫向齐桓公谏言:“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齐桓公问:“该如何除去庆父?”仲孙湫答:“庆父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观望局势便可。”

事实果然如此。待庆父回到鲁国,准备发动政变时,对庆父恨之入骨的百姓在季友的号召下,团结起来声讨庆父。得不到民心的庆父在鲁国待不下去了,便逃往莒国(今山东莒县)。最后,东躲西藏的庆父自知难逃一死,便在途中自杀了。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演变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智慧小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则成语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意为如果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后多用于比喻不清除制造祸乱的源头,国家和人民就得不到安宁。该成语在句子中一般充当宾语使用,有贬义。

这则成语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一个企业的运营,都需要团结,只有团结,国家才会强盛,整个集体才会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鲁庄公齐桓公鲁国
东野稷驾马车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柳季与岑鼎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第三只眼看庄公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