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位一体”的学校心育工作体系

2022-01-19 03:57王永春赵世良
中国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育五位一体心理健康

王永春 赵世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强调,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1]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心育工作体系,助力学生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促进学生品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最终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心育基础课程开发与建设

体系化

东莞市光明中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中“认识自我与尊重生命”“人际交往与情绪调试”“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学会学习与适应社会”四大核心模块,开发并建立起一套目标统一明确、内容多元完整、结构科学合理的心育基础课程体系。

一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认识自我与尊重生命的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学校开发了“生命教育”系列课程。

二是以同伴教育为核心的人际交往与情绪调试的系列课程。例如,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品质,学校开设了“人际与情感”“适应与学习”系列课程;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平等意识,开设了“性别教育”系列课程。

三是以生涯教育为核心的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的系列课程。课堂是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南针,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生涯知识、增进学生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学校开发了“生涯唤醒与探索”“生涯能力与管理”和“生涯决策与行动”三大课程。[2]

四是以公民素养教育为核心的学会学习与适应社会的系列课程。多年来,学校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培养创新的人才”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民主法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为此,学校开设了“八项素养”和“公民道德修身”课程。

二、心育人才培养与师资培训全员化

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学校心育工作能够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心育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职工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使得教职工掌握对高风险学生进行评估、识别、应对和及时有效干预的能力。学校要求普通教师C证持有率达到100%,行政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B证持有率达到100%;经常选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和外出培训学习,确保专职心理教师在全校心育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示范作用。此外,学校每学期除了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全体教师进行3天以上的线下心育工作培训外,还利用线上继续教育培训扩展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斷提升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操技能。

班级心育委员是学校心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得力帮手,可为同龄人提供更为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他们每周向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室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并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本班学生一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报告。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骨干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基本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尤为关键,而且,培训与指导的内容要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例如,向他们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危机识别干预技能、情绪调适方法与交谈倾听的技巧等等。

三、校园心育环境构建与渗透全面化

(一)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搭建健康向上的心育平台

活动体验和参与最能激发学生的感悟。目前,东莞市光明中学已形成三大心育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职业生涯活动月、生命教育活动月。

每年5月份的心理健康活动月。以2021年第十届心理月“心向光明·幸福同行”为例,学校推出“汇剧于心,畅演青春”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幸福这件小事”幸福瞬间照片征集、“我爱我”心理主题演讲赛等。入眼入心、动静结合的活动形成规模效应,使学生产生沉浸式心理体验,能够有效释放学业压力,提升心理幸福感。

每年12月份的生涯活动月。以2018年首届“生涯探索·遇见未来”职业生涯活动月为例,学校开展了“职业人物访谈”演讲赛、“影子实习”实践、“我的大学我知道”大学探访、生涯游园会等活动。生涯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理想照进现实”的平台。

每年9—10月份的生命教育活动月。以2021年学校首届“珍视生命,感悟美好”生命教育活动月为例,学校结合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与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推出了系列专项活动:“时光慢递”致三年后的自己一封信、“捕捉美好,润泽生命”镜头下的生命力摄影大赛、“珍视生命,感悟美好”心理手抄报大赛、“叶子的重生”树叶画作品展览等活动。

(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构建家校协同共育模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协作。其中,家长是学校开展心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同时,为了助力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创立家长成长学院,邀请教育名家、优秀家长以及骨干教师通过讲座、沙龙的形式,指导家长了解和提升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水平,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此外,学校还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官微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

(三)开展学科融合渗透教育,形成全员心育工作机制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全体教师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使这项要求落地,学校把该项要求作为备课、听评课等常规检查的一项指标,同时也将心育工作成效纳入教师的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

四、学生成长培育与评价机制个性化

(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校本资源服务

东莞市光明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在校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生涯发展、学业生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与支持。中心设有团辅室、沙盘室、身心放松室、阅览室、资料室等功能区,每周提供定期咨询服务,每周累计时长18小时以上。除每周定期提供咨询服务以外,还会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和班主任反馈情况增加咨询服务安排。中心配备有智为心理服务系统平台,并定期组织全校学生通过该平台进行心理普查,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同时,对心理普查结果进行专业数据分析,并安排专人及时跟进特定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通过校内联动、家校共育等多种途径、多个层面的协作沟通,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此外,中心还通过“心向光明GM”微信公众号发布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推文或微课。

(二)深化心育研究,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和力量源泉。学校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通过加大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力度以及外聘客座教授加强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心育工作水平。此外,学校非常重视心育科研、竞赛比武、专业研修等工作。近三年来,心育教科研成果斐然:市级以上论文(案例、微课)评选获奖79项;省市级课题立项5项,顺利结题3项;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江苏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11篇。此外,在教学比武方面,1位老师获评东莞市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5位教师获得东莞市“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位教师获得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三)遵循心育规律,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建立完备的成长档案

学生入学之初,学校给每位学生配备一个成长档案袋,实施学生成长“一人一案”制度。其目的是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学生的阶段性成长过程,内容包括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研学)报告、职业生涯作业、教师家长同学观察和评价等等。成长档案袋平时由学生整理和保管,每学期开展两次班级内部的交流展评活动,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带回家,让家长了解孩子本阶段的成长情况,并签署评价,第二学期开学时由学生带回学校。这项常规工作一直持续到学生高三毕业。

五、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化

“心理危机的本质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3]心理危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学生自杀、自伤、自残等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这不仅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寝食难安,更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至关重要。

东莞市光明中学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制度。所谓“制度化”,不仅包括筛查、评估、干预等服务支持,更重要的是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能有效干预和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班级设立心育副班长,每间宿舍设立心育委员,形成“学生——心育委员(或心育副班长)——班主任(或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的信息反馈机制。学校定期对心育副班长和心育委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分发校园关爱卡,学生人手一张。在校园关爱卡上,有校长热线电话、东莞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心理热线电话和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邮箱。校园关爱卡也是收集信息的一種途径。

新生入学全员测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数据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进行“三级”预警分类。后续每个学期则在以往测评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的观察反馈情况进行评估。对于筛查出来的一般风险,能在学校正常学习的学生,由班主任负责跟踪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定期汇报。此外,班主任也及时将情况告知家长,主要目的是引起家长重视,对孩子多些理解和关注。针对经专家团队评估认定处于心理危机当中或已知患有心理疾病的高风险学生,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心理教师、年级主任组成的不少于三人的面谈小组,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家校联席会议,发放家长告知书,告知家长预警风险,提出家庭教育或就诊的建议。

东莞市光明中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主动适应教育政策发展变化,构建以心育课程为主要载体、心育人才为关键支撑、心育环境为必备条件、心育过程动态监测与评价为客观依据、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为重要保障的“五位一体”心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实践,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的行动上,进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亮,李芳园.知情意行:心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64-66.

[2]侯瑞灵.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9(10):43-44.

[3]甘秀英,聂衍刚,罗蕴琪.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2):114-120.

【王永春,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世良,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德育处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心育五位一体心理健康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