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路径探索

2022-01-19 03:57吴逢春于扬
中国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德育

吴逢春 于扬

良好的品格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滴融合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双育并重的目的。

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做好德育渗透非常必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把德育渗透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下面就结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粗浅地谈谈一些看法。

一、挖掘德育素材,自然融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的设计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每一个单元、每一项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定情境出发。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情景都是进行德育融合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1.融合爱国教育

低段数学教学最典型的德育渗透,就是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渗透爱国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认识、了解人民币上的图案,告诉孩子:国徽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法定货币。借此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同国民身份。同时,还需要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折,也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平时还要注意养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2.融合秩序教育

在低段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进行秩序教育的素材。比如在教材中有一张小朋友排队购票的插画,让学生数一数前面有几个人。此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往往会说到,小朋友们在排队买去儿童乐园的票。借此机会即可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有规则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3.融合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就连自己的书包都是家长帮忙背,做完作业后从来不自己收拾书包,以至于有些孩子连自己的作业本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因此,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四单元“分类”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的内容,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并布置动手作业: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整理房间;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同时,教师要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4.融合惜时教育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很多学生都有磨蹭的习惯,时间观念弱。教师在进行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时的教学,就可以结合小明一天的日常作息时间,让学生在认识整时、半时的过程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二、结合方法探索,巧妙融合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是教育的宗旨,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在方法探索活动中巧妙地融合德育应该是无痕教育的境界。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在学生列出算式以后,首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你们在计算过程中有困难吗?”

生:“当然!个位不够减咋办?”

于是,有孩子提出向十位借。

师:“怎么借?借多少?”

生:“借一当十。”

师:“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么做?”

生:“应该给他打声招呼。”

师:“可数字不会说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记号”

……

整个学习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借别人东西需要和别人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才行。与此同时,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会对“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这一知识要点记忆深刻。

三、抓住课堂生成,及时融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作为学科教师应该抓住课堂生成,对学生及时开展德育。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时,有一道练习题通过呈现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题目中呈现的商品有裤子、T恤、裙子等,并呈现有3个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买一条裤子可以怎样付钱?

问题2:买一件T恤和一条裙子共多少钱?

问题3:你能尝试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进行到问题3时,平常非常腼腆的小男孩小林举起了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买一条裙子可以怎样付钱?”此话一出,教室里马上就热闹起来,只见孩子们有笑话的,有窃窃私语的。仔细一听,有学生说:“男生还买裙子?”我看到小林的臉一下子红了起来。此时,我回应道:“男生就不可以买裙子吗?中秋节就要到了,孝顺的小林也许想给妈妈买一条裙子当礼物,可以吗?”孩子们马上从原来嘲笑的态度转化成佩服。于是,我继续告诉学生:“我们爱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送爸爸妈妈礼物,也可以是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像这样抓住每一个融合的机会进行德育,及时教育,对教学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关注国家时事,合理融合

数学学科应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但理性不等于冷漠,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先育人后教书。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湖北武汉,并逐步在全国蔓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渡难关。面对疫情,宅在家里,避免不必要的聚集,不给国家、社会添乱,就是爱国,在作贡献。但作为一线的教师,还可以做得更多。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科拓展,要求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笔者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寻找课程的落脚点呢?疫情期间,电视上、网络上天天都在播报新冠肺炎疫情的统计情况,其中不乏数学学科中的统计知识。于是,笔者萌生了结合五年级下册即将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选择一些教学素材,录制微课视频的想法。

笔者首先在网络上搜寻各种有趣又让人感动的图片,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向学生传递出我们应该向为防疫工作作出贡献的时代英雄致敬的想法。继而提出问题:作为普通人,应该从自身出发,做点什么?引出“数学拓展——用数学理性分析疫情”的内容。紧接着,笔者又安排了一个项目式的学科活动——“疫情下的绘本创作”,以“电视上天天都在播放的时代英雄们不顾个人安危与新型冠状病毒抗战的画面;网络上时时都在更新的疫情变化数据”为真实素材,设计了“请你像文学家、漫画家一样,创作一本绘本,告诉大家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知识描绘疫情、分析疫情;学会和身边的亲人沟通交流,相互协作。

五、注重养成习惯,长期融合

课堂是一个小社会,数学课堂的育人价值不仅仅只在于智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感觉在课堂教学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后经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补。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甚至连最基本的倾听习惯都没有,导致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组织教学。因此,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段开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协作互助的方式,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互相配合,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作必要的妥协。在安排学生进行同桌协作完成某个问题的讨论时,教师可以提出协作要求:由同桌中的1号同学先说,2号同学听,结束后2号同学补充质疑,1号同学倾听。如果遇到1号同学说,2号同学又没有能力进行补充的情况下,就请2号同学复述1号同学的话。以此,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协作互助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老师都明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笔者认为良好的品格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滴融合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双育并重的目的。

【吴逢春,四川省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于扬,四川省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德育
《中国德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