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7例*

2022-01-25 03:34孙玉锋范立华
河南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尿蛋白白蛋白血浆

孙玉锋,范立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损害所致机体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偏低、浮肿以及高脂血症等,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可持续性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以激素类、利尿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但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延长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除时间,增加各种不良反应[2-3]。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观察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19~62(34.25±4.27)岁;病程3个月~6(2.52±0.38)年。对照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21~63(34.52±4.31)岁;病程5个月~6(2.49±0.36)年。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4]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肾病学》[5]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基线资料完整。

1.4 病例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终末期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近2个月服用过激素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合并心、肝、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精神类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中途失访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嘱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并给予控制血压和利尿治疗,水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3021207),1 mg·kg-1·d-1,每天1次,用药8周后根据尿蛋白情况遵医嘱逐渐减少用量,直至维持剂量10 mg·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具体药物组成:西洋参20 g,熟地黄、丹参、山药各15 g,杜仲、益母草、白花蛇舌草、泽泻、土茯苓各10 g,黑豆、白茅根各6 g。每日1剂,加水煎至400 mL,分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1.6.2 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指标,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

1.6.3 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指标水平。

1.6.4 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头痛、精神兴奋、向心性肥胖、皮炎等不良反应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水肿、高脂血症)以及肾功能结果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以及肾功能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以及肾功能结果无变化或恶化。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以及纤维蛋白原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时间 全血黏度(高切)/mPa·S-1全血黏度(低切)/mPa·S-1纤维蛋白原(ρ/g·L-1)对照组67治疗前6.32±1.34 12.45±2.40 4.76±0.78 67治疗后 5.16±0.98* 9.30±1.53*3.80±0.63*观察组67治疗前 6.33±1.39 12.93±2.57 4.88±0.83 67治疗后 4.10±0.76*# 7.45±1.27*#3.14±0.52*#

2.2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及IL-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时间 hs-CRP(ρ/mg·L-1)TNF-α(ρ/ng·L-1)IL-8(ρ/ng·L-1)对照组67治疗前7.80±1.22 27.59±4.30 214.54±26.02 67治疗后 4.13±0.87* 18.20±3.51*142.83±17.03*观察组67治疗前 7.93±1.18 27.95±4.39 215.29±24.17 67治疗后 2.61±0.43*#12.47±2.43*#85.10±9.92*#

2.3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比较 (±s)

表3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24 h尿蛋白含量/g·24 h-1血浆白蛋白(ρ/μg·L-1)对照组67治疗前4.90±0.76 22.53±2.84 67治疗后 2.93±0.56* 32.04±3.61*观察组67治疗前 4.98±0.71 23.29±3.51 67治疗后 1.71±0.32*# 37.87±4.03*#

2.4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及病情恶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凝血-纤溶系统紊乱是重要因素。机体血液黏度和纤溶活性增高,会改变体内的凝血活性,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的流动性,使得肾脏微循环发生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遭到破坏,增大其通透性,导致患者出现尿蛋白等[6-7]。此外,机体局部炎症状态也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hs-CRP、TNF-α以及IL-8是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其中hs-CRP在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血清含量可有效反映炎症情况,同时也是评价机体微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指标[8];TNF-α参与调节免疫功能,其水平异常升高会损伤内皮细胞,影响凝血-纤溶功能,导致血栓形成,同时还可诱使T细胞产生各种炎症因子,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展[9];IL-8除了可以趋化并激活中性粒细胞外,还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不溶性成分,促进细胞基质增生和肾小球硬化,加重肾小球免疫损伤以及肾功能丧失[10]。因此,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机体异常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疾病的重点。

目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除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外,多采用醋酸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具有抗感染、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减少各种炎性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释放,减轻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控制炎症的临床表现[1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因此,目前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以减少激素药物的使用剂量,提高治疗效果[12]。本研究所用的自拟中药汤剂中西洋参益气复脉、固脱生津;地黄补肾养阴;杜仲利尿消炎;丹参、益母草活血调经、补气补血;山药补中益气、健脾固肾;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功能;黑豆补血养肾;土茯苓、白茅根利尿消肿、清热祛湿;泽泻利水渗湿、化浊降脂[13]。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效,同时该中药汤剂还具有调血脂、降血压、改变肾脏血液微循环,有利于发挥抗感染、抗凝血等功效,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较好疗效[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这与张娟、佘宁兰等的研究结果相符[15-16],二者均认为中西医疗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显著,进一步说明了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可有效减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栓形成,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肾脏血流量,促进肾脏损伤的逐步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及IL-8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各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自拟中药汤剂可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伤[17-18]。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以及血浆白蛋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中药汤剂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有效修复受损肾小球细胞,防止蛋白质流失,改善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指标[19-20]。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尿蛋白白蛋白血浆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白蛋白不可滥用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