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22-01-25 04:19潘小亮黄灿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泻心汤萎缩性半夏

潘小亮 黄灿华

(1.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江西 抚州 344000;2.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西 抚州 344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胀满、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就会出贫血、消瘦等癌前病变,该疾病病情发展缓慢,治愈难度系数比较大,目前在临床上一般都是采用西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提出了中医治疗方案[1]。本次研究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前后顺序进行划分,前30 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0 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为(53.68±3.02)岁;病程最短6.5 个月,最长20 年,平均病为(9.38±1.28)年。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2~76 岁,平均年龄为(53.69±4.21)岁;病程最短7 个月,最长20 年,平均病为(9.68±2.39)年。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经胃镜检查,可见黏膜颜色改变,呈灰白、灰色或灰黄色,黏膜萎缩可呈局限性也可为弥漫性,境界常不清晰。黏膜变薄,黏膜皱璧变平或变细小。萎缩初期可见黏膜内小血管,后期可见黏膜下大血管。萎缩的腺体后腺窝增生或伴肠上皮化生表现,黏膜表面多粗糙,有颗粒感或结节样改变;并且符合经病理诊断的标准:(1)淋巴滤泡形成。(2)固有腺体萎缩。(3)固有膜炎症。(4)黏膜肌层增厚。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患者上腹部疼痛痞满,嘈杂,不思饮食,大便溏,口干苦黏,并且胃痛持久不愈,疼痛部位固定,呈刺痛。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本次研究通过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在参加此研究之前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药物临床试验。排除标准:(1)患者一般资料不完整;(2)患者精神异常,治疗依从性差;(3)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治疗药物存在严重的过敏性症状。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03,0.36 g)进行治疗,胃复春片的用法用量为:每天3 次,每次口服4 片。连续治疗1 个月。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处方:干姜5 g,神曲10 g,枳实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蒲公英6 g,党参6 g,黄连6 g,甘草6 g。合并胃痛者,加用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合并反酸者,加枇杷叶10 g,煅瓦楞子30 g;合并腹胀者,加用佛手10 g,玫瑰花10 g,砂仁5 g(后下)。每天1 剂,用水煎服,取汁400 mL,分早晚服用,2组均治疗1 个月。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对比:治疗1 个月后,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分为3 个等级: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炎症全部消失,胃酸也已经恢复正常,胆汁反流已经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黏膜病变缩小50%以上,炎症有减轻的迹象,胃酸分泌和胆汁反流也逐渐改善;③无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2)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情况,包括嘈杂反酸、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胃脘胀痛,按照轻、中、重,将积分依次设为:1 分、2 分、3 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症候积分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 ()

表2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 ()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与胃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相关性。为了更好地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预防胃癌的发生,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3]。该疾病萎缩的病灶呈灶状,并呈镶嵌性广泛分布,在临床上认为该疾病的病理变化属于体萎缩,逆转难度非常大,以往在临床上是采用西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采用中医方案治疗。中医认为,该病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嗳气”等范畴[4]。主要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脾胃虚弱所致,所以在治疗上应以补益脾胃、疏肝理气为主。脾主升、胃主降,脾胃正常运行才可以确保人体气血生化有源。加味半夏泻心汤主要是以调控脾胃气机、脾升胃降为主,专治寒热之证[5]。加味半夏泻心汤主要是由干姜、黄连、黄芩、党参等中药配伍组合而成,其中法半夏属于君药,具有降逆止呕、化痰燥湿、和胃消痞的作用,黄芩、黄连辛开苦降、泻火解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6];干姜具有燥湿消痰、温中散寒的效果,诸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溃疡,保护胃黏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更好地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患者恢复[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加味半夏泻心汤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疗法,说明使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味半夏泻心汤对降低证候积分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说明加味半夏泻心汤可以改善患者嘈杂反酸、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的症状,促使患者早期康复,以上结果与田秀峰[8]的报道一致,充分体现出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其安全性高,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泻心汤萎缩性半夏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