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应用研究*

2022-01-25 04:19邓永志李双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治疗学概论知识结构

邓永志 李双双

(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重要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尤为重要,体系设置好坏将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于2020 年,发放调查问卷328 份,并全部回收,对培养模式中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2]。重构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对完善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对培养出应用型的康复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专业知识结构的设置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现就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知识结构建设为例,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专业知识结构构建的依据

依据《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3]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4],设立了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下设三大类课程群:人类社科、自然科学类课程群,学科基础类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群。

2 专业知识结构构成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知识结构构建的依据,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基本形成了两大教育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在专业教育平台中又分为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2.1 通识教育平台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2 专业教育平台

2.2.1 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西医基础和中医基础两大方面的知识。西医基础知识主要包含医用系统解剖学、功能(局部)解剖学、人体运动学、影像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概论、人体发育学、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基础知识主要为中医学概论。

2.2.2 专业主干课程 康复专业知识,包含康复医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临床三方面的知识,三方面知识均细分为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和传统康复医学知识。

3 专业知识结构比例

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结构比例是重中之重。屈云[5]介绍美国作业治疗师的课程设置情况,其中医学基础课学分仅占31.9%,作业治疗专业课学分占68.1%,临床实践学分占11.1%,这种侧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校时间为3 年,校外实习1 年,学制为4 年。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占到了全部学时43.7%,超出了1/3,而学科基础课仅为23.4%,专业主干课程为32.9%,学科基础课不能达到1/3。在上次人才培养方案调查中,学生反映学科基础课程学时数过少,希望能够增加,虽然我们在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一定的调整,但是仍然不能够达到1/3 的标准,因为国家要求的公共必须完成的课程为14 门,均不能进行更改,所以增加学科基础课程及学时数受到限制。由此可见,目前的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通识课程所占比例过大,远远的超出了1/3。因此,可适当增加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或课时数,减少通识教育的课程或课时数。见表1。

表1 康复治疗专业三大知识结构模块所占比例

现代康复知识占83%,传统康复知识占17%,现代知识与传统康复知识比例接近为4∶1,总体看来安排的还是比较合理,康复治疗学专业属医疗技术类别,所以西医内容相对较多,但是又由于是中医院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气功等在康复中具有疗效好、不良作用低等特点,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了针灸推拿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康复知识。课程设置特点,以现代康复知识为主,辅中医康复,中西并重。见表2。

表2 现代康复知识与传统康复知识

理论课学时数为67%,实践课的学时数为33%,超过了1/3 的比例。康复治疗学专业属于实践医学,将来的培养目标是康复治疗师,工作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加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技能操作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见表3。

表3 康复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

4 讨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2014 年设立,2018 年转入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由于既是康复医学院,又是大学附属医院,所以院院合一。经过三年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1 注重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 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在课程设置时,主要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为重点,课程比例为80%。另外,为突出中医院校特色,强化中医实用技术的学习,凸显出中西医有机结合的特点[6]。目前,现代康复方面的课程和传统康复课程学时比例约4∶1,这样一方面发挥了现代康复课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药院校在传统康复课程的教学优势[7]。在传统康复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分别设置了中医康复学概论、针灸学、推拿学3 门课程。中医康复学概论主要包括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的内容,将以往的中药学、方剂学内容删除。因为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反馈中医学概论内容太多,学习压力过大,掌握效果极差。同时教师反馈授课效果一般,虽然中医内容全面,但是学生掌握较为吃力。基于此,长春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概论的具体授课内容,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学生反馈对中医基本知识掌握良好。针灸学课程考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没有执业医师证,所以不能够从事针灸技术的治疗,但是穴位的掌握对学生今后康复治疗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课内容方面进行了修改,重点讲授经络和穴位部分。推拿学课程讲授内容重点为手法,保证学生会操作和灵活运用。通过以上中医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有侧重的掌握,中医特色突出,实用性强、疗效好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4.2 加强专业西医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 打造综合型康复治疗人才 在学科基础课程中,我们设立了系统解剖学、功能解剖学、影像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西医基础理论。另外,在专业主干课程方面,我们还设立了临床医学概论,包括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临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除了本课程之外,我们还设立了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让学生更为系统的将西医的内容与康复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提升[8]。

4.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打造实用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由于本专业与临床紧密结合,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分别在第一学期、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增设了实践学期的内容。(1)可以选择与校内跟师学习;(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面向国内、省内、家庭所在地的进行拜师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接受康复治疗学学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9]。

猜你喜欢
治疗学概论知识结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龙湖
长白山之行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桃红四物汤加减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