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红牛保种育种关键措施

2022-01-25 08:07丁亚军李志钢王李辉张花菊孙红霞孙斌斌王琳琳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郏县保种红牛

丁亚军,李志钢,王李辉,张花菊,孙红霞,孙斌斌,王琳琳

(1.平顶山市湛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平顶山 67000;2.平顶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平顶山67000;3.平顶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河南 平顶山,67000;)

1 制定目标

充分发挥郏县红牛的种质资源优势,以保促用,保用结合,使郏县红牛优良地方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依照这一原则制定郏县红牛保种的核心目标:取长补短、提纯复壮、新品系开发,突出肉用性能。

通过加强本品种选育,不断提高其肉用生产性能,保证其耐粗饲、抗病力强、地方适应性好的优势基因不被丢失。第一阶段可以先选育出具有肉用体型好的牛群体,形成一个具有基本特点,多肉快长的保种育种核心群体。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牛和母牛的繁殖潜能,在保持郏县红牛肉质好的遗传特性前提下,最终培育形成以生长快、尻部宽平和泌乳力高为主要特征的品系,从而为进一步配套繁育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种质资源,并在保种选育中得到保存和提高。

2 组建核心群

2.1 核心群数量

组建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优良的优秀核心母牛群,成年母牛常年保持在100头以上,家系保持在6个以上,每个家系参配母牛不少于20头。

2.2 核心群质量

每年培育的后备母牛补充到核心群,淘汰核心群中品质差的母牛。每年培育后备公牛在10头左右,从中选育遗传性状优秀的种公牛1~2头制作冻精,改善牛群结构,提升牛群品质。

目标性状:初生重、周岁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重符合《郏县红牛河南省地方品种标准》(DB41/T012-2015)。依据综合评定成绩,留种公牛要求综合评定成绩必须达到一级和特级;留种能繁母牛要求综合评定成绩达到二级及二级以上。

3 制定技术路线

为强化保种选育工作的科学性,开展有计划的选育,避免保种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制定郏县红牛保种育种技术路线。家系保持在6个以上,各家系采用与等量母牛随机交配的方式,即确保每头公牛与等量无血缘关系母牛配种,并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法选留下一世代种公牛与核心母牛群,即确保每头公牛都有儿子留种,每头母牛基本上有女儿留种,采用分组轮回(循环)交配,有效地防止基因随机漂移。

3.1 郏县红牛保种育种技术路线图

3.2 方法步骤

3.2.1 品系建立 从郏县红牛主产区选购公牛10头公牛中,选择综合表现优秀的没有血缘关系的6头公牛作为系祖。这6个家系符合郏县红牛的基本特征背腰宽平、尾部方正,肌肉丰满,四肢端正等。

3.2.2 制定年度配种计划并严格实施 建立预配公牛6个家系。如090001、090002、090003、090004、090005、090006 6个家系,按以下家系顺序090001、090002、090003、090004、090005、090006参配能繁母牛,每个家系对应20头左右能繁母牛。如:090001家系后代母牛,制定下一年配种计划时,划入090002家系,繁育后再制定下一年配种计划时,划入090003家系,依次类推。

4 有计划开展生产性能测定

4.1 生长发育测定

牛只生长发育数据主要采集牛只初生、断奶(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其他阶段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测定日期、测定人等数据。出生牛只测定在犊牛出生3天内完成称重、体尺测量。每月对达到不同阶段(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牛只进行测量,原则上在每月的中旬进行测定。非特定阶段的牛只测定,根据生产需要,临时进行测定。

4.2 背膘和眼肌面积测定

牛只达到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等生长阶段各进行一次测定;根据生产需要进行临时测定;做好记录。

4.3 外貌评定

对每头牛只按照有关规定一生进行4次体貌评定,评定时间为周岁、18月龄、24月龄、36月龄;测定时间为每月一次,对达到不同阶段的牛只进行评定,每次评定专家不少于3人。

4.4 综合评定

根据生产发育、背膘和眼肌面积、外貌评定等数据定期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工作。

4.5 选留

根据综合评定成绩及不同生长阶段确定留种与淘汰。从每年的后备公牛选留2头达到特级一级的公牛留作种用;后代母牛达到二级及以上,全部留种,以确保保种群数量。确定预配公牛后所选能繁母牛必须查清楚系谱,确定能繁母牛与预配公牛间三代内任何无血缘关系;能繁母牛在繁育六胎后,可出售或淘汰,从而避免三代内近交。有缺陷公母牛不参与评定直接淘汰;完成生产任务的种用公牛及时淘汰。具体等级评定标准参照《郏县红牛地方品种标准》(DB41/T012-2015)。

5 保障措施

5.1 建立保种信息数据库

建立完善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体系,使所采集的数据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定期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实行数字化管理,为保种育种提供支撑。数据上传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

5.2 加强后备牛培育

通过科学饲养管理、早期补饲、适时断奶和等级评定等措施,加强犊牛培育。后备母牛的选育,重点选择初生体重高、后躯较发达、乳房发育良好、早熟增重快的优秀母牛,严格选种选配,有计划的选购一定数量的后备牛只补充保种场牛群。后备公牛的选育,要专人负责,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运动,饲养到18月龄初选优秀公牛送种公牛站继续培育,并进行采精,配少量母牛鉴定其后裔,确定最后留种。

5.3 加强生产管理

建立集中统一的郏县红牛良种登记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配备齐全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所有人员符合从业健康及技能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养殖档案和生产记录,包括系谱、性能测定、配种、分娩、饲草饲料、防疫检疫、诊疗等。

5.4 强化技术支撑

建立郏县红牛育种组织,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引进推广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料加工调制等新技术。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支持指导郏县红牛产区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5.5 强化疫病防控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制度、消毒制度,完善防控设施,制定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和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加强生物安全防护,重点搞好口蹄疫的防疫和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投入品来源清楚,质量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6 强化开发利用

支持指导郏县红牛保种核心区开展育肥生产;通过选育向社会提供种子公、母牛;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开展特色高档肉牛开发和精深产品加工。

5.7 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在确保市财政每年100~200万元保种选育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地方品种保护选育资金,保障保种选育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合理使用各种经费。

猜你喜欢
郏县保种红牛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郏县
三头牛和狮子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郏县
红牛垫了赔偿金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