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障碍与疏通*

2022-02-03 21:00张爱军
江海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政治

张爱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新理念、新机制、新特征、新形态的最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发展与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大》2021年第20期。因此,应“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前进》2021年第12期。通过学术梳理,发现现有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形态。主要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与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与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与模式类型。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责任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共政策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智能化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文化转化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回应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家与社会运行机制等。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研究。主要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同时,学界亦从平等参与公共治理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民主形式、以网络社区方式推动民主进程的新兴民主形式、网络民主的回应性关注等方面对网络民主进行了研究。

从上述研究回顾可见,学界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运行机制及其特性缺少研究。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和支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链条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包括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必然覆盖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网络以及网络技术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平台与技术支撑,体现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用,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和运行方式。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技术赋权与赋能、网络自组织动员性、网络传播共情性、网络问政即刻回应性、网络传播媒介性等优势。同时,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除了具有网络民主的功能优势之外,还具有人民性、动态性、过程性、延续性、参与性和协同性等特性。因此,深入研究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网络技术驱动的,网络技术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和基础,亦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重要支撑。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技术化、智能化的民主,这一方面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规范、程序的技术化与智能化,另一方面体现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身的技术化与智能化。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多样化的实现机制。

(一)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机制

网络技术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实现的载体,也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赋能与赋权。网络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区块链等类型,从各个维度与层面推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并形成不同的技术机制。网络技术增强了网民参与政治的广泛性与过程性。

一是大数据呈现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的民主。大数据治理使国家政治治理具有人民民主的互动性和全面性。西方民主国家利用大数据为党派竞选服务,而不是为全民民主服务,选举过后的“休眠期”也导致大数据失去作用。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大数据民主具有的客观性、相关性展示了人民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动态性和全过程性。二是算法呈现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算法输入与算法输出保持平衡的过程性民主。算法过程性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具有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特征,真正实现了网民的广泛参与,并体现了参与的持续性和深刻性。算法技术突破了广泛参与的时间性、空间性的限制,实现了智能化参与。算法不仅呈现出网民之间横向互动的沟通性人民民主,而且还呈现出政府与公民纵向互动的回应性人民民主,算法民主既扩展了广泛政治参与的规模,也体现了广泛政治参与的效度与规模的统一。现代民主社会,广泛参与效度与广泛参与价值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张力关系,广泛参与的规模往往会对参与效度以及个人参与的政治效能感带来负面影响。在参与规模无限扩大的情况下,算法对民主信息、政策、决策的精准推送,赋予每一位网民参与的尊严感和价值感。三是区块链呈现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化的民主。区块链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区块链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方面。西方学者研究区块链民主主要集中在选票和决策模型上,并与算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学界关于区块链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自治层面上,是以社会为中心主义的。区块链所呈现的人民民主的社会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增加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性与科学性。

(二)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员机制

网络政治动员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标志。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动员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内外学者在政治动员的研究过程中,普遍认为政治动员的发起者为上层政治集团,是政治需要自上而下传递和实现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目的导向”,(3)钟爽、朱侃、王清:《公共危机中政治动员运行机制研究——基于2015年以来38个重大公共危机案例的分析》,《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2期。是“统治精英获取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为政治权威服务的过程”。(4)[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政治动员是政党主导下的一种“政治参与”过程,它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群众基础,从而获得更多认同和支持,(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9页。网络政治动员是动员网民参与政治的过程。当前关于网络组织、“帝吧出征”、中美贸易战、疫情等主题的研究,往往只偏重关注动员的外部性,即依靠外部动员参与网络政治活动,却忽略网络政治动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部性,即网民自主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网络政治动员的人民民主内部性蕴含于网络群体政治活动过程中,一定规模的网民广泛深入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构成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

(三)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共情机制

网络情感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根本动力,甚至可以说,没有情感,尤其是没有政治情感就没有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网络政治情感包括积极的政治情感和消极的政治情感。积极的政治情感主要体现为热爱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持有恒久性的政治热情甚至激情;消极的政治情感包括愤怒、怨恨、憎恶等政治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下,情感的道德往往超越理性,并直接驱动网络政治集体参与行为。传统文化、政策、利益、价值、意识形态、事件等都能同时引发网民积极或者消极的政治情感,进而形成共情机制,不断激发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网络政治情感往往形成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往往体现为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民就某一话题尤其是重要的政治话题形成一定的政治情感倾向,并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政治共情机制,从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行动。积极的情感机制会赋予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以积极的推动力量,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有力引导亦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网络情感共情机制。

(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问政机制

网络问政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过程是政府与民众互动的过程,也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6)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人民问政的根本体现。事实上,“集中民意民智办大事强调经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将基层民意民智广泛纳入到决策程序中,共同汇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7)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4期。这是网络问政的重要方式,亦是网络问政的目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亦是网络问政的价值所在。同时,网络问政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体现为网络协商民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因此,协商民主作为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民主形式,网络协商民主全过程构成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面向。网络协商民主全过程内涵的公共性、多元性、回应性、互动性以及即时性价值丰富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内涵,增强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态性,更推动建构并强化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问政机制。

(五)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媒介机制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媒介民主的过程。以人为媒、人媒互融、万物皆媒,既是以媒介为传播的过程,也是以媒介推动民主的过程,即媒介传播的过程也是媒介民主形成的过程。因此,“在研究内容时,不应只关注其信息价值,还需要关注其承载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体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私人性内容与公共性内容的互动,理解媒介内容对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粘连’作用”。(10)彭兰:《数字技术打开媒介无限想象空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日。在媒介赋能、媒介赋权的语境下,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媒介功能发挥以及网络媒介人民民主化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趋势。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媒介民主的生产、传播、沟通、互动过程,不断养成网民的自觉民主意识、民主思维方式、民主行为习惯,从而提升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

总之,推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网络技术机制、网络动员机制、网络共情机制、网络问政机制、网络媒介机制间具有相互联动的逻辑关系。网络技术机制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中居于基础性的决定地位。网络动员机制通过网络共情机制得到具体实现。网络共情机制启动网络问政机制,使得网络问政得到迅速回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网络问政机制中对所涉问题的解决,则会受到网络媒介机制的全过程监督。同时,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诸多运行机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共同发挥推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整体性功能。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至上性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网络民主具有共性特征,即两者皆以网络技术为平台载体,以网络民主为基本内容。然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特性,更强调全过程参与性,全链条地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动态特性,并在数据化、智能化、身份化等维度彰显民主过程的人民至上性。

(一)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数据化的人民至上性民主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态性,决定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数据化动态性。数据化是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舆论的素描,也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网民主体的隐私保护。“‘数字化生存’时代,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带来新型民主方式的同时,也给传统的舆论引导造成了极大的挑战。”(11)郭小安:《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新闻界》2019年第12期。如前所述,在数据时代,数字民主、大数据民主、算法民主、区块链民主等网络技术民主,往往会通过网络技术生成数据。因此,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数据化的人民民主过程,也是舆论数据化的人民民主过程。网络舆论数据化的人民民主过程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从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主体来说,网络舆论人民民主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网络舆论人民民主过程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标志,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体现为网络个体意见、网络群体意见、网络大V意见的数据化总和,并通过集合不同网络意见形成公意性舆论、共识性舆论。从网络舆论人民民主过程的客体来说,网络技术是分析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舆论,生成相应数据化人民民主过程的图表、图像,分析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舆论走向与趋势,并提出数据化解决方案的载体,具有客观性。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数据化过程体现了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主体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现了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个体意愿真实表达的技术考虑,体现了个体意愿表达与集体民意综合的人民至上性民主价值。

(二)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智能化的人民至上性民主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全过程动态性的智能化特征。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决定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智能化。多样化的智能硬件与软件构成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重要载体与手段,网络政治信息的生成、存储、传输、反馈过程皆具有智能化特征。不同的网络技术都受到智能化引导,并在不同程度、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生成智能化民主。智能化民主过程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面向,是政府与人民间实现无阻隔良性互动的网络人民民主过程,也是网络群众路线的民主践行过程,具有即时性与精准性。新时代,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智能化运行过程,体现了智能化过程作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工具和手段,并始终服务并服从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至上性。

(三)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平等价值的人民至上性民主

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过程中,每位网络参与个体都是虚拟性与现实性身份相结合的网民个体,有着某种程度的网络社区共同体身份。代表人民统一性的网民身份是平等自由价值的彰显,亦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体价值的追求。网络差异性身份则更加强调身份认同,在去中心化、回归中心化的过程中都具有身份性参与。身份认同、身份参与的核心是追求主体身份的承认与尊重,并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部分网民自认为的边缘化身份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具有反中心化身份的诉求,其诉求的目标和渠道亦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其公民身份。基于不同的情感与利益诉求,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参与主体具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然而,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始终坚持平等价值,即参与主体拥有人民共同体中一员的统一的人民身份,对网络政治议题有着平等的意见表达权利,因而体现了每位网络参与主体身份上的平等性,以及参与内容和参与过程的平等性,从而在身份平等与言论自由维度上彰显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至上性。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障碍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过程往往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其中,规模、时间构成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客观障碍,圈层、节点则往往构成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主观障碍。

(一)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规模性障碍

民主包括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直接性表现为网络舆论的情感诉求与利益诉求的直接表达,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民主在言论与行动层面上的直接具有一致性。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间接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共权力对网络直接民主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上。在民主参与的规模上,萨托利曾表示全民公决式民主使民主过载,并认为“科学地组织人类已不仅是令人惬意的观念,而且还是一个似乎触手可掬的理想”,(12)[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页。基于权利与责任共生,有权无责的民主是不存在的,“严格的公决式民主将使公共舆论肩负起一副重担,比起它在代议制民主中所承担的不知要沉重多少”。然而,公民决策需要专业水平、智力水平、政治素养、专业判断等能力。因此,决策应由一定规模的具有代表性且具备相应能力的选民作出,“如果选民成了决定者,理性的担子就要完全由他来承担”。(13)[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第473页。基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坚持参与主体身份平等与言论自由的人民至上性价值,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有着包容更大规模网络政治参与以及更多元意愿表达的技术支撑的优势。然而,在民意回应全面性、民意汲取综合性以及决策形成的专业性与普遍性维度上,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高成本性以及挑战性。因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是有效释放民意、吸纳民意并作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制度。

(二)网络全过程民主运行中的时间性障碍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得到充分彰显的重要形式,在运行进程中往往呈现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热点之间的民主过程,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节点性、即时性甚至消费性。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个体与群体的全员全程的政治参与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实践表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效度与参与时间成反比,即全过程参与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的“疲倦期”,从而导致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间歇性;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参与时间越短,其参与质量和效率往往越高。

(三)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圈层性障碍

网络技术往往会导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分流化与“信息蚕房化”,这使得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圈层化现象,即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难以实现全员参与,导致难以形成网络空间的共同体民主共识。比如,网络技术中“算法的运用,也可能使得‘同温层’更容易形成。在网络中,人们更愿意向与自己价值观、立场、态度等相似的人靠近,以此获得抱团取暖、相互支持的可能,人们就像气态分子一样在不断运动,直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相似的气态分子向同一‘高度’聚集,形成同温层效应”。(14)彭兰:《算法对共同体的强化与促成》,《新闻界》2021年第3期。可见,算法技术有利于共同意见倾向的聚合,亦往往导致民主意见的圈层化。

(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节点式障碍

热点事件往往是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导火索。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往往面临节点式障碍,即随着热点事件的升温而带来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热情的高涨,随着热点事件的消退而带来网络全过程参与热情的消退。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往往具有热点事件的看客性、消费性、评论性。同时,网络参与问题讨论具有非现实在场性特征,一些网络参与主体提供的意见或建议往往会偏离事实真相而导致舆论失真传播或后真相舆论传播。

总之,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存在多维张力关系。诸如,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矛盾,即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然而运行中传播的信息、言论、诉求往往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整体性民意价值追求有一定的张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技术是客观的,其逻辑推导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应该是客观的,然而网民的情感和情绪又是主观的,这导致了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张力。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边界性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超越时空的无边界性亦形成了张力关系。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疏通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存在的规模性障碍、时间性障碍、圈层性障碍以及节点式障碍,需要从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疏通,以实现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发展。

(一)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疏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15)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大》2021年第20期。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亦需要制度的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因此,加强制度化疏通是有效防范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风险的重要路径。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吸纳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多元意见。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着网络全过程协商民主,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多元意见,需要全过程协商民主的疏通与吸纳。

(二)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范化疏通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范化运行主要通过政治价值和政治伦理规范的贯彻落实得以实现。内涵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到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方位规范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体系直接规范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7)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大》2021年第20期。民主价值规范使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受到民主价值的引领和规制,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健康有序运行奠定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实现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制度规范和程序规范受价值规范和政治伦理规范的约束,是价值规范和政治伦理规范的外化与显现,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实现规范化运行。

(三)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化疏通

民主价值通过民主程序得以实现,民主价值规范民主程序。没有民主程序,民主价值就无法得到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所指涉的乃是确定政府决策的一种方法或一种程序”,(18)[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哈耶克因此认为,“它既不指称某种实质性的善或政府的某个目的,也不是一种能够被确当地适用于非政府组织的方法”,(19)[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273页。可见,哈耶克注重程序的应用性,却忽视了民主价值,因而具有片面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20)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大》2021年第20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了民主集中制、议行合一制、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和程序,这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程序规范。民主价值通过民主程序得以实现,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人数、委员长会议的性质与职权、会期制度、提出议案制度、会议公开制度、审议工作报告制度、出席会议人数和表决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中合宪性审查相关规则、扩大议事规则调整范围制度、明确专门委员会的管辖权、提升常委会议事的开放度和可及性、建立负责议事规则运行决策的专门组织等制度与程序皆在全过程民主政治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程序对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起着规范与引领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形成的程序认知,可以内化为网民的言行,使网民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意识和程序行为,自觉实践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网民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程序表达情感、态度、诉求。网民也会逐渐认识到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漫无边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必须通过相应程序得到实现与规制。同时,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议程设置可以强化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网络议程设置形成规范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程序,并内化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推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质保量运行。

(四)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化疏通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限制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公民权利条款放在公共权力之前,凸显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系统地体现了人民民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规则得到全面实施,要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2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大》2021年第20期。宪法原则主要包括人民民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和党的领导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22)参见江必新、蒋清华:《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宪法理论研究论纲》,《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法治化疏通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对网络公共权力的运行进行法治化约束,另一方面保障公民权利的健康行使,并确保网络公民权利在法治范围中行使,从而保障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健康有序。同时,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亦是情感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网民的情感诉求、言论诉求、利益诉求、信仰诉求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支配,这就需要加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法治化疏通与建设,确保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的情感诉求与利益诉求得到法治化表达与实现。

(五)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智能化疏通

智能化疏通是科技向善的疏通,以加强网络技术伦理建设为内容。智能化疏通有利于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算法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向善伦理建设,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赋能政治主体行动的有力工具,并在形式与内容上丰富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得大数据技术在充分保护网络政治个体隐私与尊严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环境,并夯实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使得算法技术在信息推送过程中坚持精准化与多样化并重的价值,并在赋能赋权层面上服务于网络参与主体并推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运行;使得区块链技术能充分赋能于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以理性共识为目标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具有推动作用,亦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恒久的动态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晴雨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形式和内容,都会在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状态,也是衡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标志。因此,完善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制度建设,增强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风险防范,充分发挥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特性,降低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能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政治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