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思维下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研究

2022-02-04 02:22瑞,刚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2期
关键词:输液儿童用户

崔 瑞,刚 强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我国社会的稳健发展,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其接受的育儿观念也与时俱进,有着更强的健康意识,也更加注重公共医疗提供的服务质量[1]。当前医疗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医学设备不断被研发并应用于公共医疗领域,这让医疗机构为大众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一些医疗辅助设施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些医疗辅助设施的好坏同样也影响着大众对于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优劣的感知。其中儿童输液坐具作为公共医疗使用率较高的辅助设施,发展现状尤其令人担忧,无法有效满足儿童及家长的现实需求。而设计作为全新的工具与视角,正大量介入医疗服务体系中[2],助力我国公共医疗的高质量发展[3-8],因此本文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将场景化设计思维引入到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中,拓展儿童输液坐具的设计思路,以期满足患者及家长对儿童输液坐具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其就医体验。

1 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现状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许多医院内的儿童输液坐具与成年人的输液坐具无差异,甚至有的医院儿童与成年人共用同一输液室,完全忽视了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这些输液坐具造型生硬,材质冰冷,色彩一般采用金属灰和冷色调搭配,使其整体上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完全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图1)。此外,我国的儿童输液坐具一般由家具制造商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设计与生产,他们在设计之初往往将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满足用户输液这一基本功能和如何高效、低成本的批量生产,增加利润空间,忽略了应当以用户为中心来指导设计这一基本原则,因此设计制造出的输液坐具缺乏人性化,难以满足用户的切实需求。

■图1 常见儿童输液坐具

■图2 儿童输液专用坐具

随着我国出台一系列改善医疗环境、改进医疗设施的相关政策,以及在大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一些医院开始关注儿童输液坐具这类医疗辅助设施,并向厂商提出了新的需求,进而促使厂商不得不重新审视儿童输液坐具的设计与制造。目前有不少医院已经开始使用儿童输液专用坐具(图2),这些儿童输液坐具相比之前更加符合儿童这一群体特征,颜色上采用比较鲜艳的色彩搭配,一改往日冰冷沉闷的色彩搭配,造型、图案等元素的运用更具趣味性,整体设计更加人性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儿童的恐惧情绪。但笔者通过用户访谈以及用户行为观察等方式发现当前儿童输液坐具仍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用户的切实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儿童输液坐具的功能适用性和用户体验感与用户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引入场景化思维,深入分析与挖掘用户需求,并将其映射到儿童输液坐具的功能设计中,推动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

2 场景化思维介入儿童输液坐具设计

2.1 场景化思维概述

场景化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目标用户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下的服务思维[9]。场景化思维是一种以用户及其所处场景为中心,基于目标用户的切实需求,以结构化、组件式的手段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10]。场景化思维总是通过连接人与特定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方式,给人创造强烈的参与感、体验感,并获得需求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场景化思维通常将设计重点聚集于目标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何种行为方式完成既定的用户目标,并预设目标用户达成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流程,进而以此引发设计思考[11-12]。

2.2 场景化思维下儿童输液坐具及其特征分析

儿童输液坐具属于医疗辅助器械范畴,广泛用于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童科室的儿童患者输液场所[13],是医院输液室中方便儿童输液,为其提供身体支撑与休憩的坐具,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在场景化思维的视角下进行儿童输液坐具的设计,不应当仅从产品物理层面来考虑儿童输液坐具的颜色、造型、材质等物象要素,还应当考虑当时所处场景中的人、物、时间、空间、目的和行为等多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分析用户的目的及其完成某一目的所产生的系列动作,因此儿童输液坐具设计具有场景依附性;同时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大概包括寻找空位—呼叫护士人员—核对信息—护士配药—再次核对信息—打针输液—阶段性观察—呼喊护士拔针—护士拔针—完成输液等阶段,每一阶段中均有交互行为的发生,进而延伸出用户接触点,整个输液过程中各个接触点带给用户的主观感受汇集成最终的用户体验感,因此儿童输液坐具设计具有体验层次性;此外,儿童输液坐具的使用对象包括儿童、陪护者、护士,其中儿童作为输液的主体接受者以及输液坐具的主要使用者,属于直接使用对象,而陪护者通常也会占用输液坐具以陪伴在儿童身边,护士在输液打针时也会与输液坐具产生交互行为,故陪护者和护士人员属于间接使用对象,因此儿童输液坐具设计具有用户多样性。

2.3 场景化思维介入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场景思维聚焦于设想场景和定义行为,场景要素的交互关系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场域,具有共情性、整合性和体验性。用户使用输液坐具必然是处于特定的场景中,包含不同的交互行为、多个时间阶段、多重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环境等要素合集。根据场景化思维下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活动,将儿童输液场景进行分解归类,以用户和输液时间流进行聚类分析,用户聚类可分为输液儿童、儿童陪护者和护士人员,输液时间流可分为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以输液前为例,该阶段中的用户对象包括输液儿童、儿童陪护者和护士人员,场景包括寻找空座位、安置儿童及携带物品、呼喊护士人员、核对儿童信息、等待输液等多个子场景。引入目标场景预想,利用可视化工具设定用户行为、表达场景体验概念,营造出全新的场景完成设计求解,从而实现儿童输液坐具的场景化和多维化的理解表达,而不仅仅只是围绕儿童输液坐具本身来展开设计活动。场景思维引入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能够系统的归纳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各种场景及其涉及的设计要素,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活动,进而实现各个接触点的设计,为多重用户营造出良好的体验感。

3 场景思维下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流程

基于场景化思维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通过场景预想、场景解构、场景重构和场景实现四个基本流程,构建儿童输液坐具创新设计以重塑用户行为,优化儿童输液坐具的功能适用性,提升用户输液的体验感。实现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不是机械化的过程,而是具有逻辑性、引导性和创造性的交互场景构建。本文基于场景化思维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框架与流程如图3所示。

3.1 场景预想——设计目标引导与场景定位

以儿童输液坐具创新设计为优化导向,以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为目的是儿童输液坐具场景构建的最终目标。场景预想一般是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结合设计对象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与用户的交互等要素,针对儿童输液坐具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预设愿景,创造性地构建出符合用户当下场景需求的输液坐具设计蓝图,从而在设计之初准确地把握住儿童输液坐具创新设计的风向标。此阶段需要明确该场域中涉及的用户、需求与目的,进而形成输液坐具的场景定位,换句话来说就是明确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的用户涉及的人群、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行为以及最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获得什么。以场景预想为基础构建起对输液坐具创新设计目标和场景定位的全面感知(图4),设计师需要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市场特征以及技术手段等因素围绕场景化思维来把握后期场景体验构建的侧重点和基本框架。

3.2 场景解构——场景要素提取与信息整合

在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的场景解构阶段,主要是设计人员基于场景化思维对儿童输液这一活动中的场域构成进行分解与提取,以形成对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信息的一个重新认知。通过对儿童输液场景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场景要素,内部场景要素主要包括输液活动涉及的用户、用户行为及其认知等,具体表现为输液过程中用户产生的行为、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等,且整个输液过程中所涉及的用户具有多重人群,包括输液的直接对象儿童,还包括与其相关的陪护者以及输液的医护人员等等,因此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以及所产生的需求也应当考虑在内。外部场景要素主要包括实体物(输液坐具、输液辅助设备等硬件产品)、交互场景以及时间流(输液前中后)等客观因素。基于输液活动的内外部场景要素可将提取的要素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归类,进而总结出各类要素的内在特征,充分挖掘目标用户的显性与隐形需求,以便为后续的场景重构提供依据。在挖掘目标用户的需求时应当以前期的设计目标为导向,识别出众多需求的次重点。儿童输液坐具场景解构如图5所示。

■图3 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框架与流程

■图4 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目标引导与场景定位

■图5 儿童输液坐具场景解构

■图6 儿童输液场景重构

■图7 多维感官输液体验场景设计呈现

3.3 场景重构——输液场景转化与体验生成

在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的场景重构阶段,经过子场景构建以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将前期提取整合的场景要素输出为儿童输液活动的体验经历,即通过设计介入,如何来优化输液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目标用户的体验感。儿童输液坐具的体验设计关联多个用户以及多个场景,且还需要考虑用户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等多维度因素,因此,在输液场景重构阶段可以先从单一的子场景进行分析,挖掘在此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以提升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靶向性。场景模拟是将输液过程中所涉及的目标用户、行为活动以及体验感受等串联为一个完整的场景并完成场景的深度解读与构建。在整个输液场景重构阶段,设计人员以目标用户视角或第三视角通过文字、图片、漫画等表现形式来展现输液这一活动的真实故事,反映出目标用户真实的体验流程,从而较为全面、细致地发现现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并从设计的角度来重新构建输液过程中的体验优化蓝图。儿童输液场景重构如图6所示。

3.4 场景实现——多维感官体验场景呈现

■图8 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效果图

■图9 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整体效果图

■图10 儿童输液坐具功能示意图一

■图11 儿童输液坐具功能示意图二

■图12 儿童输液坐具使用示意图

在儿童输液坐具的场景实现阶段,主要是将上一阶段构建的输液体验优化蓝图在具体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完成场景化解码,通过儿童输液坐具的物质属性加以表现,进而实现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的多维感官体验场景的呈现。对于儿童输液坐具而言,目标用户的体验感大致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儿童输液坐具的效用体验,另一方面则是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于儿童输液坐具的初始感官认知为目标用户的生理满足奠定了基础,接着在输液过程中不断感知输液坐具的功能以及交互等,进而形成目标用户对于儿童输液坐具的效用反馈,最后再将目标用户为完成输液目的而产生的系列行为活动与情感体验进行融合,最终形成目标用户对于儿童输液坐具的深度认知。儿童输液坐具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被用户感知并形成直觉印象。而随着输液过程的进行,输液坐具的尺寸结构、实用便捷的功能以及人性化的设计等因素,能够影响用户的交互舒适度和操作适应性。例如当药水即将打完时,输液坐具上的提示灯光将由黄色逐渐转变为红色,并不断闪烁以提醒医护人员药水即将打完,需要拔针。而用户的深层情感则是在其使用儿童输液坐具过程中,通过输液过程中一系列的操作形式、感知方式、人性化设计等设计点,引发目标用户的内心触动,进而产生舒适、惊喜、舒心等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多维感官输液体验场景设计呈现如图7所示。

4 场景化下的儿童输液坐具设计

基于以上场景化思维下的设计流程,将儿童输液坐具设计按照场景预想、场景解构、场景重构以及场景实现四阶段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在场景预想阶段,明确设计目标与方向。当前体验经济盛行的背景下,用户越来越注重消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虽说医院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用户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却不会“特殊”对待,反而更加严苛,当前各大医院也意识到服务患者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就医体验,缓解医患关系,也能为医院营造一个良好的口碑,有利于其稳健长远的发展。输液科室作为医院日接待人数量最多的科室,是医院向外宣传自身服务质量的首选传播媒介之一,此外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也了解到用户对于输液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其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因此本文以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为研究对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为设计目标,通过重构输液场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人性化的输液场所,以此为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输液体验。

在场景解构阶段,基于实地观察对输液场景进行解构,按照内部场景要素和外部场景要素进行归纳整合。针对输液坐具这一具体产品设计而言,内部场景要素以用户、时间流为定性聚类分析,用户包括直接用户儿童,以及间接用户陪护人和护士;按照输液流程可将整个输液过程时间流划分为三个分支,即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每一分支中包括若干子交互行为。结合儿童输液这一场景中所涉及的多重用户,以用户为主线,时间流为导向构建完整的输液场景体验,包括儿童这一主线、陪护者和护士两条辅线,其中就儿童而言,整个输液场景包括安抚情绪、调整坐姿、打针输液、漫长的输液等待过程、输液完成拔针、按压伤口、完成输液。整个过程应当给儿童创造一个舒适、人性化的体验感;就陪护者而言,包括寻找合适的位置、放置携带的包裹、呼喊护士、核对信息、等待输液完成,照看儿童、呼喊护士拔针,拿上行李离开,整个过程应当给陪护者创造一个方便快捷的体验感;就护士而言,包括应答新患者、核对信息、打针输液、应答患者需求、等待输液完毕拔针,整个过程应当给护士创造一个精准高效的体验感。外部场景要素聚焦于输液坐具的物理属性,包括输液坐具的尺寸、造型、色彩设计、材质的选用等等。

通过以上场景解构,总结出儿童输液这一过程中的典型场景,并进一步分析在各个典型场景中的用户活动,进而挖掘出当前场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炼用户需求,最终提出可能的解决设计方向,以优化输液过程中的用户体验。用户典型场景重构分析见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典型场景重构分析

在场景实现阶段,针对以上重构的场景,融合用户需求,进行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单个输液坐具设计效果图如图8所示,整体效果图如图9所示。儿童输液坐具整体造型采用半合围式的布局形式,一方面考虑到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儿童会出现睡着的情形,半合围式的布局形式可为其有效提供舒适隐秘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输液过程中,为缓解无聊的等待,儿童或陪护人会通过观看视频、玩游戏等方式来打发时间,半合围式的布局形式可形成空间和视野上的隔断,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对周围其他人群的影响。在儿童输液坐具的顶部设计有一颜色灯板,该灯板可呈现出红黄绿三种颜色,并且每种颜色传达不同的含义,即当红色灯板亮起时代表呼叫医护人员、黄色灯板亮起时代表此处已有人,该位置处于使用中,绿色灯板亮起时代表此处无人,该位置当前为可用状态,当监测到药水快打完,需要拔针时,灯板会呈现红色并闪烁,以此提醒护士需要拔针。输液坐具的前侧设计有一信息条码扫描区,患者寻找到空闲位置后,将就诊卡或者手腕带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匹配,此时灯板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在输液坐具前侧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位置编号,并将信息传输至输液护士端,护士按照匹配的信息完成配药与输液。输液坐具的底部设置有两处储物空间,其中一个带有指纹锁,满足陪护人的安全储物需求。输液坐具的靠背上方设置有一呼叫铃,便于陪护人呼叫医护人员。此外考虑到输液过程一般时间较长,因此在输液坐具上设置有一多媒体电子屏,可以为儿童提供画画、亲子游戏等内容,避免其因长时间乏味的输液过程而产生烦躁或吵闹的情绪,为其创造一个愉悦的输液过程,同时该多媒体电子屏可通过下方的支架进行转动、前后移动等,以满足其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当儿童需要休息时,可将电子屏收起至一侧。儿童输液坐具部分功能示意图如图10-图11所示。此外,考虑到一般儿童输液,会有一至两个陪护人,以及满足儿童的坐姿和睡姿的需求,儿童输液坐具中间段进行了可拆卸设计,坐姿状态下可提供三个位置,当儿童需要平躺睡觉时,可将中间段的垫板进行拼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平面,供儿童平躺(图12)。

5 结语

医疗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儿童医疗辅助产品的创新变革。在当前体验经济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大众越来越注重就医过程中的就诊体验和服务质量,良好的医疗辅助设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体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儿童输液坐具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对患者整个输液过程中的典型场景进行剖析,挖掘真实需求,并通过设计手段将患者真实需求映射到儿童输液坐具的具体功能上,以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体验,同时助力公共医疗辅助设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输液儿童用户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关注用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留守儿童
关注用户
六一儿童
关注用户
颈枕输液袋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