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05 08:06吴增刚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族院校

吴增刚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民族院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在民族院校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分析与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在民族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多年,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之后,认为影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特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不够。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很好的素材。例如笔者所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军长征期间曾在此留下了光辉的革命历史足迹,现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没有把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接“地气”。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解,学生才能“入耳入脑入心”,更能“入行”。

第二,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结合还不够。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地院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民族院校如何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主要问题是怎么结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形势与政策课来开展实践教学,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度还不够,如何把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统一,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改革。

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还不够。面对信息繁复多变的网络社会,面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准施策,因材施教。而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还不够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式还不够多样,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还不够。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好主题教学等均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教师的理论知识应及时跟上时代,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全国掀起了学习讲话精神的高潮,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维护群众的利益同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素养结合起来,新闻媒体应该多宣传和报道群众身边美好的人和事,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很多学习文章中都谈到了宣传思想工作要“接地气”,比如翁卫军在《人民论坛》2013年第31期发表了《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接地气”》,赵卫文在贵州文明网上发表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真心实意“接地气”》等文章,宣传思想工作要“接地气”,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接地气”,就是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理论讲解,这样才更生动和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和穿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理论性很强,如何把理论知识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生动起来,这是民族院校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这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举四个例子。

示例1:如讲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西藏人民反对英国两次武装入侵西藏的爱国斗争来讲解。1884年至188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藏的战争,西藏人民不顾腐朽的晚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最后以清政府与英国签定《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的不平等条约以失败而告终。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以上条约各款并没有完全付诸实施。英国又担心沙俄的势力插足西藏事务而无法压服西藏地方政府,于1903年至1904年,又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此次抗英斗争更为激烈悲壮。江孜保卫战持续了将近100天,英军共发动了7次攻击,西藏抗英军民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与英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最后因弹尽粮绝而全部壮烈牺牲,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被迫又与英方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和《拉萨条约》,第二次抗英侵藏斗争失败,但西藏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斗争、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将永载中华民族反帝爱国斗争的史册。

示例2:在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结合青藏地区草原实施的退牧还草政策来讲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青藏地区草原由于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草场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驱使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带来了草原荒漠化、生态群落失调等严重的后果。青藏地区草原实行退牧还草工程正是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而采取的因地制宜的积极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示例3:在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可以结合该制度在民族地区是怎么具体实践与体现的来讲解。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保证每个民族都要有一位人大代表,即使是人口最少的民族。民族地区的党政机关中要配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当合理配备少数民族的工作人员。民族地区可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学习,民族地区的书籍报刊可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印刷发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县以下的民族乡镇的政府网站、政策文件、路标路牌、公共场所指示说明等,可配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照翻译。民族院校开设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语言等特色的学科专业,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少数民族医药学、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等专业。笔者工作的高校所在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非常重要,江泽民曾指出“稳藏必先安康”。四川民族学院就设有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历史学(藏汉双语)等专业,四川省还开通了康巴藏语卫视频道,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还编有汉文、藏文、彝文三种文字的《民族》杂志。

示例4:讲到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时候,笔者再次以工作地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为例。国家保护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哈达是藏民族日常交际活动不可缺少的用品,献哈达的礼仪表达了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诚挚敬意,显示了藏民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各种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中还会看到色彩明艳、构图精致、饰边精巧的藏族服饰和金、银、玛瑙、珍珠、珊瑚、琥珀等质地的饰物,更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藏族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转山会、沐浴节、望果节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市每年都要举行“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跑马山国际转山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些涉及民族地区的事例事务都可以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去,增加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生活生动阐释的范例。

(二)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要把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结合,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例如,西藏自治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段可主要划分为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和改革开放至今两个时期。主要有: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青(川)藏公路纪念碑、拉萨火车站、察隅县英雄坡纪念园等革命遗址,还有“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再如,青海省与甘肃省的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主要有: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俄界会议遗址、茨日那革命遗址等。又如,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曾是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停留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留下了很多红军曾经战斗和召开重要会议的革命遗迹遗址,现在保护和开发的有:泸定桥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西会议遗址、朱德总司令纪念馆等。怎样利用好这些宝贵的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呢?可以利用特殊假日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这些红色教育场所,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泸定桥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向泸定桥纪念碑敬献花圈,凭吊缅怀革命先烈。学生以前只是从课本上学过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现在是现场感受当年红军的英雄壮举,更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知识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理解。下面再举两个理论知识联系四川民族地区实际生活的例子。

示例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笔者结合四川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组成调研团队,利用寒暑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为主题做一次调查研究,并把调研的结果写成调研报告,开学后选出优秀调研报告并请学生代表作主题发言。学生们踊跃参加,纷纷谈了自己家乡的发展变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的一位彝族同学畅谈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交通方面有了极大变迁,新修了许多乡村公路;教育方面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室;公共卫生方面有了很大改变,县乡(镇)医院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大为改观;社会保障事业成绩斐然,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居住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乡风民风淳朴,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以上充分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惠民措施落实有力。过去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是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通过此次实地调查,让更多的非民族地区学生感受到了四川民族地区建设与发展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了四川民族地区取得的成就是我国民族地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而来自四川民族地区的同学通过此次活动更是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奔小康的人民情怀。

示例2:民族团结是民族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和工作,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笔者结合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我如何在民族团结中发挥作用”为主题开展了演讲与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阐述了他们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联系实际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川县的一位羌族同学结合在校学习和家乡情况谈了他的看法及实际行动。首先,加强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其次,加强校内各民族同学间的联系与交流,民族院校的学生除了少数民族学生以外,还包括汉族学生在内。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比赛、节庆活动等方式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融入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最后,倡导大学生回到家乡,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寒暑期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自己家乡开展送技术、送文艺、送图书、送法律等各种形式的支教、支农、普法的乡村振兴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加深民族院校大学生同民族地区人民的友谊与感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使民族院校服务民族地区的作用更加充分体现,民族团结教育与实践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得以紧密联系,更加强了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与先进科技平台

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边疆、高原、多山等地区,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思想观念等影响,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比较总体上其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地处民族地区的一些民族院校与沿海内地发达地区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的力度,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事业有了飞速发展,地处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水平、教师学历也有了普遍提高。这里把近年来流行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科技平台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相结合,作几点试验性探讨。

其一,主体间性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主体间性思想是由法国哲学家拉康提出的,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1]。他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当守卫为了看守监狱里的囚犯而坚守在固定位置上的时候,那守卫就成了囚犯的“奴隶”,而囚犯则成了守卫的“主人”。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渗透和运用形成了主体间性教育思想,表现为提高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存的主体间的存在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强调教师为单一主体,把学生看成被驯服、被改造、被教育的物化的受教育客体,单子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会造成一种你打我接、你说我听的被动式的灌输,教育效果往往不好。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他们看作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独立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一般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比较强,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论,与他们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沟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才能在课内外交往互动中形成思想情感、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政治意识的共识。主体间性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批判与反思中必然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其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尝试。对分课堂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并实验和推广的,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之后,充分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和当今国内外热点问题设置讨论题目,可以由教师推荐话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他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大国崛起——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如何发挥易班在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关于“徐玉玉事件”(1)2016年,山东考生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8月21日,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你怎么看等话题。在讨论前把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主题设置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要组织好研讨活动并管理好课堂秩序,小组讨论后选出学生代表发言,表述观点,老师点评答疑。根据小组的讨论、发言情况和提交的小组讨论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30%—50%。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的做法,改变了期末一份试卷定分数的单一考核方式。

其三,慕课(MOOC)—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慕课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3]“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一种将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外学生完成作业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习者课前通过视频等学习材料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主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题解答以及作业。”[4]慕课给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带来了契机,翻转课堂教学利用了慕课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克服了线上学习不能线下互动的不足,使二者有机融会贯通确是一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

以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武汉大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课程时长16周,课程负载2-3小时/每周。这里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和教师布置作业任务要求相结合,学生可以自主学完所有课程,在学习中可以留言向主讲老师提问,学习完之后,进行网上测验获得相应的等级,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网络课程的奖学金争霸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章节内容指定学生课下学习,如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的学习,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程的学习中也会设置一些小问答,要求即时回答,以免学生学习分心。学完之后,针对学习中遇到的未解决的问题及学习心得感受,师生一起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慕课—翻转课堂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引导、带动学生自觉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思考的习惯。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构建全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落实学校党政领导与专家巡回听课制度。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体现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是掌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态并提供教学指导意见的路径,也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巡回听课制度,2017年教育部曾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赴全国院校旁听了3000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进行了现场教学指导,这是全面了解和掌控全国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有力措施。

第二,推动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每学期要开展数次集体备课教学活动,在教学讨论会上教师分享教学心得,推广优秀教学方法,研究共同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案,促使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取得收获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全国性的、区域性的集体备课研究平台,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如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集中了全国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著名专家,讲解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点,分享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和成长的优秀平台。

第三,实施“好评课”的激励办法。建成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好评课”示范课,既能发挥课程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又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把课程的内涵建设、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改革改进。“好评课”主要通过学生评、同行评、专家评的三级模式,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师德师风、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效果等,综合评分后认定的“好评课”,经全校公示后发文,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与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好评课”的评选,以此促进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5]积极探索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不但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的研究内容,更能有效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更加巩固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族院校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