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上海市跨境电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2-02-06 14:46黄清玥
上海商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循环跨境供应链

黄清玥

一、引言

我国在面临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背景下经济稳定增长,经济与国际接轨也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得天独厚的科技物流条件,有利于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灵活变动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上海跨境电商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发展进行研究,是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上海市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上海跨境电商发展状况

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格局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与人才优势,上海跨境电商得到蓬勃发展。根据《2017年度中国城市跨境电商发展报告》中显示,2017年上海海关共监管跨境电商进口订单1643.7万单,涉及金额36亿元,同比增长45.2%和66.3%。截至2017年6月底,上海跨境电商企业已达1034家,相关支付企业及银行36家,相关仓储及物流服务企业96家。近年来跨境电商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据海关统计,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2021年5月上海市近日举行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发布会上提出上海将继续提高国际贸易中心发展能级,探索扩大新型贸易发展,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提高质量和发展能级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一步探索和扩大新型贸易发展,包括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2021年8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强化跨境投融资活动。

2.上海跨境电商交易模式分类

上海跨境电商的进出口体量需求不断大幅增长,2020年9月上海口岸跨境电商B2B出口进行试点,使上海境内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运送至境外企业或海外仓,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交易。上海跨境电商贸易体量庞大并且航线、海路资源丰富,跨境电商的B2B模式,在全球化商品贸易中有天然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的贸易模式不断创新并打造了各类跨境贸易平台,例如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近铁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将帮助德国英飞凌公司在机场保税区建设全球分拨中心,将原来在亚洲各地的分拨功能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B2B模式的发展。

上海得天独厚的临海地理优势以及经济资源等优势使上海B2C的跨境电商模式得以发展。B2C的跨境电商模式依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以及城市试点跨境电商贸易保税区、产业园签约跨境等多项合作,使得跨境电商可以做到供应商直接把商品卖给用户,即“商对客”模式,即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例如B2C平台天猫国际采用保税进口结合海外直邮的模式,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保税区的优势条件,极大地压缩消费者从订单到接货的时间,提高了海外直发服务的便捷性。亚马逊则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设立仓库,以自贸模式将商品销往中国。此类海外电商在中国保税区内自建仓库的模式,可以极大地改善跨境网购的速度体验,因此备受电商期待,成为上海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之一。

三、双循环背景下上海市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管理技术问题

供应链较长,海关报告难度大,对消费者存在发货、退款周期时间长等是跨境电商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上海跨境电商所依赖的供应链系统也存在配送时间长、价格高、单向且运输损坏率高等问题。供应链采购渠道和商品品质始终难以保证,没有对货源质量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缺乏特色,因此只能对商品进行低价销售。同时消费者个性化的喜好反馈不及时,客户对于跨境电商交货期的要求大幅缩短,为迅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跨境电商企业通常需要提前大量备货,但由于数据不够全面精准,经常存在缺货与库存积压并存的情况,同时损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2.数字化运营水平问题

跨境电商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等形成智能化体系进行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多、系统多,要整合各方数据的难度较大,上海地区的跨境电商有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实力有限,从零开始搭建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数字化运营,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目前跨境电商的数字化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商品采购、存储、运输数字化管理能力有限,难以进行数字化大数据统计运用,对客户需求的预测偏差、购买力以及消费者在具体消费时的从众心理及个性化反应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物流成本费用问题

上海已然成为中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办公成本、仓储成本等都非常高。在跨境电商的物流运输过程中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是跨境电商企业大多数的选择,而物流的运输成本是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的一大难题,复杂的运输过程、漫长的运输时间,商品本身的价格加上比重较大的运费及巨大的仓储成本不断压缩商品的利润空间,使跨境电商物流成本占到总成本比重高达20%~30%,此外,当前国内未有合格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够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标准化和定制化物流服务。

4.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人才较为欠缺。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近年来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呈现增长趋势,但同时,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据统计已接近45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近年来上海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接触跨境电商,目前市场上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多数由原来传统外贸转型而来,缺乏对于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而我国高校并没有提供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操经验,导致大量专业对口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以至于跨境电商行业并没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四、双循环背景下上海市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对策

1.供应链体系技术革新

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与一般企业相比主动性与积极性更高,这种独特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显现出更加积极的作用,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应该更加简单、高效、开放且灵活,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首先简化烦琐重复单一的手续流程,加快海关通关的流程速度,简化跨境电商的通关手续流程。其次在供应链管理上对产品货源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产品品控,并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提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特色,除低附加值产品外,跨境电商企业应该多扩展产品供应链渠道体系,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在跨境电商产品的比例。最后加快跨境电商运输的供应链体系,加快响应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缩短跨境电商产品交货期,跨境电商企业课可提前在海外建设一个仓库,将出口的商品预先通过海运或者空运等方式大批量送至该仓库,接到网络订单后,直接从当地仓库发货,实现进口国本地配送,大大缩短配送时间,也降低了清关障碍。

2.完善数字化智慧运营

跨境电商是一个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交易过程,所以要使交易活动成功进行就需要依靠高度共享和集成的信息系统。跨境电商企业应该在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创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不断对数据进行积累统计和分析,如通过大数据进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分析消费者偏好。利用上海独特的科技技术优势,建立一个跨境电商的第三方数字化统计机构网站,搭建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数字化运营,对于跨境电商的交易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分析,定期对于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市场产品的流行趋势、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偏差、购买力、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和发布。同时上海跨境电商企业应加强对于数字化运营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强化数字化运营水平,增强跨境电商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产品采购、存储、运输等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3.市场分析及选品策略

普遍上海跨境电商企业口出产品选择欧洲、美国为主,运输形式灵活多样但同时运输路程远,运输的成本就相对较高且跨境电商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饱和度。相较而言亚洲尤其是东南亚、非洲的跨境电商市场更加充足且具有潜力,上海的地理优势及经济优势使上海跨境电商向东南亚、非洲产品运输途径也较为便捷,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在产品选择上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及的法律法规,通过市场调研评估后选择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强产品的潜力同时稳定产品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产品的品质、供货配送周期等,对于产品进行不断试错纠错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出合适的核心产品,进而打造自有品牌。同时上海可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标准化和定制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体系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减少跨境电商的运输成本。

4.政策支持人才激励

有效解决我国跨境物流的方法就是全面推进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高校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不断加强对物流知识和技术的传播。高校及校外培训机构可整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外语等多个专业的师资与课程资源,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相关电商如eBay、Wish等平台可采用校政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联手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资源,来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上海市政府层面出台相关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进一步支持扩大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与政策,不断培养与吸引跨境电商人才,鼓励与促进上海跨境电商人才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尤其是上海跨境电商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下,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企业应该把握好该经济条件,不断增强自身优势,将基于双循环背景下所可能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机遇,对自身供应链体系、运营平台、产品选品策略等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促进上海跨境电商发展。

猜你喜欢
双循环跨境供应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