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为例

2022-02-06 17:20张晓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社科院馆藏智库

张晓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1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与图书馆发展的背景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社科院智库创新发展,还提出地方社科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称《报告》)中再次提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好新型智库。”从《意见》到《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指明了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既要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入手,加强开展对策性的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是为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的重要科辅部门,是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来源,在推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多次围绕新型智库建设与图书馆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研讨。2015年“第十九次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以“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信息化建设”为主题;2016年“第二十次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以“社科智库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主题;2017年“第二十一次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以“新型智库建设与社科图书馆发展”为主题;2019年“第二十三次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以“数字图情助力智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此可见,全国各地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社科院的发展目标为宗旨,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的任务。

2 内蒙古社科院新型智库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概况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内蒙古社科院”)作为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需要,扎实开展基础学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智库的发展目标,努力培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和应用对策研究基地。近十余年,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内蒙古社科院发挥好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连续出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以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政建议的《领导参阅》等,成为汇集内蒙古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力量,服务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平台。同时,院内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要文件的起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材料的起草,使内蒙古社科院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重大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的重要参加单位之一,发挥了新型智库决策参考作用。

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以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性、学术性文献为主,以蒙古学文献为特色,主要以纸质文献形式构建藏书体系。现有各类馆藏文献近30万册,都是专业性和学术性很强的文献。近年来,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立足现有藏书体系,根据社科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需求,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丰富馆藏文献内容。

2.1 普通精平装文献概况

馆藏中文、蒙古文精平装图书约20万册,包括各类工具书、地方志、年鉴和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各学科图书。每年主要以采购中文和蒙古文两种语种纸质图书为主,注重采购图书的专业性和时效性,尽量减少复本,丰富种类。由于图书馆经费十分有限,每年新购图书数量约800册。另外,也有其他图书馆、出版社、个人的捐赠图书,数量较少。近年来,文献资源建设主要以普通精平装文献为主。

2.2 汉文古籍文献概况

馆藏汉文古籍3 000余部,约5万册,按照经、史、子、集4部分类收藏,明清版本比例较大,还有部分民国版本。其中,有多部明刻本汉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明刻本《重刊鲍氏战国策十二卷》、明成化七至十六年朱英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录三卷》、明嘉靖三十五年赵府居敬堂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明成化十二年内府刻本《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明嘉靖四至六年王延喆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明嘉靖八年南京国子监刻本《金史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二卷》、明嘉靖八年南京国子监刻本《辽史一百十六卷》。多年来,馆藏汉文古籍长期处于未整理状态,无法流通阅览,这些珍贵古籍亟须加强保护与利用。

2.3 蒙古文古籍文献概况

馆藏蒙古文古籍6 280种,3万余册,约占全国各图书馆蒙古文古籍收藏种类的50%,收藏品种和数量较多,大量的珍贵古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弥足珍贵,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也是馆藏文献的主要特色。主要包括蒙古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经济、民俗、地理、军事、教育、医疗等众多学科,是经过几代图书馆人多年的搜集、抢救、整理而传承保护下来的,大部分是从内蒙古各地及甘肃、青海等民间搜集到的,这为研究蒙古学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蒙古文古籍文献多数为清代的木刻版或手抄原本,具有代表性的古籍文献主要有:蒙古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清代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的著作手稿、明代写本《俺达汗传》、蒙古王公世系谱《科尔沁王公世系谱》《鄂尔多斯王公世系谱》以及家谱等,还有诸如《十善福经白史》《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源流》等蒙古文文献的一些其他版本或抄本,多属稀世珍本和孤本。其中尤以蒙古文《大藏经》最为闻名遐迩。

2.4 外文及其他文献概况

馆藏外文图书近2万册,包括日文、俄文、西文等各语种原版图书和期刊,内容涉及历史、文学、语言、经济等多学科。另外,还有其他期刊合订本约9 000册。

3 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献资源建设是依据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文献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在建设新型智库的背景下,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在遵循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馆的馆藏体系,以基础性研究文献为主,加强应用型研究文献的建设。这是为社科院开展学科研究工作提供基本文献信息保障条件。由于社科院图书馆的性质,其面临着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文献采购经费不足,采购渠道单一。社科院图书馆是隶属于社科院的科辅部门,经费来源主要是从全院经费中划拨,每年经费都十分有限。就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来说,全年用于采购文献的经费在5万元~8万元之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献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没有能力购买大型丛书。由于采购经费的限制以及图书馆获取信息不足,文献采购在渠道、形式、内容等方面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是采编部工作人员实行现场采购和预订采购。现场采购文献的好处在于直观性强,对文献内容、质量一目了然,而且工作人员能够凭借工作经验判断文献的实用性、专业性是否符合馆藏文献建设需求,但是也存在书源不足的问题。预订采购主要针对出版社或书商发来的文献目录,采编人员根据近期社科院的科研需求和学科建设进行筛选,认真鉴别图书的性质、内容和学术水平,查询图书相关出版情况,最后选定图书。对于智库建设和科研人员的需求,这两种文献采购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充分性。

3.1.2 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大多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也由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向纸质与电子文献资源并重发展,从而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社科院图书馆由于缺乏充足的经费和人才支持,数字化建设方面一直进展缓慢,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也十分落后。目前,图书馆没有建立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没有采购电子图书和期刊,也没有实现电子查询阅览和借阅。可以说,图书馆仍处在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时期。

3.1.3 文献资源为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作用不足。近些年,图书馆新购文献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馆藏文献资源过于陈旧,尤其是应用学科类文献具有时效性。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文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通过网络等渠道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最新文献信息,而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缺乏,难以为研究提供及时、系统、全面的文献信息,导致为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社科院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服务比较简单被动,仍然是传统模式下的文献查阅、借阅服务,不能根据科研工作的需求提供主动的文献信息服务,更难以承担基于智库建设的深层次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

3.1.4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图书馆整体专业人才队伍薄弱,缺乏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学科背景知识的图书馆员,大多数人员年龄偏大,在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也参差不齐。多年来,图书馆难以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补充进人才队伍,而具有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的老馆员也逐渐退休,因此,图书馆现在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人才断档问题。此外,社科院图书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自我的业务理论学习也较少,因此专业理论素质提升缓慢。虽然图书馆是科研辅助部门,但是文献资源建设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图书馆想要发挥好文献信息保障作用还是需要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2 对策

3.2.1 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支持。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收集、保存与传递的汇集地,文献资源建设则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研究机构的社科院,可能更为注重科研工作的发展,往往容易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图书馆本身作为社科院的科辅部门,规模不大经费少是普遍问题。①要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文献资源建设肯定需要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支持,以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能够持续开展。②要遵循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文献资源的管理制度,科研人员捐赠图书及其他社会团体、个人捐赠制度等。③要保存和传承好馆藏文献资源。尤其是馆藏珍贵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现有保护条件十分有限,保护好、修复好古籍文献才能保证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长久传承下去,保证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

3.2.2 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逐渐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科院图书馆规模比较小,数字化建设比较落后,因此,需要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成馆藏文献资源的回溯建库。目前,图书馆只完成了近十年普通精平装图书的数据编目,要想完成大部分文献的回溯建库,还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图书馆可以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针对科研人员及智库建设的需求,通过学科设置、科研方向等功能定位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以及进一步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

3.2.3 建立服务新型智库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社科院图书馆不仅仅要提供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还应该发挥其专业性、学术性的特点,提供研究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学科化的服务方式参与到新型智库建设中。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是由大量的智力成果汇聚而成的,因此,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汇集社科院科研成果《领导参阅》《内蒙古经济发展》(蓝皮书)等建立文献数据库,也可以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加强交流合作,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既可以弥补社科院图书馆经费不足、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不足造成的问题,又能够获得更全面、更便捷、更新的信息资源,为智库建设和研究人员提供直接的、专门的文献保障与资源支撑。

3.2.4 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图书馆要想参与到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①需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如信息化管理人才、数据库人才,制定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激励和培养方案,鼓励培养研究型学科馆员。②通过参与智库建设和研究,结合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等方式,学科馆员开展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二次文献加工分析等,以便于为智库研究人员提供更为详尽、有效的文献信息,成为建设新型智库的参谋和智囊。同时,图书馆要加强学科馆员的专业培训,挖掘潜能、激励创新,使馆员形成过硬的专业素质、具备较高的服务素养,成为服务于新型智库建设的尖兵能手。

4 结束语

目前,在国家建设新型智库的政策和意见指导下,地方社科院纷纷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但各地存在差距,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深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也在从简单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逐步向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发展。地处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对图书馆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关注得比较少。因此,基于新型智库建设的需求,社科院应当重视图书馆的基础保障作用,建设与新型智库相适应、相协调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模式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社科院馆藏智库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到省社科院调研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民居智库
陕西省社科院为离休干部过百岁生日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政智库“五朵云”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2016年西藏社科院16项院级课题结构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