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风险 趋利避害 解析中国经济提振面临的重点难点

2022-02-06 09:17祖国杨晨
祖国 2022年24期
关键词:政策疫情经济

《祖国》/杨晨

经过三年多来的疫情和俄乌冲突,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也对中国经济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中新社消息,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12 月24 日表示,多个国际机构看衰明年全球经济前景,提示各方应警惕重大危机。“全球经济在2023 年陷入一场全面衰退,看来很难避免。”

朱光耀在当天于线上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 人论坛·2022 年会”上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2.7%,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如果最坏情况发生,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0.5%。不少国际经济组织调低了对明年经济发展的预期,对于中国经济界而言,国际上的相关提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的指导下,紧盯全球经济风云变幻,趋利避害,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

专家:2023 中国经济复苏将呈现前低中高后稳

12 月23 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 人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提到,中国经济并没有在持续的稳增长政策中出现稳定复苏,反而随着疫情的变动而出现了加速放缓的趋势。

他预测,我国2023 年整体经济复苏呈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建议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目标定在5%-6%区间。

刘元春提到,当前宏观经济主要矛盾是经济放缓在加速,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全面显现。根据相关参数测算,中国经济偏离潜在增长速度基本上在2-3 个百分点的区间。更为重要的是,从目前11 月份、12 月份的先行参数来看,经济进一步收缩的压力在加剧,尤其是在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二十条和新十条之后,经济社会秩序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马上出现全面常态化、良性化的趋势。

“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据媒体消息,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认为,鉴于世界经济受到多重冲击,2022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8%,2023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3%,较此前预测降低约一个百分点。2023 年全球贸易增速大规模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飞涨,通胀问题更为普遍,军事冲突没有缓和的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放缓,贸易量将下降,乌克兰危机导致高能源价格将挤压欧洲家庭支出,并增加生产成本。欧洲市场需求将减少,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将冲击其住房、汽车和固定投资等对利率敏感的支出领域,不断上涨的能源、化肥和原材料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债务问题。基于上述分析,世贸组织总干事日前称,政策制定者面临艰难选择,需要在应对通胀保持充分就业和向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等政策目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但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和热点地区环境来看,做出上述平衡的选择势必面临两难甚至多难。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2023 年需要关注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疫情持续冲击、主要央行货币紧缩效应、金融风险、全球产业供应链重塑等。需要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保持宏观政策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其中,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很重要,不仅紧缩性的新政策要慎重出台,实施中的老政策也要重新评估,要适时适度地调整实施节奏和力度,继续保持或者维护一个市场友好型的政策环境。

中国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确保经济稳步发展,因此,国内经济运行决不能与国际上的经济环境相割裂,深耕全球经济的国内经济智库要发挥应有作用,畅通国际经济信息渠道并提前研判,不断把脉世界经济并对国内经济界发挥智库支撑指导作用。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判断的最坏情况,明年全球经济就可能出现类似1982 年全球债务危机发生后遭受的严重冲击。现在要研究这场危机一旦到来范围会有多广、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制造经济摩擦

每逢经济出现严重风险和动荡的时候,经济霸权国家都要从一己私利出发,利用手中的经济杠杆靠收割世界其他经济体弥补其自身经济亏空。以今年斯里兰卡爆发债务危机为例,朱光耀分析称,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对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重大冲击。这些国家的一些债务以美元计价,而由于美元利率快速上升,使得借债主体面临重大的偿付债务本息挑战。

当然,这应当只是即将到来全球经济低迷环境下经济霸权表现的冰山一角。与此同时,还要警惕西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转弯”后对自身产生的反噬作用。美国实施了近两年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急转弯”,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上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提高利率。“经济反噬”必然令某些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受到严重拖累,甚至伤敌八千自损一万,而作为主要贸易进出口国的发达国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降低,甚至可能通过制造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转嫁危机,对此,我们不能不察。

朱光耀分析称,美联储大幅度提高利率使美国财政的债务利息支出快速增加。根据他提供的数据,2021 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付为4200 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而美国2020 至2021 财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2%,“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基本上被利息支付‘吃掉’了”。他进一步指出,当前美国联邦政府31.41 万亿美元的借债上限已经突破,如无法解决该问题,美国金融市场可能面临剧烈动荡。所以,要密切关注美国国债市场变化。

保民生、建设“市场友好型”环境

经济实践证明,好的政策必须要与好的政策落实、落地、施行相配合,这样才能将政策的优势发挥好,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适时适度地调整实施节奏和力度”道出了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点要想有效落位,“市场友好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让企业和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各地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和市场管理服务机构,必须要在上述方面找准定位、提高效率、精准施策,为实现“市场友好型”环境搭台唱戏。只要是市场友好环境在各地形成,明年经济想要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不难。

针对各种风险挑战,明年中国经济如何稳健发展?有关专家进行了分析。刘元春认为,第一是疫情。中国作为14 亿人口的大国,在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下,整个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与欧美以及东亚这些国家有什么样的差别?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焦点。

第二,政策空档期。我们当认识今年政策空档期比较特殊的原因,同时要认识到一揽子刺激政策、一揽子稳增长的新政策是否要急于出台。同时,要考虑是否要因城施政,让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疫情周期落地一些地方性政策。

第三,需要寻找需求加速回落的根源。外需加速回落的根源是外部环境的恶化,而内部变化的根源很多,比如疫情、房地产低迷、收入水平和未来预期的恶化等。对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投资要有一个止跌的过程,需要考虑用什么止跌工具。

第四,预期恶化的根源。利润和收入持续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信心问题非常重要,要逆转预期恶化问题,这需要对政策的正确解读、国家出台的一些激励政策要延续,落实政策红利的释放路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全球通胀居高不下,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彰显经济韧性。12 月6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今年工作中指出,“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周密部署,体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会议突出强调‘落实’,就是要通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恢复发展,这释放了提振市场信心的强烈信号,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重要指引。”王军说。

扭转预期,树立信心

12 月15 日至16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在大的方向上的连续性——“稳”: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本次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意味着2023 年疫情对经济运行的扰动将显著减弱,“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

还要讲一下预期的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其中第三重是预期转弱。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和“新十条”“金融十六条”,都对扭转预期起了作用。市场主体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的信心至关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信心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从靠老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逐渐转向新“三驾马车(新型投资、一带一路、新型消费,主要包括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防灾抗灾能力、农村的垃圾和水处理、空气质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

投资内容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网络、清洁能源、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粮食水利、健康养老服务。列入重大工程项目应主要依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一定工作基础,通过加大工作力度能够尽快推进。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我们并不能低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今年的一些经验来看,一些率先放开的城市,并未因为放开而市场繁荣,人们的出行也并未因此而畅通无阻。反倒是,人们因为准备并不充分的突然放开而不敢外出消费。此次疫情并未像一些网红专家之前预计的那样“风平浪静”,而是出现了大量的重症和病死。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经验教训。三年疫情,中国在防疫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由于一些无良医药资本唯利是图搞核酸检测造假,甚至投毒被公安机关立案的现象接连出现,加之某些网红专家毫无科学依据地传播“与病毒共存”“新冠流感化”等误导视听,结果让许多地方出现了疫情反弹,和很多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许多医疗机构措不及防、部分防疫药品缺货现象发生。此外,企业、单位停工现象也十分普遍,一些主要城市的市场低迷……由此可见,放开并不等于经济就能迅速回暖,如果疫情严重,不仅经济无法提振,还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这些是我们亟待认真总结的问题并拿出有效对策,对于违法违规的无良医药企业及相关人员,必须依法严惩,不能令其逍遥法外,那些误导视听、传播无科学依据的所谓网红或专家,也应当对其禁言,社会也应当要求其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其中,“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要求放诸首位,这不仅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对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明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指导。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要求,在当前针对性强、迫切性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手抓好疫情防控,我们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统筹衔接,确保平稳转段;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统筹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这五大政策,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发挥优势产业对经济的提振作用

提振经济信心,与居民消费支出能力关联重大。“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而改变2022 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投资和出口又相对疲软的局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有望明显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提振的最主要的经济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低估,而且房地产市场产业链长,一旦被成功激活,对于一系列中国的工业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巨大,有利于诸多区域经济的发展进步,可以解决大批人才人力实现就业,促进一系列市场因素的活跃程度。所以,要发挥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利好作用,规避该行业对社会民生的负面效应,有效防范房地产企业出现暴雷或引发金融风险,是各相关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需要认真思考、解决好的问题。

12 月15 日,国家再次重提“房地产是国民支柱产业”。这句话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从明年开始可能会继续针对房地产出台一系列的调控举措,也就是说房地产回暖是迟早的事。

有针对2023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前景预测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房地产领域将会呈现新房打折、利率下探、二手房增加等特点,市场上的客户就那么多,哪家房企先降价把客户抢到手,谁就能占据市场先机。因此,各地房地产企业打折的力度应当会很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做促销和打折,明年的房产贷款利率应当会下调,最近国家对房地产的发展又有了明确定调,房地产依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的风险,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要改善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支撑。支柱产业的表述让中国房地产行业再次崛起提供了契机,说明国家对于房地产拉动经济寄予厚望,将给与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但接下来需要重建人们对楼市和房价的信心。二是房地产企业的负债风险需要得到有效化解,从救房企到救楼市,是否还会出现更多对房地产利好的政策举措,还期待有新的政策工具研究出台。

由于扩大内需是未来提振我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住房消费始终是大头儿,与之相比新能源汽车、教育等热点消费恐怕都要摆在后面,接下来住房消费有可能作为我国第一大内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数据称,全国70 个大城市房价有51 个在下跌,造成这种现象,不是大家手里没有钱,或房子多了没人买,而是大家对房地产价值失去信心。不希望房地产持续下跌并拖累经济,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应当是国家非常关注的经济话题。

2023年中国外贸依然会有好的表现

美元一系列收紧政策对国际贸易带来的连锁影响,美国或取消对华贸易加征关税,都令我国外贸呈现慢变量特征,国际上整体对明年全球经济看衰,明年全球三分之一经济体可能要出现衰退。中国的外贸逆势而上,有分析认为,从经济预测朝着衰退的方向演进看,全球经济是否真的能够演化成一种衰退,还要看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新冠对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供应链是否会产生严峻的冲击,还有地缘冲突的走向是否会演化出新的客观上存在经济衰退的重大风险,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同时,我们看到亚太地区有一片新的景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贸易协定》等红利还在进一步释放,亚太产业链供应链自成体系,一定程度上对冲掉西方国家货币收缩对亚太地区造成的负面作用,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亚太是未来贸易稳定的核心力量。我国通过近年来外贸体系的调整和产业提质升级优化,我们在与主要经济体和亚太的产业联系方面也在加强,我们的贸易伙伴与亚太合作的权重在增加。此外,中国积极开展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合作,相互之间经济互补优势明显,因此,中国只要发挥好这些外贸领域的优势,有效扩大内需,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那么2023 年的中国外贸一定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猜你喜欢
政策疫情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助企政策
政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