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分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时代进路

2022-02-07 02:11陈丽芬宋晋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阶层分化

□陈丽芬 宋晋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新中国建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比较简单,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构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阶层结构,阶层格局、阶层利益较为一致,阶层之间的矛盾也不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动,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传统的三大群体逐渐分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多种新型社会阶层的蓬勃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阶层边界开始形成,阶层内部认同感增强,阶层间的流动逐步减少。关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强的“四大阶层”说和“丁字形”结构理论[2]、陆学艺的“十大阶层五大等级”说[3]、郑杭生的“七大阶层”说[4]、孙立平的“断裂”理论[5]。阶层格局的分化导致阶层利益分化与阶层矛盾的出现,必须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一、阶层分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并赢得大众,被大众所认知、理解,指导和服务大众,被大众逐步接受和践行的过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层分化有利于社会流动和形成相互制衡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各阶层在分化和重组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失衡可能产生冲突,阶层分化带来的利益诉求不同、政治参与差异、思想政治意识多元化、阶层矛盾冲突等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

(一)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同挑战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利益是推动和促进阶层分化的基础性因素,是价值认同的基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所代表的阶层及其利益的多寡,直接决定着各阶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和认可的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权益意识的觉醒,阶层分化和社会利益差异化、多样化格局形成,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各阶层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本阶层的利益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呈现出利益诉求的差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否真正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阶层分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传统形成严峻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构成影响。

(二)各阶层政治参与差异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理念。由于各阶层的经济、政治、法律地位、文化素质、利益诉求表达的差异及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各阶层拥有的政治资源不尽相同,各阶层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状况差异较大。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及城市人群,特别是精英阶层,利益诉求表达较为充分,部分进入政府甚至处于决策层,造成“官商结合”的复杂局面。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由于所拥有政治资源相对较少,政治参与能力不强,政治“效能感”较弱,同时存在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解决不力等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理念偏差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阶层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三)各阶层价值观念多元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阶层分化使得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各阶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多样化,正确的、先进的与错误的、守旧的价值观念并存,一定程度上弱化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阶层分化过程中部分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的心理失衡,促使部分民众怀疑社会主义本质甚至质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法性,给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留下可乘之机。“多样化可能演绎为多元化,从而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甚至产生亡国亡党的惨剧,苏共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的崩溃就是例证。”[7]有效整合各阶层的思想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阶层之间的冲突背离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差异的缩小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为价值目标。中国超越原始同质型社会、阶级对抗型社会并迈向和谐社会,阶层分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的利益不尽相同甚至矛盾和冲突,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利益损益为视角,既得利益者竭力维持和强化既得利益,获益较少者因利益失衡感而愤愤不平,利益受损者对现状不满要求变革。以不同阶层为视角,中产阶层壮大、公众民主意识增强,阶层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以利益主体划分如劳资矛盾、不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先富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矛盾、干群矛盾等。阶层矛盾能否有效解决,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与践行,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功与发展。

二、应对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过程。面对阶层分化带来的利益诉求不同、政治参与差异、价值观念多元化、阶层矛盾冲突等负面影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唯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在阶层分化现实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想之间寻找契合点,科学、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是有效之策。

(一)协调利益关系,妥善解决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和谐。阶层利益分化引发的阶层矛盾引起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必须妥善解决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和谐,共建和谐社会。为此,首先必须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兼顾效率和公平。二是体现多数、保护少数。在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关心、爱护少数人。三是柔性为主、刚性为辅。以非强制手段为前提,对于违法犯罪及有损多数人利益的不正当手段和行为采取行政及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四是相对稳定前提下逐步完善。政策制度应避免朝令夕改,同时在实践中达到逐步修改和完善。其次必须采取三个措施:一是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机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力争全覆盖,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三是加强法制与制度建设,开展廉政建设,缓解干群矛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深化政治改革,推进民主法治,提高各阶层政治参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民主法治是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和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政治基础,在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现代公民社会不断演进。阶层分化使强势群体拥有政治资源相对较多,政治效能感较强,参与意识及政治影响力较大,底层民众的影响力日益式微,对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一是必须建立并规范民主参与机制、民主决策机制、民主执行机制以及民主监督机制,推动各阶层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二是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合法权益并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切实维护其民主政治权益,增强影响力。总之,使不同利益群体都能够畅所欲言,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缩小社会底层,扩大中间阶层,促进形成橄榄型社会。社会和谐源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协调与整合,其核心是社会阶层结构。一个社会按阶层划分,通常可区分为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四个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并扩大,有利益收入和财富的逐级递减,使原本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一个连续的数列,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由不同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主要有金字塔型、洋葱头型、橄榄型三种。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底层巨大,容易发生社会矛盾。洋葱头型社会结构居于金字塔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过渡的中间形态的社会结构,较金字塔型更趋合理但由于中下阶层偏大而存在不稳定因素。“收入中等,宽裕有余”占多数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型社会是最利于稳定的较理想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着眼于维护为改革发展奉献较大但获益甚微甚至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体,缩小社会底层,扩大中间阶层,逐步形成橄槛型社会。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阶层思想与行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核心价值观是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准则和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靠理论依据和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体的广泛认同是国家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阶层分化背景下社会各阶层民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差异性,日益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并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多元文化碰撞,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引导大众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猜你喜欢
大众化阶层分化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