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医护人员的阅读疗法服务研究

2022-02-09 01:16张学敏
传媒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负性医护人员

张学敏

一、引言

医护人员的职业特殊,具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和社会心理因素负荷过高等特点,有研究表明这些职业特点对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1]。由于学科特殊性,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的大多数医生同时在高校中担任教学科研任务,在职称评审时需要同时考虑卫生系列和高教系列的要求,科研压力巨大。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医疗服务质量,也会影响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2]。因此,关注医护人员心理状态,提升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图书馆是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地方,当人们遇到困难时会去图书馆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获得支持和陪伴[3]。迈克尔·戈尔曼在他的著作《我们的价值观(修订版):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图书馆事业》中指出: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是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专业帮助[3]。事实上,图书馆员不仅是保存记录知识的专家,其工作中很多时间需要和用户进行密切接触,在沟通交流,反馈诉求的过程中锻炼了图书馆员的移情技巧,使其成为在研究道路上以奉献精神陪伴用户的专业人士[4]。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拥有类目众多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具有开展阅读疗法的优越性。此外,图书馆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第三空间”的开发也为阅读疗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5]。医学院校下设多个直属附属医院,这种特殊的职能关系也使医院与图书馆之间充满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更方便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

阅读疗法缓解各种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证实。卡罗琳·史罗兹认为阅读疗法通过 “认同→宣泄→内省”三个进阶过程缓释不良情绪,读者首先对故事中人物产生认同感,然后将自己代入角色经历由紧张到放松的过程,最后读者反思自己的经历,通过总结别人的经验来启迪自己[6]。本文以提升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调查医护人员阅读偏好和对阅读疗法服务需求,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医护人员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的策略。

二、阅读疗法的内涵

阅读疗法,又称“书籍疗法”“读书疗法”“图书疗法”等。国内外尚未统一阅读疗法的定义。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1.在《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中对于阅读疗法做了两条释义:①选择合适的读物辅助治疗精神心理问题患者;②通过指导性阅读的方式,帮助个人解决相应问题。2.《图书情报百科全书》中对阅读疗法作出的解释为: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图书或者相关文献资料治疗情感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国内学者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中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5]。由此可见,阅读疗法是借助眼、耳等感官器官通过阅、读、倾听有益文献的方式缓解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医护人员阅读偏好及阅读疗法服务需求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明确医护人员阅读偏好及阅读疗法服务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阅读疗法服务,编制医护人员阅读偏好及阅读疗法服务需求问卷,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在问卷星上设计问卷。为保证回收问卷质量,对同一手机电脑作答次数及作答时间进行限制,通过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转发问卷调查表对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部分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计回收200份有效问卷,采用excel表格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医护人员阅读偏好分析

阅读偏好体现了医护人员当前的阅读倾向,阅读行为特点。对医护人员的阅读偏好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其阅读习惯,便于后期开展个性化服务。统计结果显示:92.1%的医护人员每天阅读时间小于3小时,有近一半的医护人员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阅读时间的不足也意味着阅读量的下降。每年阅读量达到10本书以上的仅占8.99%。在阅读读物选择方面,64%将阅读对象限制为专业学术类的书籍,剩余的将阅读读物平均分布在文学、文化、生活教育三个方面。在阅读方式选择上,70.79%常用阅读方式是电子阅读,且15.73%有专门的电子阅读器(如kindle),仅有4.49%只接受纸质书本阅读。在阅读层次上,48.31%选择泛泛而读,41.57%选择细读,只有10.11%选择以笔记或者批注形式精读。可见,大多数医护人员阅读时间较短,习惯电子阅读,渴望专业书籍以外的读物。

2.医护人员阅读疗法服务需求分析

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对阅读疗法认可度以及阅读疗法服务形式等方面展开阅读疗法服务需求的调查。61.8%的医护人员正在经受压力大、焦虑、失眠等负性情绪,其负性情绪主要来源于工作、科研、职称、家庭、情感等方面,工作压力和科研压力分别占64.14%和65.17%。在选择释放负性情绪方式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医护人员选择阅读书籍、倾听音乐或看视频的方式,一半以上选择运动方式,近一半选择倾诉聊天,少部分选择旅游、做家务,没有人选择心理咨询。在对阅读疗法认可度上,82.02%认为阅读文献(含纸质文献、电子文献、音频、视频等)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几乎所人认为应该由图书馆来开展此项工作。关于阅读疗法服务形式,71.91%选择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一半人更倾向于借阅方式或者图书馆提供文献咨询服务,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希望能定期宣讲。关于阅读疗法书目选择,75.28%希望图书馆提供情绪管理方面书籍,65.17%倾向选择人际沟通方面书籍,58.43%认为压力管理方面书籍可以缓解自己负性情绪,最后,还有约三分之一选择哲学、家庭教育、人生规划方面的书籍。可见,由于超负荷工作、不良刺激以及职称压力,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阅读疗法能缓解压力非常认同,并希望图书馆能提供相关服务。

四、医护人员阅读疗法服务路径

(一)健全阅读疗法宣传教育机制

健全阅读疗法宣传教育机制,是将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信仰。从结果看,82.02%的医护人员认可阅读疗法的治愈功能,仍有近五分之一持否定态度。因此,需要开展阅读疗法的宣传教育。阅读疗法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增加活动人员的信任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治愈程度和治愈信心,但这需要活动推广者的主动宣讲,不能依靠受众之间的相互传播。如今阅读疗法社会功能的发挥仍处于“潜入”和“弥散”的自发状态,阅读疗法尚未成为大众疗愈心理问题的首选。这也意味着阅读疗法的知名度不够,被接纳程度也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新媒体宣传、图书馆定期宣讲活动、嵌入图书馆”世界读书日“活动、临床心理实践活动等方式都可以加强对阅读疗法的宣传,让大众对阅读疗法的功能有所了解,达到在出现负性情绪时主动寻求阅读疗法帮助的效果。

(二)成立阅读疗法服务小组

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与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医院图书馆协作,共同成立阅读疗法服务小组。与医学院校图书馆相比,大多数医院图书馆资源单一、馆藏较少、馆藏采购频次较低,但医院图书馆与医护人员接触较多,更了解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也更适合收集医护人员的阅读反馈信息。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更适合对具有较深程度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开展团体辅导或一对一辅导的阅读疗法。阅读疗法服务小组负责协调运作阅读疗法的日常工作,包括新媒体运营、统计分析、活动方案设计等,以其他具有良好阅读疗法实践基础的高校为参考对象,综合运用心理学、图书情报学以及教育学的学科知识,编制符合医护人员需求的阅读疗法书目,定期收集医护人员建议,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更新完善。医学院校图书馆、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医院图书馆三者结合,从个体到群体,以点到面,深入开展阅读疗法工作,服务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医护工作人员。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疗法书目

通过初期调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需要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沟通、人生规划、哲学灵性、两性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在整理各医学院校图书馆书目后,结合在中国知网中以“阅读疗法书目”为主题的文献检索结果,推出医护人员的第1版阅读疗法书目。书单包含:《平凡的世界》《失恋三十三天》《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追风筝的人》《人性的优点》等。倾听音乐、看电影也是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除书目外,治愈版歌单和影单也可同时上线,歌单包括:《姑苏行》《平湖秋月》《小夜曲》等。影单包括:《罗马假日》《肖申克的救赎》《人在囧途》等。

(四)丰富阅读疗法开展形式

面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阅读疗法开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面对轻症或者普通读者,以阅读疗法工作人员为主导,通过开展讲座、读书分享交流会、新媒体推送等点对面的方式开展阅读疗法工作。讲座和读书分享交流会可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开展,设置专业文献、心灵之旅、人际沟通、亲子教育、情绪管理、解忧杂谈、两性关系等板块,并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实时事件的背景推送相关内容。面对重症读者,可以结合心理学方法,选择团体辅导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开展阅读疗法活动,这需要阅读疗法工作人员密切关注读者需求和心理状态变化,以良好的专业素养为读者创造舒缓心理问题的环境。

(五)延伸阅读疗法服务范围

阅读疗法是一种自主心理疗法,是一种倾听的行为艺术,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受众独立完成阅读活动,以此疗愈心灵,改善不良情绪。面向医护人员开展阅读疗法会产生一系列的叠加效应,阅读疗法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排遣不良情绪,让医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改变,而且这种治疗计划也惠及到患者。在经历了阅读疗法的治疗后,更多医生坚信阅读疗法的功效,由治愈者转变为治疗师,在咨询了图书馆员和信息专业人后,尝试将阅读疗法用于临床患者,与其他康复疗法结合减轻患者病痛和心理压力,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医生特别是规培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增加了医院的温度,落实了人文关怀服务理念。

(六)建立阅读疗法长效服务机制

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阅读疗法长效服务机制。第一,从妨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两大主要矛盾(工作和科研)入手。在工作方面,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如:图书馆在制定馆藏资源采购计划时,纳入直属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资源需求意见,对未能及时采买的资源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在科研方面,以参考咨询部牵头,全力配合医院科研处工作,为有需要的医护人员提供新技术新项目查新、职称论文检索、项目定题服务以及国内外研究热点追踪等服务。第二,将阅读疗法活动作为日常服务项目纳入图书馆工作章程计划中,可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部或者行政办公室结合,使阅读疗法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第三,定期随访跟踪,保持阅读疗法疗效得到最大发挥。目前国内关于阅读疗法的干预实验中,大多实验期为两到三个月,很少达到半年的干预,仅在几次实验中通过量表测试结果对比被试心理状态差异,总结短期内的阅读疗法效果,未从长远角度考虑阅读疗法对读者的深远影响。因此,在面向医护人员开展阅读疗法服务时,要总结现有阅读疗法实践的弊端,避免形式主义,对每位读者建立个人阅读档案,定期随访跟踪。

五、结语

医护人员时间紧、压力大,阅读疗法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和负性情绪。通过阅读疗法活动的开展,医生增加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医学院校图书馆已经尝试将阅读疗法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本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对阅读疗法的宣传,为医护人员提供阅读疗法服务,发挥阅读疗法的心理疗愈功能。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负性医护人员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