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营建策略探析

2022-02-11 10:17张学坤马海龙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村落广场月亮

王 琴,张学坤,马海龙

(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了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文化建设对乡村的乡风文明和景观风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我们的精神命脉,我们绝不能把它们丢掉[1-2]。在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好村落的历史文化,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村落的公共空间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3],笔者以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参照对象,解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现状与发展更新的可能性,探寻传统村落的魅力。

1 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既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辉煌历史,也不断积淀和塑造着今天的民族精神,更激励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意义重大[4]。首先,文化传承有助于建设乡风文明的乡村风貌,尤其是优秀的乡土文化,它们是乡村的根与魂。其次,文化传承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让人们增强文化认同,获得自豪感与幸福感,凝聚力量。最后,每个村落的文化有所区别,传承文化有助于增强地域特色,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5]。

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概况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6]。这些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们的认证有一套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了5批传统村落的认证,全国范围内共有传统村落6 799个,其中,新疆目前有19个。

2.1.2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相对于私密空间而言,它带有“公共”和“空间”两种属性,公共属性显而易见是为公众提供社交生活的场所,而空间属性不仅指物质空间,也包含了非物质层面[7-8],例如人们的精神文化、行为活动及物质空间赋予的意义等,就公共空间而言也有室内和室外之分,其中,村落中室内公共空间包括村民集会的礼堂、农耕博物馆、婚俗礼仪馆等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外部公共空间则范围更广泛,包括道路、广场、种植场地等,它们集中反映了本村的景观风貌。本次研究以室外公共空间为主。

2.2 村落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有关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展历史、公共空间的文化、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公共空间的关系等方面[9]。国外的相关研究前期主要从村落空间与环境的关系、村落类型及规划发展入手,后期在研究中加入人文社会因素,探索乡村随着社会发展进行转型升级的途径。国内关于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受到国外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关于乡村的研究逐渐增多,城市化的程度越高,人们越是怀念曾经的乡村院落[10]。随着遥感、GIS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将其用于阐述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研究[11]。随着国家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政策的出台,许多学者对乡村空间形态、空间重构模式、空间转型机制、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针对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路径研究还比较少[12]。

3 英格堡乡月亮地传统村落特色

3.1 村落概况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位于天山东段,村落中能够远眺博格达山脉,有一条河流穿行而过在村庄东西两面形成了弯月的地形,因而命名为月亮地村。该村始建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这里保留着最古朴的房屋建筑、最传统的农耕文化,是集传统民居、手工艺、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传统村落。2014年,在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月亮地村成功入选。2018年,该村又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一,并于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月亮地村与英格堡乡政府相距5 km,户籍人口506户1 530人,共有土地面积943.8 ha,其中253.3 ha通过合作社进行了流转。从2016年开始政府对月亮地村实行了保护性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修缮建筑外观,改善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在保持原有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让老百姓从中受益,村落的面貌相比之前也焕然一新(见图1)。

3.2 村落文化

月亮地村作为北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汉民族传统村落,有百年历史的拔廊房,这种传统民居建筑是建筑的前屋檐伸出1.5 m,就像是把原来的廊檐朝外拔出了一截(见图2)。新疆的拔廊房是由清末民初时大批陕、甘移民带来的,他们在定居建造房屋时在参考老家的房屋样式的基础上,根据木垒本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从而形成了本土特色的拔廊房建筑,这是月亮地村最显眼的物质文化。 随着月亮地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政府为了提升影响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支撑,重塑传统民俗、婚庆、节庆文化。例如举办乡村厨王争霸赛、庆“三·八”文艺汇演、谷雨节气体验活动,春节时的民俗活动更多,例如敲大鼓、扭秧歌、踩高跷,举办春节文艺汇演、腊八节年俗体验活动。这些属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在进行乡村振兴过程中这些文化必须受到足够重视。为了留住乡愁,月亮地村建起了农耕博物馆、村史馆,里面收集了许多村民捐赠的老物件,通过这些老物件能够让曾经的农耕文明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让人们了解新疆农耕历史、农耕器具、饮食家居等农耕文化元素。

3.3 村落公共空间现状

村落公共空间按照形态可以分为点状、线状、面状公共空间三类[13]。其中,点状空间是指具有明确景观功能意义的节点,比如村口的入口景观节点、道路交叉节点、重要建筑物、景观构筑物等。线状空间主要是村落里的道路、街巷、河流等线性结构的空间,构成村落的空间骨架。面状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中面积较大的功能区域,例如广场、草坪、菜地、水池等。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村口的入口景观不够突出和醒目,没有传统文化的韵味,村里只有一条较宽的主要道路两边零散分布了少数的景观小品,其余道路基本没有任何装饰和设计,重要建筑物例如村史馆的周边空间也没有合理规划。村委会的活动广场面积能够满足活动需求,但是空间周边的设计缺少亮点,整体空间大而空,没有能够引人驻足的景观。从面状空间来说,整个村落的肌理还是富有观赏性的,大面积的农田景观随着季节变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见图3),但是缺少参与性的空间设计也会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4 村落公共空间的营建策略

村落公共空间的营建主要通过物质层面的表达来呈现,从宏观及微观层次的具体空间营造措施提升整个村落的空间氛围。通过公共空间的营建提高整个村落的环境质量、增强传统村落的文化韵味,继而逐步提高村落的识别性和知名度。

4.1 村落及其周边自然环境

月亮地村临近村落聚居地是平坦的农田,村落周边被地形延绵起伏的山地包围,村落远处是山脉,这三种自然景观共同构成村落的周边自然环境,整体的观赏价值较高。除了农作物及必要的道路以外,村落的自然环境没有被人干扰的迹象,这一方面使得村落环境比较原始,对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整个村落在总体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着一定缺陷,如果经过精心设计,村落周边部分稍显杂乱的自然景观会变得更加有观赏性。例如对村落外环境天际线的美化、对整个村落大地色彩的规划、对起伏山地地形的精心设计等,从宏观层面对整个村落的外环境质量做进一步提升,让村落更加具有识别性和异质性,显示出与周边其他村落与众不同的特色,从而能够脱颖而出,让游客愿意在此停留,这也会促进村落民宿的发展。

此外,从宏观层面对整个村落的道路、民居建筑布局、水系、村落公共设施做出调整,让道路结构更合理,改变目前只有一条主要道路的局面,让周边的其他道路与主要道路有效连通,从而将村落其他的建筑、节点景观或组团联系起来,增加游客步行赏景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刺激村落中人们的交往活动,让空间活起来。

4.2 村落面状空间景观

面状空间相对于点状及线状空间来说对整个村落的空间肌理影响更大,对月亮地村来说,面状空间主要是村里的大广场、农田、党史红色教育基地、婚俗礼仪馆建筑前广场,其中,农田需要最大限度保留其自然属性,但农田周边与道路交接处需要通过设计介入改变目前杂草丛生的景象,例如种植一些乡土植物,通过色彩、品种、树种高低、质感等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还可以在农田中设置部分参与性的景观,让人深入其中,感受大地景观、自然季相景观的变换。村里的大广场作为举办活动的重要场地,既要满足大型活动的需求,也要考虑平时村民交流、活动以及游客观赏及参与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场空间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可达性和凝聚力。目前村里的广场面积足够满足活动需求,广场周边有部分景观小品、廊架、表演舞台及原生的树木,但平时到这里活动的人较少,这说明这里的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还不足,构成空间的建筑及构筑物风格与其他传统村落雷同,没有体现传统汉族村落的特色,广场入口景观不够突出。因此,在营造广场空间整体氛围时要从入口景观、广场围合景观、广场建筑及构筑物几个方面来共同更新,满足村民的日常活动及游客的驻足观赏及参与。

4.3 村落线状空间景观

线状空间是村落中的连接空间,主要承担交通联系作用,是整个村落的骨架,月亮地村现状空间主要是道路空间,村里的民宿建筑、大广场等重要节点景观都分布在一条主要道路的两边,道路两边零碎分布了些景观小品,主要集中在广场入口处、民宿建筑入口处,其他路段只有简单的植物种植,对于一些次要道路基本没有做空间规划设计,这对整个村落的骨架景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游客的空间体验比较差。因此,对村落线状空间的营造要把握住道路空间的联通性,利用主次要道路将村落中的民居建筑、纪念性建筑及节点景观串联起来,再配合景观导视系统设计满足村民及游客的功能性及观赏性需求,提高现有线状空间的环境质量、改善村落空间风貌,同时也能够加强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此外,根据月亮地村旅游规划图,村里的线状空间还包括一条河流,但目前没有对河流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规划,未来可以将河流空间及道路空间进行连通,增加游客可以体验参与的游戏娱乐空间,借助线性水域空间提升村落的景观质量。

4.4 村落点状空间景观

月亮地村的节点空间包括村落入口的牌坊、民居建筑、村落中的节点景观例如年轮雕塑、农耕文化景墙[14],目前这些节点景观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需求,而村落的点状空间承担着村落景观的点睛作用,也是村民和游客的记忆点,因此,村落的点状空间营建对改善村落整体氛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村落的部分传统民居建筑年久失修,建筑外观破败、院墙部分是木桩、部分是铁艺或者砖墙,虽然整个村落以拔廊房这种传统民居著名,但不同居民家的建筑新旧差异太大,部分建筑屋顶杂草丛生,这些都会影响整个村落的建筑风貌,所以,必须对居住建筑及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重要节点建筑统一外观设计,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让原有建筑焕然一新。其次,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增设节点景观以及改造现有的景观节点两种途径创造丰富的小空间。例如村落入口景观要体现村落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表达出村落的文化属性;在道路两边利用小巧精致的景观小品与植物搭配,用丰富的点状空间增强线状空间的观赏价值。最后,在大广场等面域空间中也局部存在点状空间,例如广场中的景观亭、农田景观中的休息设施等,做好面域空间中的点状景观能够同时提升点状和面状空间品质。

5 结语

月亮地村虽然借传统村落旅游的东风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村落中许多空间没有被合理利用和规划,随着传统村落的数量逐渐增多,如果不进行品质提升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作为新疆为数不多的传统汉族村落本身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再将整个村落的公共空间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更新改造,根据点、线、面的不同层级逐一进行空间提升,通过挖掘村落特有的文化资源塑造新疆地区传统汉族古村落的形象,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村落旅游知名度,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村落广场月亮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广场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