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符号学在三联海边图书馆设计中的应用

2022-02-11 10:17程俊豪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符号学符号设计师

李 超,杨 越,程俊豪

(1.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1 概述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本质是多元的,无论从哪个角度阐述都只是一个部分,一个侧面。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学科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更多的融合了跨界的知识。符号学具有一套运作的框架、程序、目标和方向,能够对所吸取的各个学科中的具体成分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符号学和各学科之间的合作。符号学的引入使建筑设计的领域突破以往旧式的定局,在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下,符号学与建筑设计进行交叉融合,在理论提升的同时为设计也提供了指导。

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当今世界上建筑的设计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建筑的使用者和欣赏者对建筑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各种建筑细部(符号)的认识得来的。建筑设计借助符号学体系与框架,使建筑设计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本质,同时促使设计师在理论和方法上更好地理解建筑承载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研究建筑符号、运用建筑符号开阔思路、启发灵感,以帮助我们探讨理解使用者、观赏者对建筑的反应,并使这些不同的细部处理都能容易地被公众认识,从而创作出的建筑更能被群众所接受,为群众所喜爱[1]。

2 建筑符号学概念及应用方法

2.1 建筑符号学的概念

建筑符号学这一概念提出于19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建筑中所出现的各种符号之间的运用以及各自所代表的含义,表现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建筑符号学中的能指代表的是建筑外观,并通过建筑外部表现的表面材料、色彩运用以及结构表达来体现,它具有物质性特征;而建筑符号学里面的所指则体现在人们探索建筑依靠符号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社会意识等方面,是不能直接获取的隐性象征。

建筑符号的内容层面除了体现自身成分外,还受社会文化中各种潜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内容包括符号的精神功能、机能表达和技术设施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类潜在的机能、人类学的资料和领域空间理论等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建筑符号的内容层面才显得尤为复杂难辨。

2.2 建筑符号学的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筑符号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深化、完善。人们对建筑符号的认识,常常是通过对符号形式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探讨其内涵意义、发掘其深层结构,即人们对建筑的认识是从阅读建筑的形式结构起步的。通过对建筑形式结构外延和内涵的感知、品味,引发出对深层结构的注释和理解。

建筑师和使用者、欣赏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交流性”。前者把“意图”经过“符号”传达给后者,而后者对符号的理解影响着前者对符号的应用。对于设计师而言,他们通过将建筑中的各个元素通过符号的形式并依照意义生成的规则相互组合加工,从深层结构的方面来进行设计,向人们传递视觉信息;而对于使用者、欣赏者而言,他们能够更便捷地感受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建筑的整体美,从而与设计师产生共鸣。

3 建筑符号学的应用方法

3.1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是建筑进行设计建设的核心内容,符号元素的构成、搭配能够被人客观地感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将所运用的符号元素以人的行为和感知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中心点,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充分考虑进建筑中,使人、环境、建筑达成统一。具体来说就是,需要设计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的基调,充分了解人在所要设计的建筑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以及不同符号元素自身运用方式对人生理和心理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与建筑有关的符号元素进行筛选、分类与整合,进而创造出具有安全、舒适和思想的人性化建筑。

3.2 统一性原则

各元素符号之间能够保持和谐统一,会给建筑增添秩序美。统一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从周边环境出发,重视对场地及周边的分析,充分考虑所要设计的建筑风格、色彩、高低等因素与周边地形、光照、自然景观是否相统一,做到建筑适应环境、融于环境,促进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另一方面是建筑主体与各部分之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无论建筑布局多么弘大,各部分符号元素的组成多么复杂,它都拥有服务于一个中心的概念。在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把控、结构的构成等方面都能保持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各元素符号发挥出最大价值,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秩序美的代表性建筑[2-5]。

3.3 功能性原则

空间中的任何符号都在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有的是观赏性功能,有的是引导性功能,有的则是实用性功能。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时,首先应将建筑的主体功能根据环境要素、用户需求等进行合理定位,将建筑的结构、布局、色彩、材质等方面都能做到与功能需要相符合,避免一味追求视觉的表现而忽略建筑主体的功能。其次,设计师还需要充分了解与该建筑发生关系的符号元素,合理配置各符号元素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这些符号元素独有的功能,使建筑在保持美观性的同时更加的科学化、舒适化、人性化[6]。

4 符号学在三联海边图书馆建筑中的应用

本文以皮尔斯的符号学分类方法为基础,结合三联海边图书馆所运用的符号元素,从空间构成、色彩运用、材质表现三个角度来诠释这一建筑中所蕴含的符号学。

三联海边图书馆由直向建筑的董功主持设计,位于河北秦皇岛南戴河,面积有450 m2,于2015年竣工[7-8]。图书馆坐落于海边的沙滩上,东侧面朝大海,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参观者必须走过沙滩才能进入建筑内部。该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建筑西侧的居民。建筑由远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泥盒子矗立在沙滩上,与天、海、沙滩和谐一致,给人以遗世独立的感觉,所以被称为“最孤独的图书馆”。该建筑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突破地域的界限,与自然相结合,一切美的特征均来自于季节的更替、海洋的景致和光线的变换。

4.1 空间符号运用

在特定的空间中,不同符号元素的碰撞、组合产生微妙的关系,从而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通过空间符号所要传达的距离美、意境美、功能性等多重角度分析空间符号在三联海边图书馆设计中所发挥的特定作用,阐述空间符号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为观者带来新思路、新发现。

4.1.1 建筑与场地整体关系

多元化的建筑特征受到包括场地、文化、物质等诸多方面在内的多层次影响,借助人类的巧妙设计而获取特性。合理可行的场地应用赋予建筑独特的气质。正如董功所说“从空间上,我希望图书馆能与海发生更直接的关系。同时这个图书馆从它的坐标点来讲,还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因为在这个场地中,建筑并不是跟一个具体的坐标点发生关系,而是面对于整个宏观的海,与之发生关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图书馆”和“海”都作为空间中的符号,这两个符号在空间中不受坐标的制约产生微妙的关系,共同营造空间体验序列的可能性。

图书馆在整体空间规划上,设计师打破了建筑隶属于某一个固定坐标点的限定关系,可以将建筑比作是一条老木船,被设计师巧妙地放置于广阔无垠的沙滩上。这种建筑与场地之间和谐的邻里关系能够使参观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为海滩的使用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及设计师希望建筑更加面向城市、更透明的夙愿,所以将图书馆的属性定义为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从地理位置上看紧邻西侧的社区居民,但是设计师并没有刻意去规划一条通往图书馆的道路,任何参观者进入图书馆内部时必须走过很长一段的沙滩(见图1),充分利用大海、沙滩这个大自然的杰作,把观者沿海走过沙滩进入图书馆这个过程设计成建筑体验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4.1.2 并置的空间结构

在空间艺术范畴中,建筑作为特定的符号是一个地区、民族,甚至时代的文化标志。

建筑空间的内部设计是一个将宏观和微观因素交叉考虑的过程,即社会关系和个体感受相互影响,且在一定条件下表达着观者“安全、温暖”情感寄托的双重功能。

三联海边图书馆的设计是由剖面开始的,建筑共有两层,主要由一个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各个空间在结构上以条形、并置为基础,各个空间单位沿海岸线排开(见图3)。类似古埃及绘画及新巴比伦城的伊什塔尔城门从平面图和立面图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各单元的并列关系,一行一列逐次展开,各个空间可以逐一被“阅读”(见图4)。三联海边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建筑中没有走廊,空间中的串联完全是穿越型的,以各异的空间形态回应了场地中的建筑、人、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氛围。当观者由远处走进这个建筑时,建筑由物体和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化成空间和人的关系,而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线性的、变化着的体验。

4.2 色彩符号运用

在众多符号表现形式中,色彩是最直接且最大众化的表现形式,色彩符号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具备了审美功能,色彩符号与不同的载体相结合时,所传递的符号信息大不相同。当下色彩符号的运用已不再是简单的色彩组合,而是综合考虑以色彩搭配为核心的光影效果,如此,不仅优化了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心理需求。

1)外部色彩运用。

图书馆外部色彩搭配上设计师力求与大环境相协调,建筑外墙采用浅灰色和蓝灰色相搭配的方式,之所以采用泛蓝的灰,第一点是因为灰色具有文雅、细致、沉稳的特点,在色彩上可以和任何颜色相匹配,第二点则因为周围环境色的原因,海是凝重的蓝灰色,蔚蓝的天色也带着一点灰,这使得图书馆能够与海水、天空保持和谐一致。建筑外部细节的配色则采用自然中的木色加以点缀,摆脱建筑与场地严格的对应关系,促使建筑与场地之间的依托,来自于一种自然情感的体验(见图5)。

2)内部色彩运用。

图书馆内部整体色彩的搭配也是设计师一个很看重的点,内部色彩主要以木地板、吊顶和书架的棕黄色为主,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烘托出建筑的气势恢宏,整体统一,对于人们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一种对于过去的致敬和对和平的向往。在局部的色彩上,墙壁的深灰色以及裸露钢架的黑色,这些颜色构成了一个深色系,灯罩的白则作为浅色进行点缀,整个内部空间给人以简洁诗意的感受,同时营造出静谧深沉的氛围感(见图6)。

4.3 材质符号运用

建筑是满载信息的载体,设计师通过材质的选择、形态的构造搭配出特殊的符号组合,向观者传递建筑物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方面材质的选择决定建筑物的功能性、美观性、耐用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形态的实现借助于材质的厚薄、轻重、软硬等特质。建筑的材质在图案、纹理、尺寸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力,观者在不同的材质下从视觉到触觉,甚至听觉、嗅觉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材质符号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综合感觉。

1)外部材质。

图书馆在外部取材上要遵循的原则是拉进构筑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建筑和自然这两个符号元素关系更加紧密。建筑外部主材料选用清水混凝土和木材。混凝土作为现代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具有耐水性好、易成形等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色彩灰度和朴素的质感。混凝土的这些突出特征,不管从图书馆的建设上还是设计师追求的建筑鲜明、纯粹的特点上都尤为相符。在木材的选择上主要因为木材本身具有一种天生的自然属性,而且触感与混凝土极其相似,与混凝土相互搭配不仅增加了外部空间的尊严感和坚强感,而且拉近人和建筑的亲密关系。辅助材料则选用瓷砖拼搭和全透明玻璃,提升建筑的通透性,与光线产生更多的交界,增强人和海视觉上的连接(见图7)。

2)内部材质。

对于图书馆的内部呈现出来的物体和空间这两个符号元素在尺度上的关系,设计师追求的是让使用者、欣赏者可准确获得尺度感。这个项目中“物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一个对应的是自然,一个对应的是人,选材则选用较为深色的木材以及黑色金属进行点缀。深色木材具有深沉、稳重、素雅之感,用木材进行装饰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在改善室内微小气候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图书馆最主要的功能是阅读和观景,在木质材料装饰的空间里,人们感到舒适和温馨,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能够增加生活乐趣(见图8)。

5 结语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它体现着不同时代下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建筑的视觉信息正是以符号为载体传达给人的,建筑符号学的应用为设计师与使用者、欣赏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建筑的符号在不断的更新、创造与完善,它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符号的继承与吸收,并运用美学法则产生新的符号,而这也正是建筑艺术生命的源泉。本文通过剖析三联海边图书馆中运用的各种建筑符号元素,从中获得对于建筑设计在方法论层面的启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探索与研究中能对建筑符号学有进一步深化,在建筑创作中更多的借鉴传统符号,将建筑从形式、内涵、环境各方面统一考虑,并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9-10]。

猜你喜欢
符号学符号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全国应用符号学与多模态研究论坛征文通知
学符号,比多少
设计师访谈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的由来
创意设计师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