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思政建设探讨

2022-02-11 10:18贺培源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施工思政

但 敏,贺培源

(1.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1 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起源于上海的学科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学科德育过渡到课程思政。2017年,国家教育部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宣传工匠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明确了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之“盐”融入高校课程大餐。因此,由传统的“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文化建设思路的转变,为课程育人开辟了新路径,也为教育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2 钢结构工程施工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钢结构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崇尚自由,学习状态懒散,不少学生甚至认为在大学是自由地学习,没有中考高考压力,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那么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2)部分学生中职升学或普高对口单招升学,生源结构复杂,部分学生理科基础文化薄弱,整体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3)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不仅涉及钢材及其连接基本知识,还涉及各种建筑结构体系的构造、识图与体系施工,课程信息量大,对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社会实践相对欠缺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

3 融合互联网+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3.1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设计采用课堂讲练、任务驱动、实操训练及模拟、分组讨论及自主学习等方法。教师通过讲授进而引导学习,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整个课堂、开展实训防止纸上谈兵,分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实现独立思考、个性化及差异化学习。这个过程在多媒体教室和钢结构实训室完成,网络环境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采用的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化教学教材,云班课,CAD,PKPM等软件,信息化教学资源(课件、微课、网络小视频、施工现场录像),专业网站和论坛。由专业教师及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组建的团队,开发全套课程标准、教案、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体系,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随身利用网络化资源高效学习。

3.2 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实施从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展开,例如学生在完成“柱脚节点构造”时,可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求,通过学习通预览老师公布的微课,网络教学小视频,让学生提前感知,初步认识;课堂中,教师以分解项目任务书中子任务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柱脚构造、受力形式及传力途径等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系统总结,由浅到深引导他们完成学习目标。此外,我们在课堂上还采用了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工程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钢材拉伸试验,VR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增强现实技术(AR),仿真实训软件采用三维可视化控制与数据库技术而制作,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观看自己想看的地方,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过程性与互动性。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避免不具备真实实验环境、高危作业环境及危险操作带来的不安全因素[3]。其优点是对教学中的难点如构件节点进行三维建模展示,任一零件均可立体显示,学生查看节点的施工构造,直观高效。在项目实训实践中,仿真实训软件极大地激起了学习欲望,学生借助平台尽情发挥,情绪热烈,积极性高,减弱了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课后作业,拍照上传、录视频上传学习通等教学平台,由教师评分或小组互评分,教师得到及时信息反馈,如图1 所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有效确定评分机制,选择适当的题型,如考试可选择难度低,便于判卷的单选、多选、判断,但平时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滥用搜索引擎,应加大综合理解性题目数量,此外,注重过程学习,加强监管[4],要求学生做笔记,课后上传对应教学的学习笔记与总结到学习通中,最后云平台也可实现期末考试多次进行,避免一考定终生。

4 植入思政元素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课堂思政建设

4.1 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国家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工科专业课与思政元素从这一点可以有机融合,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要有极高的质量观,是职业教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追求的目标与方向。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 施工员(测量员)、安全员、标准员、劳务员、材料员、机械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均应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高度负责,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和对精品执着的坚持和追求,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教师教书不仅育才学,更要育此种精神力道,要做到这些,教师自身要载道明道,将职业操守、思想品质、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能力与职责履行培养机制贯连起来,当代青年同新时代共同前进,最富活力与创造力,学习贯彻新思想,做有为新青年,勇挑时代担当。

4.2 建设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基础性,可从课程、教材、师资、组织管理等方面协作发力,全方位推进。具体到课程建设,围绕“建什么”精心策划课程思政定位、“怎么建”不断充实思政资源,合力打破思政教育只能在思政课程实现的局限性[5],图2为课堂思政团队围绕“怎么建”集中讨论。

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运用联想法、渗透法等多种设计方法,精挑细选20余个课程思政案例,思政元素几乎涵盖《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提到的5个方面。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规范、标准、教案与课程设计、教学资料、学生考核等内容中,在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产生切入点、共情点和动情点,赢得学生肯定,值得工科类课程借鉴。

4.3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一般情况下,理工科课程与机器、方程式为伴,偏向呆板、冰冷、机械,课程缺乏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问卷调查也表明,只有27.27%的理工生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远低于文科生[6]。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课堂上,我们将思政元素有效穿插在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绘图、标注上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做到精益求精;在讲解“梁柱连接节点”时,结合国内外企业对节点处理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观,例如钢结构连接这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联想法,联想榫卯连接,思政案例中可融入中国匠人智慧,并通过对比螺栓连接、焊缝连接等其他连接形式,既掌握了知识目标,又通过自然而然的巧妙融入,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巧手慧心,树立五千年文明史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又如著名的钢结构工程工匠名师专家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工科伦理价值的榜样,老师在这方面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领和指导[7],图3为一思政案例,教育青年奋发图强爱国爱家。

笔者最后强调,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应注意找准切入点、同情点和共情点,做到隐性渗透式教学,由表及里地给学生传播正能量,把思政元素自然植入到课程,实现画龙点睛润物无声的效果,切不可牵强附会,强行植入。

5 结语

互联网+技术与钢结构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融合,有效地快速推动教学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笔者希望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重要意义、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实现路径进行阐述、应用及思考,以期通过这样的融合实践为实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钢结构工程施工思政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埋入式钢结构柱脚安装的优化施工工艺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钢结构厚板及中厚板的焊接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思政课“需求侧”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