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022-02-11 04:54林钦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林钦

(福建省永泰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福州 350700)

肝片吸虫病是放牧地区羊群当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是由肝片吸虫科肝片吸虫属的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或胆管当中所引发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放牧养殖模式之下,羊群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极容易接触肝片吸虫的中间传播媒介椎实螺,通过饮食渠道将肝片吸虫囊蚴吃入体内,最终在肝脏和胆管当中定植繁殖生长,往往会引发急慢性的肝炎和胆管阻塞,同时还会伴随全身的临床症状和营养代谢障碍。与大多数体内寄生虫病一样,肝片吸虫病发病初期阶段患病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常常会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等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后,病情已经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再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所以针对该种疾病应该做到综合预防,积极处置,及时发现患病羊,及时进行驱虫处理,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经过

某养羊场共饲养本地山羊65 只。2021 年9 月上旬羊群出现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增重放缓,食欲下降的疾病。初期阶段养殖户没有提高重视程度,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发病的10d 以内出现了两头羔羊死亡。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了服务中心,求助兽医进行诊断。笔者通过与饲主进行沟通交谈了解养殖放牧情况,观察羊群的临床症状,发现整个患病羊群的精神状态变差,采食量下降,被毛杂乱,结膜苍白,身体逐渐消瘦,胸前腹下出现炎性水肿,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在经常放牧区域的小池塘和沟渠中发现有大量的椎实螺,并对病死羊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在肝脏和胆管当中存在大量的片状柳叶状的吸虫,采集患羊新鲜粪便经实验室检测,判定为肝片吸虫病。随后为养殖户制定了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2 临床症状

患病羊身体消瘦,肋骨突出,精神状态变差,胃口不佳,可视黏膜极度苍白,贫血,黄疸症状比较明显,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现象。叩诊患羊的肝脏区域,患羊十分敏感,疼痛拒绝触碰。患病羊在放牧过程中出现了离群,体力下降,喜卧,采食量下降,部分病羊体温升高。有的患病羊出现便秘和腹泻,排出的粪便呈现黑褐色,在粪便当中会夹杂有黏液和血块,部分患羊尿液呈赤黄色或红色。发病时间较长的成年羊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被毛杂乱,羊毛失去光泽,大量羊毛脱落,羊毛容易折断。有个别年龄较小的羊发病相对较急,发病过程较短,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死亡[1]。

3 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尸体脱水消瘦,黏膜苍白,表现为腹膜炎,腹腔当中蓄积有大量的血液混浊物。肝脏和胆管组织出现严重的病变,患病羊的肝脏显著充血肿大,在肝脏表面还发现长达5~10mm 左右的暗红色的索状物,突出于肝脏表面。将肝脏横切之后从中会流出夹杂有很多幼虫虫体的浑浊物。肝脏表面不整齐,胆管严重扩大变粗,充血水肿,胆管当中充满了灰褐色的胆汁和大量红色的寄生虫虫体[2]。寄生虫的形态呈背腹扁平,叶片状,外观呈现棕红色,前端呈圆锥状突出,后端呈钝圆,虫体长度在1~3cm,宽度在5~13mm。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6 份患病羊直肠或刚排泄的新鲜粪便各5g,采用反复沉淀法,向其中加入10 倍清水充分搅拌后,用纱布过滤,静置20min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再加入清水搅拌混合均匀,过滤沉淀去其上清液,反复2~3 次,直到液体变得清澈为止,舍去上层液体,吸取试管底部剩余沉淀物,制成涂片低倍镜检,发现大量呈椭圆形、淡黄色的虫卵,虫卵的一端存在不明显的卵盖[3]。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和粪便检查可以判定为肝片吸虫病。

5 治疗措施

1)将患病羊单独隔离饲养,每天将圈舍及周边粪便和各种污染物及时彻底的清理,堆积发酵以杀灭粪便当中的寄生虫虫卵,同时对羊圈及周边环境进行日常消毒。

2)驱虫使用三氯苯达唑片进行灭虫处理,使用剂量为10mg/kg·bw,5 周后重复用药1 次。驱虫之后注射VB12,每只羊注射1mL,1 次/d,连续3d。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或者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羊,在驱虫处理之后选择使用乳化鱼肝油(主要成分为VA、VE、VD),每250g 兑水1,000kg,连续饮水3~5d。对未发病的羊群选择三氯苯达唑进行预防性驱虫治疗,使用剂量为10mg/kg·bw[4]。

3)指导养殖户选择地势相对较高、干燥整洁的放牧场地,避免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选择使用1:5,000 倍液的硫酸铜溶液对放牧环境进行喷洒消毒,以杀灭椎实螺,同时注意羊群饮水卫生,不要让羊群饮用沼泽地带或者沟渠当中的脏水或者死水[5,6]。

按照上述方法,一周后回访,除一只年龄较小的羊治疗无效死亡,将其无害化处理,没有新的病例出现,两个月后回访,羊群恢复健康。

6 体会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威胁较为严重的体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防控该种疾病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认真掌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具体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病情加重之后再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羊肝片吸虫病在我国传播较为广泛,大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流行,疾病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养殖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南方养殖户主要采用放牧养殖为主,如果放牧区域存在有大量积水和死水的地势低洼沼泽地带,那在放牧过程中羊群难以避免会饮用积水、污水从而感染该种寄生虫病。养殖户应该根据当地本病流行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严格和健全的驱虫制度,提前进行预防驱虫处理。每年分别在2—3 月份和10—11 月份分别进行一次驱虫处理,减少羊群在放牧时传播病源,保护羊群预防发病。做好粪便处理工作,驱虫期间对排出的粪便和圈舍卫生要严格管理,每天清理羊群排出的粪便,不能乱丢,应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利用粪便发酵产热杀死虫卵,防止污染圈舍及周边环境引发感染,并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平时也应定期将圈舍内的粪便清理后进行堆肥,并做好日常圈舍清理消毒工作,将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流行几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融入到养殖的各个环节。强化卫生环境清理,严格控制好养殖环境,通过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带,改变椎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消灭椎实螺的目的,也可用药物喷洒消毒来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不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避免羊群饮用被污染的水和被肝片吸虫囊蚴附着的水草。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牧,以减少肝片吸虫病的感染。加强饮水卫生,尽量饮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强化羊圈通风换气,调控好养殖管理密度,分群饲养,避免因养殖密度较大,导致羊群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加快肝片吸虫病的传播蔓延引发大批量的发病,放牧饲养的羊群可补饲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优质饲料,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基层地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转变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由放牧养殖向着舍饲养殖转移,指导养殖户加快构建专业、适度的养殖场,积极发展养殖小区或者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农牧民群众手中的羊群作为入社的资本,实现对羊群的统一养殖、统一管理,将羊群固定下来,有效减轻羊群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的几率,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发展舍饲养殖模式,能够减轻羊群在草场的活动频率,给予天然草场休整的时间,保证破坏的草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修复。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加强现代舍饲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手把手地指导养殖户加强对羊群的针对性管理,要结合羊群的年龄不同、来源不同,落实不同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环境调控得当,饲料营养价值全面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羊群的生长发育所需,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大大提高羊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将各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前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农民养羊规模增长较快,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通过各种类型的科技指导服务,加强养殖业者的培训,让广大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和疾病防控意识,通过科学管理,预防此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探索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新疆南疆规模羊场片形吸虫的基因鉴定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