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二年级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2022-02-11 06:02简丽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

简丽玲

【摘要】 《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段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这一教育主题,同时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共有”除指传统所有权意义上的公共财物的拥有外,还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时间、空间和事件。

本册教材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进入不斷扩大的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并愿意主动承担和遵守在这些领域生活的责任与规则。

如何使小学二年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意义的课呢?

一、是学习生活的航灯 ,有意义。

二、是从小学法的好帮手,有意义。

三、课堂学习方式独特、有趣,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等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体现国家对法治公民培养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小学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进入不断扩大的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并愿意主动承担和遵守在这些领域生活的责任与规则。

我任教过统编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从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感受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魅力,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如何使小学二年级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意义的课”。

一、是学习生活的航灯 ,有意义

《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段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这一教育主题,同时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共有”除指传统所有权意义上的公共财物的拥有外,还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时间、空间和事件。

例如:一年级学生完成下学期的学习,迎来他们进入小学学习第一次共有与共享、比较长的假期——暑假。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一课就是“假期有收获”。所以在一年级的暑假我布置了一项题为“假期学习我做主”的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用A纸),要求一天的实践活动制定里要有学习文化知识和运动或做眼操等安排。二年级开学时收到同学们这项实践活动制定的作品,我很欣喜,发现一些小小年纪心灵手巧的孩子。我把同学们的作品在班的墙报上进行展示分享并写表扬信进行表扬,还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进行分享。学生和家长从这初感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小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指引。学生作品选取如:

又如:“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在中秋节将至时,我班的三位家长委员进课堂组织了一次“庆中秋”的活动。活动课前我布置同学们制作灯笼并用同学们制作的灯笼装饰课室,当天“庆中秋”活动里一位学茶艺的女同学给同学们表演了中国茶道,还有同学们进行了猜灯谜,家长委员给猜对的同学进行奖励等活动,使孩子们过了一个开心又有意义的中秋节,对 “中秋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印象。如图:

还有: 11月份学校将举行校运会,我想起了《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二课“周末巧安排”。于是结合本次校运会我布置了一项题为“周末巧安排”的实践活动制定,让学生在周六日活动里安排上自己校运会参赛项目的练习时间。如图:

结果本次校运会我班学生收获满满的,集体比赛项目全都获得第一名,大部分同学个人也能获奖,而且有几个学生还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年级团体总分我班一等奖。获得这个成绩学生们很高兴,到校协助学校开展校运会工作的家长把获奖情况发到班级群里,家长们看到都很高兴。学生和家长从这又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意义,它是孩子学习生活的航灯。下图是校运会获奖奖状:

二、是从小学法的好帮手,有意义

小学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会守法。课室的墙壁上就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生守则”,同学们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很熟,能熟练地背诵出来。

我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中小学生守则”第三点“勤劳笃行乐奉献”中的“参与劳动实践”来引导学生学法,做个自觉主动地承担班级岗位职责的小主人。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和“中小学生守则”第四点“明礼守法讲美德”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来引导学生学法,做个爱护公物的好孩子。如下图: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融入了学生们学习生活中常见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是小学生从小学法的好帮手,小小的心灵里有了我国是法治国家的认识,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得以萌芽。

三、课堂学习方式独特、有趣,有意义

(一)体验学习方式

体验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时,设计了一项让学生进行对比体验学习的活动:先站着不用垫子在一张薄纸上写自己的名字,再坐着在课桌上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薄纸。有了这样的对比体验活动学生自然感受是深刻的,学生们也说出了自己深刻的感受,如:坐着在课桌上写比站着写舒服,字也写得好看;课桌椅对同学们的学习帮助很大,要爱护课桌椅等。课桌椅是学校的公物,顺理成章同学们明白了要“爱护公物”这一道理。

(二)有趣

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表扬平常爱护公物的同学,我给爱护公物的同学奖励我亲手制作的“爱护公物的‘好榜样”红星,并自编“爱护公物”儿歌(爱护公物歌:校园里公物多作用大,学习生活处处它来帮,同学们爱护它爱护它!)帮助孩子牢记落实在行动上。如下图:

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时,同样,我让同学们表扬平常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我让受表扬的同学在红星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红星贴在课室“点赞榜‘优秀值日生”上,也自编“值日歌”(值日歌:我是班级值日生,认真负责又合作,老师、同学笑呵呵!)帮助孩子牢记落实在行动上。如下图:

二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需逐步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时期,身边的榜样就是他们学习、模仿对象。儿歌,简明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是低年级儿童,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自然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觉得“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意义的课。

四、结语

德育课程的本质是教人做人,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小学生从《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增强法治意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当一个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中国教育报

[2]《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责任编辑:梁慧婵)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