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Ⅰ~Ⅱ°腰椎滑脱症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2022-02-15 09:11陈安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椎间隙围术椎体

陈安刚,常 瑞,李 想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1130)

腰椎滑脱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分为退变型滑脱症和峡部裂性滑脱症[1],相邻椎体上下位脊椎之间滑脱,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老年人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及下肢麻木无力,发病率为5%,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属于轻度腰椎滑脱症,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失败则需进行手术治疗[3]。目前临床上主流治疗术式为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4]。并且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体内并存多种疾病,更易出现并发症[5,6],本研究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照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3岁;②诊断为退变型或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Mayerding分级Ⅰ~Ⅱ°,并有影像学资料佐证;③经双能X射线检测患者骨密度0.6~0.8 g/cm2,T值小于-2.5;④伴明显腰部疼痛和间歇性麻木无力,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Ⅲ°及以上腰椎脱落;②既往腰椎手术史;③手术不耐受;④严重骨质疏松、腰椎肿瘤。⑤棘突韧带损伤,间隙过近。⑥随访资料不完整。其中75例接受PLIF(PLIF组),男37例,女38例;年龄63~75岁[(69.13±2.15)岁];病程8~38月[(27.56±4.46)月];滑脱椎体:L4 45例,L5 30例;滑脱类型:退变型滑脱23例,峡部裂性滑脱52例;腰椎滑脱症Ⅰ°36例,Ⅱ°39例;滑脱节段2~5个[(3.26±0.58)个]。75例接受TLIF(TLIF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64~75岁[(69.46±2.34)岁];病程7~38月[(26.97±4.86)月];滑脱椎体:L4 46例,L5 29例。滑脱类型:退变型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50例;腰椎滑脱症Ⅰ°37例、Ⅱ°38例;滑脱节段2~5个[(3.43±0.55)个]。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滑脱椎体、滑脱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准则。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和CAT扫描,建立模板,确定患者植入物尺寸,气管插管全麻。PLIF组取俯卧位,空悬腹部,在背部切开3~5 cm切口,剥离竖脊肌露出椎间盘,在相应椎体处植入椎弓根螺钉,清除滑脱椎体和受累椎间盘及周围病变组织,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小心撑开椎间隙取出髓核,进一步刮除软骨终板,骨面轻微渗血后立即在椎间隙填充自体骨颗粒,仔细观察置入部位是否造成其他损伤,锁紧螺母,留置常规引流管,关闭切口并缝合。TLIF组取俯卧位,于背部至椎管间隙旁的中线切入,分离肌间隙在滑脱椎体处置入椎弓根钉,骨钳钳除椎板和棘突,去除1/3关节突,露出侧面椎管,钳除椎板边缘和黄韧带,暴露出硬膜囊外侧,对受压迫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取出髓核并刮去椎体终板软骨用于后续置入骨融合器,将取出的关节突和椎板钳碎填入椎间隙,置入融合器,复位滑脱椎体,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全程随访,每周电话随访,治疗后7天、1月、3月门诊各随访一次。

1.3 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②术后椎体滑脱矫正情况:滑脱角、椎间隙高度;③采集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1、3个月时的腰椎疼痛评分(VAS)[7]、功能障碍指数(ODI)[7],VAS总分10分,分值和疼痛评分成正相关,ODI包括10个问题,分值由低到高依次为0~5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差,分值=实际得分/50×100%;④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神经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较PLIF组短,术后引流量较PLIF组少,切口长度较PLIF组短(P<0.01)。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椎体滑脱矫正情况比较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天、1月、3月的滑脱角下降,椎间隙高度上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椎体滑脱矫正情况比较

2.3 两组腰椎VAS评分比较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天、1月、3月的腰椎VAS评分均下降(P<0.05);TLIF组术后1、3月腰椎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VAS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比较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天、1月、3月ODI下降(P<0.05),TLIF组ODI低于PLIF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见再次滑脱、融合器后退现象。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越来越多,并且不呈现单一症状,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较严重者甚至无法行动,影响生活和工作[8~10]。在以往,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主流术式使PLIF[11],但是PLIF从正后路入,因钳除棘突和腰间椎板而破坏了整体脊椎的骨骼稳定性[12],TLIF是在PLIF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更精细化的临床手术,从侧面椎管中线切入,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对椎管、椎间体、椎间盘和神经系统的损伤[13]。本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LIF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比PLIF组更短,术后引流量比PLIF组更少,切口长度比PLIF更短,但从两组患者术后椎体滑脱矫正情况来看,两组患者相较术前均获得显著改善,术后两组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并无显著差异,这与郑铁钢等[14]研究结果一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围术期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手术质量,也可以看出患者后续恢复情况,但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术前准备时间较常人多,于是采用术后卧床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提示了临床上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TLIF和PLIF效果相当,但TLIF相较PLIF,手术创口小且术后易恢复。

根据随访结果,VAS、ODI指数反映了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做预后评估[15]。本研究结果显示,TLIF组的VAS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PLIF组,这与杨智杰等[16]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术后腰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TLIF组术后1、3月的腰椎VAS评分低于PLIF组,提示TLIF相较PLIF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侧面印证了TLIF术后可以更快下床活动,恢复快。原因推测为TLIF是在PLI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正中后路切入换成从侧面切入,较大限度保留了患者更多关节及椎间板,对脊柱的伤害比PLIF小[17],也因此术后骨骼稳定性也胜于PLIF,对相邻椎骨稳定性影响较小。本研究对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术后TLIF组ODI指数低于PLIF组,可以看出两组腰椎功能均得到较大改善,TLIF组改善结果优于PLIF组。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中切口感染、硬膜撕裂、神经损伤、退钉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随访期间均未见再次滑脱、融合器后退现象,提示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未包括影像学资料和远期临床疗效,尽管两种患者人群范围、患病情况相似可比,由于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选择可能存在局限性,下阶段以期加大样本选择范围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综上,手术治疗老年人I~Ⅱ°腰椎滑脱症,TLIF和PLIF疗效一致,但TLIF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切口短,且维持腰椎稳定,推荐临床优先选择TLIF。

猜你喜欢
椎间隙围术椎体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