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2022-02-18 11:57刘向瑞
今天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整本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刘向瑞

(平凉市教育局 甘肃 平凉 744000)

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深度的改革,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主要的趋势,与新课标的发展历程相契合,且要弥补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所存在的许多弊端。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初步的实践探索阶段,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整体的大环境不尽如人意,重视度不高,指导不够科学,学生的阅读经验欠缺等等,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锤炼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趋势之下,老师应该将目光聚焦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调整,推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新发展。

1.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概述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核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主要指的是立足于特定的范围,选择一部长篇的小说。通过通读,立足于整体,明确其核心思想、主要情节、艺术特点、价值理念等等。但不可忽视的是,想要实现整本书高质量的阅读,则要求学生必须有阅读技能、技巧、良好经验的支撑,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把握内容、梳理逻辑,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表述。整本书阅读对比于传统课堂当中的单篇阅读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传统的模式之下,老师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以特定的课本或者资料为主,其中所涉及到的篇幅短小精悍。而整本书阅读所牵扯到的教材则与之恰恰相反,它的篇幅巨大,内容繁杂。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学生是无法课堂当中实现的。此外,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更具有难度,所以这要求老师应该改变传统课堂当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学情,立足于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体借助学习任务群这一途径落实教学。

2.基于新课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学校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高中语文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从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借鉴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维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历经整本书阅读这一重要过程当中,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养分,累积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巩固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提升语言质量。同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不断去解决问题,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启发和阅读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再者,学生立足于整本书这一核心基础,通过探讨、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当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养成的重要举措[1]。

2.2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当前高中生的学生的阅读情况而言,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本身对于阅读存在抗拒、排斥的心理,且没有科学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很多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所在,认为阅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此外,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多样化的网络信息纷至沓来,很多学生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留在网页上杂乱无章的信息。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浏览式的阅读好比是走马观花,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阅读品质过于低效,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难以起到助推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彰显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整本书阅读环节,老师给予学生适当、适度、适宜的引领和指导,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这样的话让学生切实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之路,打开阅读的新大门。学生在阅读实践当中促使自身良好阅读习惯得以养成,让阅读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从中接受知识的滋养,成为优秀的阅读人。

2.3 有助于提高阅读品质,让学生终生受益

语言文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书籍是文字的集合体,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先辈们往往将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等等总结、凝聚在书籍当中,带给后辈思维、价值观、行动的指引。在学生整本书阅读当中,仿佛置身于文学的世界,在文学的天空当中自由畅想,在文学的海洋当中快乐的遨游,这使得学生的知识认知不断的深化、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发散。学生所阅读的内容最终形成学生的品质、气质、思想,这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而言都非常关键的要素。一定程度而言,通过高品质的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

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推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因素,可以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这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2]。

3.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整个阅读环节的主人翁,其自身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阅读能力与整体的阅读效果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就当前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生本身的阅读基础相对薄弱、阅读能力比较欠缺,且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和支撑,在整本书阅读环节,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丧失阅读的信心,敷衍对待、草草阅读,形式大过于内容,最终难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此外,很多学生本身对于阅读的兴趣度不高,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整本书阅读这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定程度而言,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都比较少,且阅读的书籍鱼目混杂。基于此,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3.2 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强调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形成和累积阅读经验。基于此,老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当前面临着最为重要的教学挑战,老师应该加强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部分老师的备课时间少、备课压力大,且投入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精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进程难以有效推动。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的简单,更多的是零碎知识的整合,需要学生聚零为整,立足于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实现高效阅读。所以这一环节老师本身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非常关键,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老师本身对于整本书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在给予学生指导的时候,难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难以抓住整本书的关键点[3]。老师的指导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此外,由于部分老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环境不够理想,缺乏自由的、热烈的阅读氛围的带动和熏陶,学生难以实现深度阅读、高效阅读。

4.基于新课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4.1 针对学生的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语文整本书阅读环节的主人翁,所以应该加强对实际学情的分析,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切实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让其掌握系统的阅读方法,以此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其一,注重对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整本书阅读所涉及到的阅读内容比较繁琐、复杂,篇幅比较多且很多的语言文字晦涩、难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较远的距离,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投入度、兴趣度不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引领和培养。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和生活的衔接,拉近学生和整本书阅读作品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探讨、去挖掘、去领悟整本书阅读的魅力所在。

其次,老师应该重视课内外阅读资源的衔接。一定程度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过程,如果老师仅仅是对教材当中的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式讲解,那么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老师应该积极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佳策略,加强课内外教育资源的融合和衔接,基于此,实现教学的延伸,拓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空间,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热情的最终目的。再者,老师可以积极地展开有趣的阅读实践活动,比如以人教版高中教材《红楼梦》为主要的切入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红楼梦》歌曲的主题演唱比赛。或者可以从《红楼梦》当中选取重要的、极具深意的诗词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诗词朗诵比赛。又或者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立足于人物形象、特征、性格,创编剧本,展开情景剧排练。学生通过对人物神态、表情、语言的细致刻画和表述,生动演绎,借助服装、道具的配合,创设真实的情景。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实际,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以此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4]。

其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在一朝之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指导。同时也要求学生的阅读意志力、自控力的有效配合,以此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才能够有效形成。一方面,老师在具体阅读指导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学生整体的把控整本书阅读的进度和进程。在计划的指引之下,能够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阅读质量的飞跃。同时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当中,稳扎稳打,意识到阅读是生活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以此帮助学生形成习惯。而通过习惯的支撑和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动力和热情。此外,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偷工减料、浑水摸鱼,老师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结果进行检验。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整书阅读过程当中获得的感悟,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书中的故事情节、所体现的人文思想等。又或者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读书笔记、分享读后感等等,完成学生整本书阅读检验。

其三,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整本书的逻辑结构,梳理故事情节,以此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明确核心,抓住主旨。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自身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发展而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当中,有很多经典的论述性文本,都非常适合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文本结构的构建。鲁迅的《拿来主义》,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之心》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具体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素材。此外,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运用,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核心问题,通过问题的导向,采取层层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切实体会人物形象等,让学生找到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会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

4.2 针对教学的策略

其一,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主流的教育趋势,而为了使得这一教育模式得以落地生根,老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的组织者,其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密切关联,所以老师应该不断的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素养,增强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为教学效果保驾护航。一方面老师应该加强对课标的研读,把握其内涵,明确其要求,然后结合实际的学情,优化教学设计,落实阅读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指导,突显老师的指导教育价值。其次,老师应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对于不同的书籍有全面的、深刻的认知,这样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把握重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够使得指导更有意义,更有效果,带给学生更多思维上的启迪和引领[5]。且老师所涉及到的阅读面更多,自身的认知视野、眼界也更加广阔,以此在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以更加新颖的角度去剖析文本、解读文本,能够出口成章,旁征博引,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变得更加有精彩、有趣,这也是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重要源泉。

其二,注重整本书阅读环境的创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当中,环境发挥着的作用,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所以老师应该注重环境的创设,利用其隐性的教育优势,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老师可以设立读书角,创设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老师具体可以在班级的角落开辟一个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放置大量的、有趣的、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书籍,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课余时间随时随地阅读。同学之间还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以读后感为纽带,加强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开阔、活跃,对于文本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解读和领悟。又或者老师可以立足于特定的主题,举办读书会。在这一个主题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积极分享自己在书中所挖掘到的有趣、有深意的情节段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述,传递书中所呈现的人文价值观念、所表达的意蕴主旨、所展现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话不仅仅可以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再者,学生通过再现文本的情境,引导其他学生入情入境的地去感知、体验,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渲染阅读氛围,激活学生的阅读潜力[6]。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之下,老师应该积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多元的阅读活动当中去丈量自己的阅读之路,去领悟知识、去沉淀自己,收获快乐、获得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猜你喜欢
整本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