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中心理健康与德育的渗透

2022-02-18 20:39杨俊山
关键词:数学课程心理健康德育

杨俊山

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和一定思想品德问题的学生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之所以形成这一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多元化社会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这就使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了不良影响。但我们应意识到,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只要得到及时的疏导与处理,便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小学教学中,数学是相对较难的科目,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在这一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暴露得更加明显。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数学课程中的渗透,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和思品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大部分家庭中,父母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在工作压力下,他们往往会将孩子交给长辈照顾,这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长辈对孙辈的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则没有过多关注,这就使得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得到发现与解决。

(二)学校因素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对他们的成长与生活则缺少必要的关注。另外,部分教师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质文明得到了显著发展。但在精神文明还没有同步提高的前提下,随之而来的是浮躁、攀比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一风气在小学生中也有所蔓延。部分学生常常提出不合理的物质要求,而家长和教师没能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学生心理因素

现在小学生的父母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但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更强的表现欲,想要获得家长更多的认可。这一心理因素就可能会引发学生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从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心理和思品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存在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性格较为内向,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心,不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意志力较为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较差,在数学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都不爱说话,胆子较小。当其他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时,他们就会怀疑是在谈论自己。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也经常习惯于找其他学生的问题和毛病,嘲笑他人的短处,常常以自己为中心,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而对他人缺乏足够的关心和了解。另外,当出现错误或者问题时,他们也更容易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由于情绪激动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有的学生内心孤僻、沉默寡言,将自己与他人和外部世界隔绝开;有的学生则是过于活跃,不分时间场合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有的学生则过于追求考试分数,不仅导致他们在考试前过于紧张,也可能会影响考试的发挥;还有一部分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但内心却斤斤计较、过于敏感等。

虽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但他们毕竟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和心理,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并探索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就能使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调整,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帮助。

三、心理健康和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一)为数学发展提供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可以让学生成长为健康的人,健康的学生应当是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的人。当学生均满足该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就可以顺利开展下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水平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会更加和谐,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幸福的。所以,小学数学课程中,心理健康与德育的渗透可以促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促使小学生成长为健康的人

小学数学课程中心理健康与德育的渗透,可以促使小学生成长为真正健康的人。现代社会是物质丰富的时代,可是人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规范不平衡、社会道德标准下降等现象屡见不鲜,想一想,在这种环境下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此外,学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思想上给了学生较大的冲击。如此看来,数学课程中心理健康与德育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其能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彼此影响和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水平的提升,除了可以推动学生健康发展,还可以维持教学秩序,使教学得到顺利开展。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水平,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还可以让学生在优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如此看来,数学课程中心理健康和德育渗透是彼此影响与相互促进的。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渗透于数学课程的策略

(一)坚持人文理念,及时疏导学生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的时代背景下,将人文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坚持人文理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一方面,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当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出发,避免为他们布置超出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及时对学生加以疏导。例如,当教师讲授四则运算时,部分学生不能灵活地将已经掌握的简单运算方法运用到四则运算中,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使得他们的情绪较为低落。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及时剖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转换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善意,为他们的心灵播下善良的种子,使得德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

虽然小学生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他们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数学基础等都有所不同,甚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否则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因此,教师应当深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首先,教师应当对班级内学生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以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其次,在后续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避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要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标准,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积极进取、不断努力的学习态度。

(三)坚持对症下药,舒缓消极心理

在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对他们的表现和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不同的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情况也有所不同。故而,教师应当避免以往“一刀切”的教学理念,而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教育准则。通过分析小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和思想品德状态产生的原因,相应地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以舒缓小学生的消极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安排课堂提问环节,但有的学生在被提问时显得特别紧张,面对考试时也会表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状态。教师通过各个角度进行了解,发现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对家长存在极度的畏惧心理,在日积月累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表现。故而,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四)坚持多元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什么科目,良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更是如此。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魅力,教师应当坚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呈现出更好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印象有所改变;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准则,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整体化。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从而完成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渗透。

(五)坚持体验教育,培养学生信心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更加注重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测验分数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在近几年这一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体验式教学仍然没有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全面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获得感,使得德育工作与数学教学进行充分融合。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将要讲授的数学知识以情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邀请班级内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情境的创建中来。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挖掘与展现不同学生的优点,不仅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发现他人优点的良好品德,为其日后发展提供了帮助。

(六)构建对等关系,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与互动的。第一,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需要进一步理解与尊重小学生。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给予其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主动了解情况,给予学生关心与帮助。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除法”这一课时通常会说到例题,对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只需要讲解一次,便可以明白,可是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在安排练习时给予学生单独的指导;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给这部分学生布置难度较小的习题。这里就牵涉了分层教学的问题。第二,作为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教学方式与对策并非从教材中直接拿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摸索出来的,需要教师遇到什么类型的学生就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教育。当学生心理与思想品德上出现了问题,要避免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应当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水平。

综上可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加强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数学课程质量的关键。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并将其积极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