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下教师如何华丽转身

2022-02-21 06:32温宁 魏伟
中国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教师

温宁 魏伟

【摘 要】“双减”时代,一些教师在回应课后服务政策期待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认知上将课后服务的功能窄化,态度上对课后服务存在明显的心理抵触,行为上对课后服务疲于应付。为了确保课后服务的育人效果,教师应深刻理解课后服务的价值追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课后服务带来的挑战,主动统筹各方力量,在課后服务的深度践行中实现华丽转身。

【关键词】“双减” 课后服务 教师

“课后三点半服务”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地为响应减负号召,相继将小学放学时间提前为下午三点半。而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相匹配也成为现实问题。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出台的课后服务政策,指明了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起主渠道作用,教师也应主动承担课后服务的责任[1]。然而受制于所处地区、学校硬件条件以及服务能力等多种因素,有些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的同时变相补课,造成课后服务的功能异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威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源头治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减少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需要[2]。“双减”政策使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社会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实践充满期待。

在课后服务的实践中,“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成为各地区各学校开展工作的重大方针,然而教师却是与课后服务最直接交互的主体。一方面,课后服务已经走进教师的日常工作范畴,直接表现为延长了教师工作时间,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后服务政策最终落地的具体实施者,对课后服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后服务和“双减”的最终成效。因此关注并解决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课后服务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大有裨益。

一、教师在课后服务中面临的困境

由于课后服务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权责边界尚未明确,落实行动也远未成熟,一些教师在课后服务的实践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 认知上教师将课后服务的功能窄化

考虑到课后服务是为了解决家长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难点和痛点产生的,教师容易将课后服务的价值简单理解为保障学生安全和辅导学生作业,而忽略了课后服务的教育功能。有研究调查了不同群体对于学生课后服务目的和内容的认识情况,结果显示教师最看重的是“生活照顾和安全管理”,正向选择百分比为72.3%;其次是“作业辅导和巩固课堂知识”,正向选择百分比为 65.1%;最后是“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正向选择百分比为41%[3]。这一研究表明,部分教师对课后服务存在庸俗化理解,只看到了课后服务减轻家长的负担,保障学生安全,巩固学生学业,却忽略了课后服务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意识不到课后服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社会公平的实现都具有深远影响。

2. 态度上教师对课后服务存在明显的心理抵触

一些教师认为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在校时间会延长,工作量会加大,影响休息和备课时间,对于课后服务责任承担的认同度偏低[4]。教师只关注到课后服务表面上要求教师群体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忽视了课后服务在深层次上为教师带来了成长机遇的积极意义,因此难以对课后服务抱有开放欢迎的态度。

3. 行为上教师表现为对课后服务疲于应付

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后服务认知上的不理解和态度上的不认同,又迫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压力,部分教师往往成为课后服务政策的被动接纳者,缺失了工作的自主性。可想而知,这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只是完成看护学生的任务,而缺乏对课后服务的内容是否具有多样性、课后服务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呈现简单机械执行、应付了事的行为。

二、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华丽转身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之本,教育发展之魂,理应承担起课后服务实践的重要责任,从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华丽转身。

1. 认知上深刻理解课后服务的价值追求

课后服务为放学后的学生提供稳妥可靠的去处,确实缓解了上班族家长接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减少学生无组织的自由化活动,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但是课后服务的价值不止于此。

(1)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课后服务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功能。开展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使学生从鱼龙混杂的课外培训机构的补习中回归校园,减轻课外补习压力,享受到学校专业且优质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可能[5]。课后服务提供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得以被关注和尊重,这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课后服务是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新途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师生关系和教学效能感密切相关,课后服务有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上的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互动以及课后家庭作业批改后的反馈,彼此之间的了解很有限,甚至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而课后服务为师生创设了共同学习和活动的另一个空间,师生可以进行直接的全身心的交流互动,师生会发现彼此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教师能更加理解学生,学生也会更喜欢教师,师生关系在课后服务中更加融洽。同时,当教师看到学生在课后个性张扬的表现,也会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

(3)促进社会公平

此外,课后服务是缩小学生成长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助推器。有学者基于东中西部6省(自治区)32个县(区)的调查数据,对课后服务是否真正保障了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课后服务确实部分保障了教育过程公平,基本保障了教育结果公平,为扩大课后服务范围提供了实证依据[6]。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实施主体,更要具有大局意识,心怀大爱,为学生提供普惠性的、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努力减少并逐渐消除学生在课后教育方面的不公平现象,降低学生因课后教育资源缺失而对未来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概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发展。

2. 态度上积极乐观地面对课后服务的挑战

教师对课后服务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知后,会看到课后服务带来的时代机遇,对课后服务产生更多的认同感,这激励着教师直面课后服务带来的诸多挑战。

(1)直面课后服务对教师的直接影响

课后服务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同时也考验着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推进方式。在时间管理方面,教师需要做好事前规划,根据事情的紧急和重要程度排好优先级,明确工作目标和把握工作重点,就不会陷入盲目做事的误区。做好规划后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用心完成,提高工作的专注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教师在每天的碎片时间要及时“复盘”,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找到时间利用上的改善点,争取下次做得更好。课后服务为教师做好时间管理、精进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带来了机遇。

(2)直面课后服务指向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课后服务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教师与其聚焦于课程开发的压力,不如思考课程开发需要具备何种能力,积极学习课程开发的方法,勇于进行课程开发的尝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后服务为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跨学科学习、多途径学习,挖掘自身特长和潜能,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提供了动力。

课后服务期待教师以新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直面这一期待时,需要确保自己开展的课后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课后服务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收集学生成长证据、确认教师自身的影响力拓展了新渠道。

(3)直面课后服务涉及多主体对教师的挑战

课后服务的开展会涉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主体,教师在交涉中也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统筹多方力量为课后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解决课后服务中的问题。课后服务为教师投身行动研究,优化课后服务的实践,锻炼教师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总之,课后服务为教师带来了新的实践机会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有力的内驱[7]。因此,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课后服务带来的挑战,从多元的视角看待课后服务出现的问题,在灵活变通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 行为上主动统筹开展课后服务实践

课后服务为教师发挥自主性提供了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的方式,统筹各方力量,使课后服务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利用信息技术为自身赋能

教师开展课后服务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除了做好时间管理、任务规划之外,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从重复、繁杂、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在作业方面,江西省教师利用“江西智慧作业”系统,将成熟的光学扫描识别技术、结构化知识图谱、云题库、人工智能引擎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学生日常纸质作业中,动态采集学生过程性数据,即时生成每个学生专属的错题本和微课名师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8]。此外,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获取等方面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自身赋能,为自己参与课后服务提供时间的保障。

(2)发挥教师群体自身潜能

课后服务的开展需要以多样化的课程作为载体,教师应主动承担开发课程的责任。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周边的资源等,在课程原理的指导下,开发出优质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例如,湖南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的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和自身特长开设了篆刻课、合唱班,丰富了本校的课后服务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9]。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学科间的合作,带领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应发动家长的力量,争取社会的支持,进行家校社协同育人。家长不仅是课后服务政策的受益者,更是课后服务的反馈者和贡献者。家长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都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助益,教师应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关切和担忧,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本班的家长成为课后服务的志愿者,为课后服务提供支持。例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小学的教师邀请家长志愿者到校入班手把手指导学生学习河南坠子,积极开展曲艺特色活动,该校已初步形成了曲艺特色学校[10]。家校的力量毕竟也是有限的,课后服务的实践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来到学校为学生分享讲座或提供其他形式的专业指导,例如,四川省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的教师邀请校外体育竞技领域的名师、教练对学生进行小班化的专业指导,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同时也促进了校内外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互动,助推了师生专业化成长[11]。此外,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少年宫等社會服务机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7-03-02)[2021-12-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2021-07-24)[2021-12-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3] 吴开俊,孟卫青.治理视角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制度设计[J].教育研究,2015,36(6):55-63.

[4] 邹敏.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属性及权责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3):32-36.

[5] 罗生全,卞含嫣.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价值取向及学校责权优化[J].中国德育,2021(18):24-30.

[6] 张伟平,付卫东,李伟,等.中小学课后服务能促进教育公平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自治区)32个县(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16-23.

[7] 康红兵.课后服务视域下教师发展五个更新[J].民生周刊,2021(24):71-74.

[8] 徐炳奎.科技创新未来教育“智慧作业”助力教学——大数据背景下乡村小学“智慧作业”教与学应用效益提升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9):60-61.

[9] 吴爽,于杏林.“作业+兴趣”:课后服务不宜“大乱炖”[J].教育家,2021(34):11-13.

[10]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河南省2021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 [EB/OL]. (2021-10-09)[2021-12-12].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39712312&ver=3501&signature=qZNW8Z2-mcCt4kTQDIXfscsjc6amInrysJbayC-or1uDTmbFDnQ4hQfxleRJQ349kMdmjkEaLODe2RZFPEqelCYYmheYOr-gNtPY1cMhpt5MLKb14BtNSiDUPNBNI0Q4&new=1.

[11] 李琳,謝娟.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应注重融通性和特色化[EB/OL].(2021-10-25)[2021-12-12]. https://mp.weixin.qq.com/s/qLrObxVIy6-7Lj9l2Senzg.

本文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变革领导力提升与学校革新研究”(项目号:SKHX2021059)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重熏陶理论下家庭学校社区关怀型教育共同体的创建”(项目号:17YJA880066)成果。

(作者单位:1.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