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四自”学生

2022-02-21 06:32阴珂
中国教师 2022年2期

阴珂

【摘 要】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是一个人成才所应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四种品质的缺失不仅危害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阻碍社会人才的培养。“自信”是四种心理品质的基础,是建立其他三种心理品质的关键。本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实施展开,着眼于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四自”品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自信个性 自主人格 自立品质 自强精神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生命线。现代德育模式坚持“无灌输的德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构建。学校营造教育的环境,唤醒学生自己对道德的认识,使他们自发地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质,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基于此,课题组成员不断深入调研,最终确立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志向高远、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德育目标,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培养具有自信个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的‘四自’特性的中学生”的校本教育模式,并分年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智慧潜能得以发挥,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围绕“学生自主发展的‘四自’教育”进行实践与探索。学生只有自信才会相信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自主才会自觉主动地发展个性;只有自立才会具有独立性,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强,才会做最好的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课题实施的准备

1. 成立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

课题组以政教主任为组长,由各班班主任组成。学校通过分析、研讨,制定详细的人员分工。组员各司其职,共同推动课题的开展。

2. 确立实验班,明确德育目标

本课题从全校24个班级中抽取基数不等的班级进行研究,在七、八、九年级不同的班级开展不同的活动,确保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月开一次班主任研讨会,分别为各年级制订明确的主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到每天的日程上来。

3. 分解德育目标,确立实施教育主题

根据本课题探究的“四自”教育,利用节假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活动。

课题组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在七年级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奠定学生自信之基,培养学生自信心,相信自己,发挥潜能;在八年级突出自主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奠定学生自主之根,使学生自觉主动,发展个性;在九年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梦想的坚韧品质,奠定学生自立、自强之本,使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最好的自己,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课题的实施过程

自信是自主、自立、自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自信心都不具备,那又何谈其他呢?课题组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着手,开展有关树立和增强“四自”品质的活动如下。

1. 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班主任与教官相互沟通,共同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七年级学生有翻越围墙、团队比赛、生活课堂、陶艺、沙艺、科技、生物、投影、生活课堂、生命安全、放飞梦想等内容。教官带队,班主任在旁观看、指导,并给予鼓励。活动是生动的、有趣的,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并且相对于学习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以外的自信,在学习方面常受打击的学生,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中却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

2. 母亲节

母亲节是一年中感恩母亲的节日。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抚养成人,举办母亲节的相关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四自”品质。

“母亲节”活动流程大致如下。

(1)学生收集关于母亲节主题班会的材料。

(2)出黑板报(把收集到的信息全面、有效地展示出来,并设计出新意,统一进行评比)。

(3)开展主题班会,讲一讲“我”会怎么做,并在主题班会后把自己说的(做家务、努力学习和坚持锻炼等)付诸实践。

(4)总结—在母亲节中,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爱。

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主精神。

3. 主题班会

以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班会作为校本课程,每个班级的班会都必须主题鲜明,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本班的特色。下面列举两个班级的班会课例。

課例1:“自信心”同课异构主题班会

七年级3班和7班两位班主任用同样的主题开展了两节不同结构的班会课。这次同课异构展示出了学生对于班会课的理解,在班会课上学生体验到积极认真回答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自信。每一个想法在课堂上都能展示出来,这使学生的表现欲获得满足,感到自身受到认可。有位教育学专家曾说过,人的存在贵在被认可。在自己尊敬、喜爱的人面前获得认同感,才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满足。

课例2:心理辅导,疏解学生心理负担,提升自信心

心理辅导为学生疏解了一些心理压力,让学生对心理老师产生了信任感。心理老师还从大方向出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悟“态度决定一切”的内涵,形成健康的心态,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心理辅导,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学生高兴的神态、自信的目光。

4. “今日我当值”活动

在八年级各班中开展“今日我当值”活动,每一名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从并不真实了解自己的管理潜能和组织能力,到发现原来这些事情自己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平时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样,自信心无疑又被激发了出来。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班级的实际管理中了解到班干部的工作其实也是有苦有乐的。管理同学的时候,怎样能够在不起冲突、不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的前提下真正地解决问题,是一件需要班干部耗费精力去思考的事情。这样的轮值做班干部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考虑,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因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不对、以后应该怎么做等,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还对以后的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自信个性

自信个性,顾名思义,自己相信自己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经过开展有关自信心的活动,学生的特质展现了出来。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不管是在活动中还是在课上,自信心都有所提高,回答问题也有条不紊了。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七、八年级开展的相关活动中,70%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这项活动的任务,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有明显提高,整体素质也得到加强。

2. 自主人格

在劳动节、青年节、朗诵比赛、歌手大赛等活动中,学生的外在表现体现出了一名中学生的自主能力。虽然八年级学生比较叛逆,但是通过活动的正能量的引导,都接受了应具备自主的人格,才能有所作为的观念。

3. 自立品质

社会实践、主题班会是最能体现学生自立品质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参加活动,用自己的想法开展属于学生自己的主题班会,不断发散思维,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维护自我的权利,真正做到了自立。

4. 自强精神

“今日我当值”活动是最能體现学生自强精神的。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在接受任务,也都在有意识地完成任务。

“四自”品质的建立在初中阶段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通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探索提升学生的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真正做到了实现美好教育、加强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