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2-02-24 04:34
人人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炮制医师中药

李 靖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中药是和西药并见的临床常用药物,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武器。在临床上由于中药炮制方法的不规范,部分医生对中药的药性掌握不清、辩证分型不确切[1],加之患者本身对药物服用方法不了解,常出现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的问题,进而导致出现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降低中药临床不良反应。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资料

2019 年3 月~2021 年10 月,选择患者686 例,给药方式包括汤剂324 例,注射剂87 例,外敷173例,其它102 例,共有29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为2 组,研究组343 例,153 例女,190 例男,年龄31~78岁,平均(58.32±9.12)岁,对照组343 例,150 例女,193 例男,年龄31~79 岁,平均(58.01±9.03)岁,两组基本资料可比(P>0.05),签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干预。

研究组采取临床合理用药干预:

(1)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确保临床医师在用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胃肠道情况及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

(2)加强临床中医师的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充分了解中药药性的寒热温凉、中药配伍中的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毒副作用。

(3)改进医院中药发药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全面参与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每次用药前详细了解用药目的,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掌握药品名称、用药时间和次数、剂量、用药途径,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并且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4)加强中药房药剂师的监督作用,对临床医师开具的不合理处方及时提醒医师修正,月底对中药不合理处方问题集中向质控办反馈,建立奖惩机制。

(5)加强对西医医师常规中药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对考核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进行分析反馈,再次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改进。中西医结合用药时往往疗效较好,并能减少一些不良反应。但在中西药合用时应充分考虑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效成分是否相似,剂量和疗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上内容西医医师均应掌握。

(6)加强对毒性中药的管理,对于毒性中药,要严格依据药典规定,严禁超剂量、超范围用药,对于超药典剂量用药,开单医师要签名,确保安全性。

(7)定期对中药加工企业进行指导。中药加工的目的是保证中药质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毒的中草药,如果不按照标准的加工程序进行加工,很可能会产生威胁患者健康的不良反应,而不同的中药加工工艺最终会导致药效的巨大差异。因此,在中药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规范操作,包括加工程序、热量、辅料质量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8)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一些患者凭自己的养生常识擅自用药,不遵医嘱、不听从医生建议就增减药物剂量,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合理用药率及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0.0 软件,计数率(%),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n%)

续表1

2.2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研究组合理用药85.71%高于对照组77.84%(P<0.05),证明药物干预可以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见表2。

表2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让中药临床用药变得更加合理更加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用药是指在现代系统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从一般健康观的角度,安全、有效、及时、简单、经济地使用药物[2]。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患者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和治疗作用不相关的反应[3]。

根据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药不良反应分为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和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根据病理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分为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4]。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各异。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最常见,其次是全身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减少、QT 间期延长、心动过缓、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低钾血症、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头痛、发热等[5]。

本研究,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合理用药率高(P<0.05),不良反应低(P<0.05),纠纷率、投诉率、错误率低(P<0.05)。中药临床用药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工作人员对中药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进行辨证论治,并且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还有对药物联合使用、配伍禁忌掌握不清,以及药物本身存在毒性,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弱[6]。许多中药材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发挥药效,在用药时需要经过规范的中药加工炮制流程,由于中药炮制企业对中药炮制程序、炮制流程不规范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7]。因此,在中药加工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特点,控制煎煮时间和温度,加强中药炮制监督,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规范中草药的加工炮制工艺,这不仅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的毒性作用[8];通过护士、药师和医生联合控制临床用药,从全面了解患者用药前的情况到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认真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优化用药过程和用药选择,达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9]。

综上,中药临床用药中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通过有效的干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还可以降低纠纷率、投诉率、错误率,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炮制医师中药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