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对ICU 病人呼吸道护理效果评价

2022-02-24 04:33蒋芝王双欢通讯作者
人人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密闭式白介素气道

蒋芝 王双欢通讯作者

(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无锡 214200)

ICU 是医院重要科室,多为危重患者,生理功能差,自理能力低,若护理不及时或护理方式不当,较易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这类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临床快速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非常重要[1]。人工排痰治疗使用吸痰管极易出现气道损伤以及无法保证吸痰深度等问题,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振动排痰可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但对炎症状态改善不理想,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不理想,密闭式吸痰能够提高患者吸痰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次对我院102 例ICU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对患者气道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在本院诊治的102 例ICU 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1 例。参照组患者年龄30~80 岁,平均(61.52±2.12)岁;实验组患者年龄31~79 岁,平均(61.93±2.36)岁。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支持。

纳入标准:①无精神障碍;②所有患者均使用呼吸机治疗;③个人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②近3 月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对比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包括:①皮肤护理;②鼻饲护理;③生命体征检测;④病情监测。

参照组给予密闭式吸痰与人工排痰治疗,方法:①人工排痰:人工叩击将痰液咳出,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护理人员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现碗状,以适当力度叩击患者背部,按照从外到内、从下到上顺序,用指腹与大小鱼际肌拍击背部,5~10min;②密闭式吸痰:采用美国TYCO 公司提供的密闭式吸痰管装置,型号为Hi2Care,吸痰系统分别与人工气道、负压吸引器、呼吸机“Y”型管连接,以形成密闭式吸痰系统。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压力参数,护理人员左手持中心负压吸引器及吸痰管连接部位,使用拇指控制吸引阀,同时右手插入吸痰管,吸痰管插入深度为气管导管与连接器长度之和,每次吸痰时间不超15s[2]。

实验组给予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方法:①密闭式吸痰:与参照组方法相同;②振动排痰机: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挑选合适的叩击头,按照从外到内、从下到上顺序对患者背部进行定性推挤与叩击,1 次5~10min,2~3 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炎症因子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心率;

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包括血痰、气管黏膜损伤、VAP;

③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④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白介素-6指标、白介素-8 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指标可发现,实验组血氧饱和度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指标与心率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指标结果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指标结果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SpO2(%)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实验组5196.39±2.4734.26±3.3790.91±4.42参照组5189.65±3.8647.14±5.51105.67±4.79 t 10.50314.24116.172 P<0.05<0.05<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可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可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情况对比(n;%)

2.4 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可发现,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白介素-6 指标为(85.69±10.07)ng/L,白介素-8 指标为(69.28±8.16)ng/L,参照组患者白介素-6 指标为(86.34±11.37)ng/L,白介素-8指标为(70.07±7.87)ng/L,两组患者白介素-6 指标与白介素-8 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6、0.498,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介素-6 指标为(43.72±8.18)ng/L,白介素-8 指标为(35.16±6.12)ng/L,参照组患者白介素-6 指标为(57.08±10.13)ng/L,白介素-8 指标为(44.09±9.13)ng/L,差异显著(t=7.328、5.80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吸痰治疗是确保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顺利通气的重要措施,但吸痰过程中较易发生交叉感染风险,极易造成气道损伤以及低氧血症,临床常采取人工排痰法与振动排痰法。对ICU 患者实施人工排痰法时,护理人员需辅助患者完成,排痰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帮助患者顺利咳出痰液,但是痰液中含有多种致病菌,若喷到护理人员身体或面部,较易发生外源性感染情况,不利于患者与护理人员生命安全。而对ICU 患者实施振动排痰法时,可在水平力作用下促使黏液选择性流向大支气管,运用垂直力促使支气管黏膜表面代谢物与黏液变松与变小,同时可以快速有效地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并加强氧合,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有效地避免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风险,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情况发生[4]。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取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与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指标、心率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白介素-6 指标与白介素-8 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对改善ICU 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对ICU 患者实施人工排痰治疗时,只能清除患者肺部浅表痰液,若痰液在支气管最远部位,排痰效果不理想。且护理人员力量与习惯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不理想,人工排痰不仅加大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同时还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不利于患者尽量恢复健康。而运用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能缓解以上问题,密闭式吸痰管可直接置于患者气管内,与人工气道、呼吸机等设备相连,吸痰时始终置于封闭状态,不会影响患者自身通气,患者感受与实际排痰效果均获得明显改善。密闭式吸痰可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避免呼吸道黏膜受到伤害,可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密闭式吸痰既可预防交叉感染,还可以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并且设备操作方便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能缩短吸痰操作时间,从而提升护理工作安全性。振动排痰法是按照水平与垂直方向,通过医疗器械将力穿过皮层,促进呼吸道通畅,从而促进机体排痰,其优势是并未限制患者体位,且作用力度与方式较为固定,可根据患者需要与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明显降低脱管等不良反应,因此,两种方式结合运用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5]。

总之,对ICU 患者采取振动排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气道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密闭式白介素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