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22-02-24 04:33郑小梅
人人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入院

郑小梅

(高台县人民医院 甘肃高台 734300)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骨密度下降,下肢受到轻微外力冲击便可能发生骨折。手术为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对老年患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负性事件,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如未给予有效疏导,可致患者术中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会阻碍手术的顺利开展,亦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1]。故应做好老年患者的手术护理。人性化护理为一种崇尚“以人为本”且兼具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方法,其旨在通过为患者提供一系列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护理措施,使其病情尽快康复[2]。有研究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此护理模式,可有效调节患者身心状态[3]。本研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效果亦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纳入对象为本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5月接收的96 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均48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7 例、21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1.39±6.46)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9 例、19例;年龄62~82 岁,平均(71.14±6.12)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CT、MRI 确诊;(2)年龄不低于60 岁;(3)能和医护正常沟通交流;(4)本研究遵循自愿加入原则。

排除标准:(1)合并重大躯体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2)合并肢体瘫痪;(3)下肢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4)精神失常。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刚入院时,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疗团队等;术前就手术方式向患者简要说明,并协助患者做好禁食水、备皮等术前准备;术中辅助医师开展手术;术后密切关注病情,并依照需要实施基础护理。

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人性化访视:术前1d,手术室护士前往病房访视患者,访视前应通过查阅病历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访视过程中和患者开展深度交流,知悉其心理状况,然后结合心理特征及其受教育状况等实施针对性的认知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手术方式、预期获得的效果、术中配合事宜等,以使患者认识手术,增加其手术治疗信心。另外,可请正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为即将手术的患者加油打气,提供精神支持,以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2)术中人性化护理:术日,手术室护士提前将手术间的温湿度调至适宜范围,温度一般为22℃~25℃,湿度一般为50%~60%。手术室护士全程陪同患者,在患者清醒时和其谈论一些和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结合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注意对隐私部位进行遮挡,对于非术野可加盖棉被,以减少体温流失;术中除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外,还应多加关注患者表情变化,当发生突发状况时应沉着、冷静应对。(3)术后人性化护理:术后对术区皮肤做好清洁,包扎切口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在移至转运床前后应认真检查各种管道有无固定牢靠,输液通畅与否等。转运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安全转运至病房后,和病房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安置,就手术情况、各种管道、检查资料等进行详细交接;术后7d 内加强访视,了解患者切口情况及身体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并指导家属适当对患者下肢实施按摩,协助其开展患肢主被动活动。待病情允许时,督导患者离床活动,初始活动量及强度结合其身体状况而定,并循序渐进增加。

1.3 观察指标

(1)情绪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4]对两组进行评定,评定时间入院时、进入手术室前。当上述量表评分分别达到50 分、53 分时表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分值愈高,不良情绪愈重。(2)统计两组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3)记录两组住院时间;(4)舒适度:采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GCQ)[5]对两组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入院时、出院时。GCQ 总分28~112 分,分值愈高,患者舒适度愈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

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较入院时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进入手术室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焦虑抑郁评分入院时进入手术室前入院时进入手术室前对照组4853.49±6.1447.29±5.0254.23±6.1949.61±5.36研究组4854.03±6.5741.68±4.7055.37±6.5142.35±4.87 t-0.4165.6520.8796.945 P-0.6780.0000.3820.000组别例数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3.83±2.8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19±3.57)d(t=5.131,P=0.000)。

2.4 比较两组GCQ 评分

两组入院时GC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出院时两组GCQ 评分均明显较入院时高(P 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GCQ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GCQ 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入院时出院时tP对照组4868.15±5.3983.23±6.5712.2940.000研究组4869.31±6.0296.10±5.8922.0380.000 t-0.99510.105--P-0.3220.000--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采取复位断端、固定等手术操作来实现骨折愈合,但由于老年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加之受病痛困扰,易产生明显的负面心理,进而会影响其对治疗的配合度。同时,老年患者多存在慢性病,身体素质较差,术中更易受应激影响而致手术风险增加,并影响到预后康复[5]。因此,需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在医改背景下发展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旨在通过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适时给其提供满足生理、心理需求的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结果显示,研究组进入手术室前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提示采取此护理模式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分析其原因是术前访视中和患者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结合其病情、受教育状况等开展有效的教育,则可弥补患者对手术认知的不足,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从而有利于缓解其不安情绪。另外,重视同伴教育,邀请正值康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为患者加油打气,则可调动患者正性情绪,促使其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与对照组的22.92%相比明显较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术中做好心理安抚,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保温措施,以及加强隐私保护等,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从而可减少对各项生理机能的干扰,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手术室护士加强病房巡视,结合了解到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如给予饮食建议,使其合理进行营养补充,则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力。给予康复训练指导,早期对下肢进行主被动活动,则可改善患肢血运,加速骨折端愈合。同时,亦有助于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风险。此外,研究组GCQ 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提示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还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舒适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可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有效调节,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使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且患者身心舒适度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人性化手术室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作文门诊室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作文门诊室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