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2-02-24 04:33廖秋凌
人人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休克成功率医护人员

廖秋凌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 湖北大冶 435100)

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业、交通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严重性创伤休克患者逐渐增多。该疾病是指患者在暴力作用下,重要脏器出现损伤,并出现严重出血现象,从而导致机体发生多种不良状况,形成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1-2]。在发病后若不及时对患者开展救治,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由于该疾病较为复杂,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3]。本研究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对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2017 年12 月~2020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严重创伤性患者100 例,对100 例患者分成2 组进行探究,分组方法选取随机法,组别实验组、对照组,各50 例,实验组患者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平均年龄,65 岁、21 岁、(39.21±3.48)岁,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23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h~12h,平均时间(1.85±0.67)h。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平均年龄,67 岁、22 岁、(39.67±3.52)岁,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h~10h,平均时间(1.95±0.83)h。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患者均符合《休克患者诊断与抢救治疗标准》中关于严重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4];②无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未签订同意书患者;③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同时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对患者休克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对患者血容量进行补充。

实验组:急诊护理干预。(1)抢救前护理,医护人员在抢救前将其头部、躯干抬高20 度,将下肢适当抬高30 度,从而防止腹腔内脏器上移影响心功能,同时可增加患者回心血量,此外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抢救情况向家属告知。(2)呼吸道管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将其呼吸道内杂物进行清除,如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可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将患者氧气浓度维持在50%左右,氧气流量控制在6L/min。(3)专人护理,由于该疾病患者病情较危重,病情变化较快,对此需设专人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将头部、躯干、下肢进行抬高,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从而为提高抢救效果奠定坚实基础。(4)对患者血容量进行扩充,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输注血液,从而加快患者血压恢复速度。同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控,防止肺水肿发生,在距离患者受伤位置远端大静脉处进行输液。对于病情较严重患者可对其实施静脉切开术,促使血液快速输注,确保患者血循环,为机体提供血液支持。(5)加强生命体征观察,由于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对患者病情与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同时对患者意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6)药物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有酸中毒现象,对于酸中毒患者可给予其碳酸氢钠注射液,及时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微循环。(7)术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进行药物试验准备工作,做好血液准备工作,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血栓、脏器衰竭)。

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操作、急救知识、医师配合度、积极性,每项分值25 分。

利用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开展评估,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等级划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有关数据记录到统计学软件SPSS 20.0 中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以X2检验,以n%表述,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护理质量对比以t 检验,以()表述,P<0.05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统计学有意义。(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

?组别例数抢救时间(min)抢救成功率实验组5031.25±2.3249(98.00)对照组5062.83±2.4142(84.00)T/X2-66.75325.9829 p-0.00000.0144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 两组间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表3)

表3 对比两组间护理质量[分()]

表3 对比两组间护理质量[分()]

?组别例数护理操作急救知识医师配合度积极性实验组5023.01±1.1222.15±1.0821.85±1.6322.17±1.54对照组5017.46±1.3116.52±1.2617.08±1.2916.96±1.28 t-22.770023.988916.225918.3971 P-0.00000.00000.00000.0000

2.4 两组患者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统计学有意义。(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间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脏器出现严重损伤、大量血液、体液丢失,导致患者微循环灌注不足,同时受疼痛感、恐惧感影响,患者机体出现代偿失调综合征[5]。经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创伤性休克死亡的患者约有150 万例,该疾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6]。

若患者在发生创伤性休克后未及时得到治疗,低血压时间超过2 小时,组织细胞会因长时间缺氧造成相应系统坏死,导致静脉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在器官内瘀滞,形成血栓,同时会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疾病,因此临床需缩短救治时间,促使患者在最佳时间内接受治疗[7-8]。在救治过程中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抢救效率有重要意义。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一种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确保呼吸道畅通,给予患者吸氧、补充血容量,可增加患者体内循环血量,同时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将患者头部、躯干进行抬高,可确保患者各器官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为抢救开展奠定基础[9]。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对其实施药物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此外在开展急诊护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将接诊、抢救、治疗、转入病房等环节进行无缝衔接,可为患者提供连续化、科学化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0]。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较短,抢救成功率较高,护理质量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性休克成功率医护人员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