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2022-02-24 03:27陶厚永陈邵嘉
山西农经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利用数字化

□陶厚永,陈邵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研究背景

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是农村。国家提前布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业、农村更好地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旨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促进“三农”发展,数字化大有可为。数字化赋能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出现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各类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大脑”治理体系。数字化人力资源同样在企业中蔚然成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强调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数字化发展既有技术支撑也有政府支持。

在“三农”方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发展,数字化农业和数字化农村治理已从概念转化为现实,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近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成立。在新发展阶段,开创数字农业农村新局面是“三农”工作的重心所在,将“三农”工作与数字化技术结合是时代趋势。但是相比于农业和农村,“数字化+农民”以及乡村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概念较少被提及。

在“三农”中,农民是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实践已证明,从农民自身着手助力其更好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让农民更好、更高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深度开发乡村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乡村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如何提高乡村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以技术和社会大环境背景为基础,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能充分与数字化技术结合,以期获得数字化赋能;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多种途径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数据,从而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

2 乡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许多农村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农村人口有所回流。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仍然严重。根据武汉大学乡村振兴课题研究组的一项调查显示[1],以贵州省为例,2019 年该省净流出人口超900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流出主力。

农村发展受到限制,不能为农民提供充足的机会,人力资源难以提高,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不愿意回乡。对于扎根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他们的人力资源则面临着无法充分利用的境地。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以及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农民有着充足的农闲时间,但是往往难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劳动以获取报酬。

农村的人力资源面临着开发不足的困境。新一代农村青年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增强技能的教育或培训在农村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农村青年所学技术与农村产业发展匹配度较低。

2.1 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线上教育模式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的人力资源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新生代农民的人力资源质量与其祖辈、父辈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看,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大部分没有参加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2]。农民基本上是通过农业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3],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其他技能型、知识型行业的要求。

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但往往沦为形式主义[4]。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缺乏系统化体系,无法形成系统化开发的局面。培训内容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或是照本宣科、缺乏实践,或是晦涩难懂、可操作性差。培训项目需要考虑每个参训者的平均水平和进度,无法兼顾所有农民的需求,导致农民参加此类开发项目的意愿不强烈。

2.2 乡村人力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乡村人力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村干部对农民能力的认知。这两种认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是不全面的认知。对人力资源的有限认知限制了人力资源配置。农民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村级组织难以发挥指导作用,无法合理配置乡村的人力资源。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形成了乡村人力资源浪费、乡村工作进展缓慢的局面。

3 深度开发利用乡村人力资源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作为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主体,发挥着巨大作用。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农民发挥其主体作用。

深度开发并利用乡村人力资源,意味着要对农民进行进一步的潜力开发和能力提升。这一行动的前提是需要明确当前乡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要针对农村农业发展进程,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为农民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和人力资源利用指导。

从宏观层面来说,要收集乡村人力资源有关数据,为分析比较乡村人力资源发展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科学决策。实施开发和利用乡村人力资源的措施,有助于提升乡村整体人力资源质量,为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打下坚实基础。这会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而实现乡村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共同提升。

从微观层面看,农民的人力资源质量在开发过程中得以提高,农民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水平纵向增强,所获得的知识技术种类横向扩张。这使农民紧紧追随社会发展,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拥有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为自己与家人谋幸福。通过人力资源利用,农民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或在其他社会工作中显著感知到自身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参与感得以满足,自信心得以提升,不仅实现了乡村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推动了乡村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

4 数字化赋能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农村受地理因素等限制,相比城镇发展较缓慢,这也使得农村成为信息孤岛的重灾区。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信息不再闭塞,但仍然落后于城市。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农民不知道自己可以获取什么技能、该如何学习技能,不了解自己能力和可以做到哪些事。因为不了解,所以无意愿。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信息壁垒,打通了信息通道,使不同空间的人们和组织不再是信息孤岛。数字化技术有望增强农民与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农民的自我开发和发展。

4.1 “数字化+农民”概念图

数字化赋能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7 种可能途径,如图1 所示。这7 种可能途径交叉组合,能够形成丰富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路径。

图1 “数字化+农民”推动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示意图

4.2 数字化与乡村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和积极性。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也需要围绕这两个目标展开。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帮助农民打破获取培训资源的信息壁垒,实现深度开发乡村人力资源,为农民提供大量的技术知识课程资源,实现农民有时间即可学的诉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存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助力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项目,但数字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信息化。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意味着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覆盖面和选择面更广。

通过数字化技术网罗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将其整合分类,便于以农民理解的方式展示给农民。这些开发活动的资源在过去可能需要政府部门收集后集中提供给农民,或需要农民通过网络等途径主动搜索。有些开发资源对农民来说并不容易获取。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政府部门通过有关平台为农民提供需要或潜在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资源,打破了时间空间和资源搜索限制,使农民享有随时随地随心学习的条件。学习赋予农民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个体的人力资源质量。

自我决定理论[5]指出,人们的外部动机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内化为内在动机,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励人们维持行为。数字化乡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能够满足农民自主学习的资源需求。农民在充分认识自我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自身需求的分析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其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的动机。这与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大不相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在提供资源的同时,给予了农民自主学习的权力,更好地激发其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资源问题,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民不需要等待村级或上级单位组织有关培训即可获取有关资源,实现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的愿望。这同样满足了自我决定理论提出的外部动机转为内在动机的条件要求。不受资源限制,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活,实现了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共同满足。

4.3 数字化与乡村人力资源利用

与“人力资源开发激发人的活力和积极性,以促进人力资源利用率”不同,文章提出的人力资源利用的内涵是合理性,而非前者强调的主动性。这意味着乡村人力资源的使用不仅需要主体的意愿,也需要找准方向。若一开始寻错方向,则最终无法带来能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在保证农民有意愿、有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助其找准方向。

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分析其人力资源优势,还能够为农民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助力农民更好地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置。乡村人力资源的利用不限于农民个体,也可以村为单位,将农村作为整体。农村的人力资源是由每个农民构成的,因此建设乡村时也可以用平台数据作为依据,主动挖掘适合各项工作岗位的农民,邀请有意愿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最大限度增强在乡和返乡农民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从而更好地留住人才。具体来说,乡村人力资源利用的数字化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第一,收集乡村的人力资源数据,以村为主体,分析其人力资源的构成。乡村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既包括线上线下的调查,也包括平台统计的农民学习数据和技能证明数据。利用平台统计信息,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获取较为全面的乡村人力资源数据,搭建起乡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有赖于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乡村人力资源相较于乡村发展存在的优劣势,并将其与其他基本条件相似的农村进行比照,分析是否有值得借鉴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以此指导农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补齐人力资源利用的短板。农民也能通过分析获取自身的人力资源相对情况和绝对情况,从而建立信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通过数字化技术联结乡村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数据库,实现乡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指导农民实现对自身现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组织作为用人主体,实时掌握本村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状况,运用数字化技术挖掘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匹配性,可以做到科学决策,为有能力的人提供最适合的工作,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开发利用效率。同时,农村组织可获取邻近范围的人力资源数据,合理利用大数据引进紧缺技能型人才。农民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平台所提供的分析数据,找到与自己能力适配的工作,以决定是否主动获得该项工作或任务。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匹配信息,并按意愿选择适合自身碎片化时间的工作。

5 结束语

农民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样需要高质量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助力。依托大数据平台,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现阶段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望实现从质变到量变的跨越,既可以为农民赋能,促进农民个体发展和增强自信心,又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助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利用数字化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